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锏照山河遠

  • 唐末傳奇
  • 山里的神仙
  • 1329字
  • 2025-06-23 12:10:54

雁門的竹林在暴雨中簌簌作響,張朔撫摸著祖父墳前斑駁的木碑,指腹掠過那些被歲月磨平的紋路。忽然,一道閃電劃破天際,照亮山腳下倉皇奔逃的人群——契丹騎兵的彎刀在雨幕中泛著冷光,難民們的哭喊聲刺破雨簾。

“敲鑼!”張朔抓起墻角的木锏,雨水順著發梢滴落在銅護心鏡上。隨著急促的鑼聲,三十六個少年從木屋中沖出,腰間木锏尚未開刃,卻已擺出嚴整的陣型。他們都是聽著張程故事長大的孩子,此刻眼中閃爍的,是與當年兗州軍民如出一轍的堅毅。

契丹騎兵的馬蹄聲如悶雷逼近,為首的百夫長看著這群手持木械的少年,縱聲大笑。然而,當第一支竹箭穿透他的皮甲時,笑聲戛然而止。張朔率眾人借著地形迂回,木锏專打馬腿,一時間,泥濘的山道上戰馬嘶鳴,人仰馬翻。混戰中,少年阿鐵為保護同伴被彎刀劃傷,鮮血染紅了他模仿亢龍锏樣式繪制的木牌。

這場意外的勝利讓雁門再度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后晉皇帝石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后,契丹鐵騎長驅直入,而雁門山寨卻如銅墻鐵壁。某日,一名身著官服的密使悄然上山,袖中藏著石敬瑭的密詔:“若愿歸順,封雁門節度使,世襲罔替。”

張朔將密詔投入火盆,火苗騰起的熱浪中,他仿佛看見祖父當年在汴梁皇宮擲锏的身影。“回去告訴石敬瑭,”他握緊腰間木锏,“雁門不做賣國的節度使,只當守土的牧羊人。”

消息傳出,契丹大將耶律德光親自率軍來犯。雁門山口,張朔望著如黑云般壓來的敵軍,下令點燃早已備好的硫磺火油。烈焰騰空而起,將峽谷映得通紅,契丹騎兵的攻勢被火墻生生阻斷。耶律德光在陣后冷笑,揮旗招來一隊攻城塔——塔身裹著浸濕的牛皮,尋常火攻難以奏效。

千鈞一發之際,山寨后方突然傳來巨響。張朔回頭,只見老工匠們推著新制的“火龍車”沖出。這是他仿照祖父記載的機關術改良的火器,竹筒內填滿火藥與鐵砂,點燃后如火龍般噴射而出。耶律德光的攻城塔瞬間成了火篩,契丹士兵慘叫著從塔頂墜落。

這場惡戰持續了七天七夜。當耶律德光灰溜溜撤軍時,雁門山寨的少年們已傷痕累累,但目光依然如炬。張朔在清理戰場時,發現了一支刻著契丹文字的箭鏃,上面歪歪扭扭地刻著“元矩”二字——原來,就連敵人也聽聞了張程的威名。

時光流轉,轉眼到了后周世宗柴榮時期。此時的張朔已鬢生華發,而雁門山寨在他的經營下,不僅是抵御外敵的堡壘,更成了流民的庇護所。一日,柴榮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上山,邀張朔出山輔佐。趙匡胤望著山寨中井然有序的屯田與兵械坊,由衷贊嘆:“若天下皆有此等治所,何愁不能太平?”

張朔婉拒了邀請,卻將祖父留下的锏法心得贈予趙匡胤。臨別時,他指著遠處的竹林:“趙將軍,亢龍锏埋在此處,但比神兵更重要的,是守锏人的本心。”多年后,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他推行的軍制改革中,隱約可見雁門山寨軍民一體的影子。

暮年的張朔常坐在祖父墳前,看著孫輩們在竹林中習锏。某日,他恍惚聽見亢龍锏的錚鳴,回首卻只見清風拂過新立的石碑——那是為紀念在歷次守衛戰中犧牲的少年們所建。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間,不知何時被人刻上了一行小字:“锏影所至,民心為城。”

夕陽西下,雁門的山巒被染成金色。張朔握著那柄從未開過刃的木锏,緩緩閉上雙眼。遠處傳來此起彼伏的練锏聲,混著山澗流水,宛如一曲永不落幕的戰歌,訴說著張氏一門跨越百年的堅守,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蕩出永恒的回響。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历史| 鄂托克前旗| 资兴市| 神池县| 丰台区| 肥东县| 寻乌县| 雷州市| 拉萨市| 宿州市| 祁阳县| 汉寿县| 灵川县| 河池市| 来宾市| 南靖县| 太和县| 呼伦贝尔市| 宁海县| 法库县| 滦平县| 时尚| 平利县| 桦南县| 苍溪县| 南丰县| 兴城市| 万山特区| 天台县| 张家口市| 湘潭市| 花莲县| 长垣县| 南和县| 长垣县| 乐山市| 股票| 云浮市| 秭归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