劉禪見到諸葛亮時帶著幾分莫名的緊張。
此刻,智慧化身的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只是頭發中夾雜著半縷白絲,更令人不自覺的望而生敬。
“陛下安康。”諸葛亮見到劉禪后,對劉禪恭敬行禮,神色中帶著幾分親善。
“相父入座。”劉禪略帶著幾分陌生,又有著幾分緊張的面對諸葛亮道。
“謝陛下!”諸葛亮沒有拒絕,則按照禮儀,坐在了右側。
劉禪見諸葛亮坐下,坦然開口道:“相父,禪的確記不得許些事情,就算相父的稱呼,亦是得郭侍郎提醒,才明白為何如此稱呼。”
諸葛亮聽到劉禪話,明亮的眼神微暗,卻也神色坦然道:
“陛下乃是大漢天子,臣乃大漢丞相,陛下可直接稱呼臣職務,以全朝廷章儀。”
“相父無需如此,禪清醒后,那日會見群臣,雖記憶全無,但群臣中唯有相父與那趙中護,給禪親切信賴之感,仿佛親族血脈。
想來禪失憶之前,相父與那趙中護應該與禪相親,或如親族!”
劉禪目光中帶著赤誠無比的真誠,就差對諸葛亮說,相父,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趙中護曾兩扶陛下于險阻,于陛下有救命之恩,赤膽忠心,天地可鑒。
陛下雖記憶蒙塵,但心志不移,真乃我大漢之萬幸。”諸葛亮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氣。
劉禪對趙云與自己有著幾分親善,這使得哪怕劉禪失憶,但至少不會造成雙方矛盾碰撞。
劉禪心中更松了一口氣,因為劉禪真不覺得自己能隱瞞諸葛亮什么東西。
相反把話攤開講,能減少聰明人間不必要的猜忌,畢竟在現在的蜀漢,不相信諸葛亮,那自己相信誰。
劉禪臉色一正,對諸葛亮道:“今日請相父過來是因為一件事!”
“請陛下吩咐!”諸葛亮神色嚴肅的回答,顯然已經進入到正題。
“朕失憶后,聽郭侍郎言,知曉朕并非吳太后親子,如今朕既為天子,那朕之生母于先帝而言應當是何位份?”劉禪看著諸葛亮相當坦然的詢問道。
諸葛亮聽到劉禪的話不由瞳孔一縮,他沒想到,劉禪今天找自己居然是為這事。
這的確出乎了諸葛亮的預料,這縱然諸葛亮也不敢輕易作答。
劉禪此刻心中非常忐忑的看著諸葛亮,等待諸葛亮的回答。
劉禪這招是跟某個叫做嘉靖的家伙學習的,上臺第一件事,就是發動議禮之爭!
嘉靖時代的大禮儀之爭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換父母的重大爭論,即對明武宗遺詔如何詮釋的問題。
而嘉靖就是用這招爭奪對圣旨定義的話語權,看清楚誰是我的敵人!
而對劉禪來說,劉禪梳理了自己現在的關系體系后,發現吳太后才是劉備的原配老婆。
自己在吳太后的膝下長大,作為劉備正妻的吳太后,對自己有天然的管理權。
在東漢,太后管理朝政實在太過正常,尤其出了鄧太后與班婕妤的組合,更把太后治國的政治正確推到了巔峰。
所以對劉禪來說,自己不論將來想做什么,至少要把吳太后對自己的威脅減少到最小。
因為也許吳太后個人未必會對自己有什么壞心思,但她想要權利就不對了。
歷史上證明了拿到權利后依舊能守住底線的人整個封建時代只有諸葛亮做到了。
所以,與其等到她以后會被外戚集團與蜀地本土集團兩股力量聯手推上位打擂臺,無端端的消耗大漢的國力,還不如直接把她給按下來。
通過把自己的母親甘夫人抬升成甘皇后從而看清楚誰是自己的敵人。
畢竟支持自己的母親甘夫人抬升成甘皇后未必是自己的朋友,但不支持這個提議的那絕對是自己的敵人!
所以,劉禪想要做的,就是弄一場蜀漢版本的大禮議!
這點,劉禪相信諸葛亮絕對是看得出來自己目的,就算他一時間不理解自己的目的,但他至少看得出來,這件事情對他,對李嚴,以及對自己都絕對有著好處。
劉禪通過把甘夫人抬升成甘皇后,那自己就能從庶子換成到嫡子身份的轉化。
最重要的是,虛弱吳氏的力量,削減吳氏的法理,那自己就不需要擔心以后外戚想要對自己行所謂廢立之事。
同時吳太后的身份剝離,更使得吳懿、吳班兩人原本外戚的身份被削弱。
畢竟吳太后不是劉禪的親身母親,甚至連主母的身份都被剝離后,那吳懿與吳班兩人的外戚身份被嚴重的削弱掉了。
這樣的削弱會減少吳氏對東洲派與蜀地本土人才的吸引力。
對李嚴來說,在面對已經削弱了的外戚吳式,他這顧命大臣才能發揮分流東州派的效果。
對諸葛亮來說,此刻他最重要的是需要時間完成對荊州派系的整合。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給出的這個謀劃,對他的利益是最顯著的。
原本在朝堂上能與他對抗的外戚勢力,隨著這招釜底抽薪,在法理本身上便被剝離開來。
吳懿的外戚身份削弱,李嚴被安排到了永安,諸葛亮成為大漢朝廷的得利者。
此刻,諸葛亮略帶著幾分疑惑的看著劉禪。
原本以為自己需要花費相當心力,才能解決的朝堂問題,被劉禪這想法給輕松解決。
這提議,對除外戚與益州本土派系以外的所有派系都有好處。
當然最大的好處還是諸葛亮,使得他能輕松完成在朝堂上的制霸目標徹底壓制朝廷。
諸葛亮不得不承認,這提議真的很好。
但問題是,這個別出心裁卻又格外老成謀國的提議,真是劉禪所能提出來的么,尤其還是失去了記憶了劉禪。
諸葛亮此刻不由帶著幾分的沉默,看著劉禪的目光帶著幾分沉思。
“相父?相父!”劉禪看著諸葛亮沉默,使自己底氣削減了不少,不由叫了幾聲。
“陛下仁厚親純,亮亦認為當冊封甘夫人為皇后,以全陛下之心,等到臣回去后,便會親自寫文上表!”諸葛亮很認真的回答,緊接著又補充道,
“若陛下對此環境陌生疑惑,可以先讀《漢書》明晰以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