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反清復明還是興漢滅滿?
- 明末:我帶著兩白旗反清怎么了?
- 南明離火錄
- 2101字
- 2025-07-28 23:52:28
“嗯——!”
吳三桂微微頷首。
他自知起兵之后對兩廣鞭長莫及。
平南王尚可喜又是滿清的死忠。
若他在昆明舉兵倡義進兵湖廣。
尚可喜必然會糾集兵馬從兩廣抄襲自己的腋下。
有陳成率領馬寶、祁三升這些叛徒前往兩廣掣制尚可喜無疑再好不過了。
“陳成,你能戰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
“又才思敏捷,通曉天下大事。”
“只可惜卻不能為本王所用啊!”
吳三桂長嘆一聲搖搖頭。
陳成所展現出來的鋒芒深得他心。
能戰善戰也就罷了平西王府不缺猛將。
可陳成卻能看穿天下大勢。
選擇去粵西為自己爭取一條生路也為吳三桂掣制腋下之患。
此等見識真可謂少年英杰!
然而他就算是少年英杰又能如何?
滇京事變發生伊始陳成就已經不能為吳三桂所用了。
“你好自為之,粵西之地汝可自取。”
“可要是等天下大局已定休怪本王不留情面派兵除汝!”
吳三桂倒也有些光明磊落。
他大手一揮明確說出了自己的意圖。
等天下大局定下后他是萬萬不會留下陳成的。
話語未落,這位平西王就要離去。
然而陳成卻忽然開口:“王爺請留步!”
“你還有何事?”
在吳三桂的眼神中陳成鄭重道:“王爺,事到如今,大軍起兵已經是勢在必行。”
“只是不知道您是準備打反清復明的旗幟還是興漢滅滿的旗號!”
此言一出,全場頓時嘩然。
反清復明和興漢滅滿之間雖然都需要推翻滿清。
然而其中的差別卻大了。
前者不但有華夷之辯更能承繼明朝正統。
幾乎是所有反清勢力的選擇。
哪怕是孫可望都不能免俗。
而后者卻明明白白只伸華夷之辯不講明朝正統!
在即將起兵的情況下現在吳三桂終究會如何選擇呢?
“王爺,大明朝乃三百年的正統。”
“若能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不但可使西南歸心。”
“亦能借永歷號召夔東闖軍,金廈鄭軍,齊心協力,共滅清虜!”
突兀之間,劉玄初率先開口。
極力勸說吳三桂反清復明。
這也是這位茂遐先生的一貫傳統。
雖然他不是腐儒更對永歷失望。
可是對于大明朝三百年的正統卻是相當看重的。
即便劉玄初早已不做朱家臣子可仍舊力勸吳三桂用明朝旗號收攏人心。
此言一出,胡國柱等人當即贊同。
“王爺,明亡未久,放眼天下更有闖賊和鄭氏在尊奉其正朔。”
“王爺本就是大明臣子如今撥亂反正,打明朝旗號,尊永歷天子。”
“自當收獲天下士民之心,引得贏糧而景從!”
胡國柱拱手開口令吳三桂雙眼一凝。
如今他麾下多是收編的南明兵將又手握永歷天子。
似乎打出反清復明的旗幟最為有利。
然而胡國柱剛剛說完就有一道聲音響起令他臉色一變。
“打明朝旗號尊奉永歷的確有利。”
“然而明朝是個什么情況?永歷又是個什么天子?”
方光琛冷冷開口:“倘若王爺打出明朝旗號尊奉了永歷,若安龍之事重演也該如何?”
“難不成要讓王爺做第二個孫可望嗎!”
剎那間,吳三桂滿臉驚愕彷佛遭到了晴天霹靂一般!
安龍之事自不用多提。
昔日正是李定國迎駕安龍將永歷接到云南這才引得孫可望徹底翻臉釀成了三王內訌的苦果。
如今孫可望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吳三桂要是也尊奉了永歷。
倘若這個逃跑天子依舊不安分繼續搞事。
吳三桂又該如何自處呢?
難不成他要做第二個孫可望嗎?
“這……”
不止是胡國柱猶豫了。
就連劉玄初都一陣語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按理來說,尊奉永歷打出明朝旗號是吳三桂最好的選擇。
可架不住前一個這樣做的孫可望墳頭都長草了啊!
想當初孫可望孫國主在張獻忠死后率領大西軍突破長江,轉入云南。
又經略五載,以數十萬之眾浩浩蕩蕩出滇抗清。
那時候的他是何等的不可一世。
可就是因為打了明朝旗號尊奉了永歷。
到頭來卻淪為了跳梁小丑為世人所笑。
他要是當初在云南先正大號,定下名分。
以孫可望的能力就算不能驅逐韃虜,光復河山。
也足以割據西南,威福自操,做一夜郎王國。
又何至于落到那般下場?
現在看著這位同行的前車之鑒吳三桂又哪里敢打明朝旗號尊奉永歷啊!
他這個平西王細論起來樣樣不如孫可望。
就算是引以為傲的戰陣人家孫可望在打出明朝旗號前也是西營戰功第一的‘一堵墻’。
然而自從他打出明朝旗號后卻像是被人下了降頭術一般。
愈發地癲狂直到徹底淪為了小丑。
吳三桂自捫有幾斤幾兩能打孫可望都沒法打的旗號能跳孫可望都不能跳的坑啊!
“孫可望昔日也是一英雄也。”
“論起本事就連孤都自嘆不如。”
回想起孫可望的種種往事吳三桂長嘆道:“然而到頭來他卻成了跳梁小丑,為世人所笑。”
“本王何德何能敢尊永歷!”
此言一出,劉玄初啞然失色卻不知該如何反駁。
陳成見狀也是搖了搖頭。
縱使劉玄初將明朝旗號說得多么好。
可凡事都逃不過一個前車之鑒!
就像灑出這些人的老主子多爾袞一樣。
多爾袞情深義重接盤孝莊養了別人的孩子。
到頭來卻落得個開棺鞭尸,挫骨揚灰的下場。
有他這個例子在以后的男人哪里還敢娶二婚女人養別人的孩子?
同樣的道理,看著孫可望的下場吳三桂又怎么敢尊奉永歷?
這個逃跑天子人菜癮大要是吳三桂尊了他。
保管老桂子前腳奔赴抗清戰場永歷后腳就發布密詔找人接駕。
哪怕老桂子將他嚴加看管都沒用。
唯名與器不可假于人!
只要吳三桂認了永歷這個皇帝。
總會有人會借此跳出來搞事的。
這個人可以是陳成,可以是李來亨,可以是李定國,也可以是吳藩內部的白文選、狄三品!
只要永歷一日存在吳三桂的身份終究只是權臣。
但凡他內部出現嫌隙就會有不服者借助永歷將其引爆。
既然如此,倒不如先定名分,理順內部,不至于讓內部生亂也!
否則孫可望的前車之鑒就將發生在吳三桂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