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陳豆!
- 亂世:我無限白粥,號大賢良師!
- 八旬老頭勇闖Q閱
- 2049字
- 2025-07-04 08:15:14
他努力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靜而篤定,“我觀諸位心誠,然禱告多日,未得天應。或許非心不誠,而是泥塑神像怎配承天意?”
“但道法玄妙,卻是能化荒蕪為生機,引那谷豆自開其庫。”
聽到張九寧所說,不僅令得眾人的眼神豁然變得雪亮,就連張寶和張梁此時也從悲痛中抬起頭,困惑地看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道士。
張寶抹了把臉,甕聲甕氣地開口:“你真有法子能弄來吃的?”
張梁雖然沒說話,但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也死死盯住了張九寧,里面翻涌著悲痛之下對生的渴望。
他們兄弟二人一路尋兄,同樣瀕臨絕境。
雖然還有些銀錢,但是如今豫章正逢大旱,在柴桑這樣旱災嚴重的地方,即便有錢也難以換到糧食!
因此,雖然他們兄弟二人看著還算正常,但是實際上已經餓了一天了。
張九寧沒有直接回答張寶,而是繼續對老者說道:“老丈,雖然倉稟見底,但是想必還有些存余之物。即便是些往年陳豆、糟糠,也請取出一些來。”
老者臉色微變,眼神銳利地掃向張九寧身后那片破敗的村子方向。
村中的存糧,那是全村的命根子,所剩無幾。
如今,怎么可能憑借這道人的一張嘴,便輕易讓他拿走?
“小道長,非是吾等吝嗇。”老者聲音發緊,帶著深深的憂慮。
“倉中的陳豆,已是全村最后的口糧,關乎幾十口人三日的命數。若……”
他話沒說完,但意思再明白不過。
若是浪費了,所有人只有等死一條路可走!
張九寧的目光迎向老者那警惕的目光,但沒有絲毫退避,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肯定:
“老丈,敢問村中可有陶釜鐵鍋?”
“燃薪取火,當非難事!”
“若信貧道,就請取些存豆來,貧道今日,便借這天地為爐,祭壇為案,顯一分太平道法,為諸位引那‘粥米’來!”
“更何況,即便貧道所說的乃是假話,這豆子煮熟了難道就不能吃了嗎?”
聽到張九寧所說,人群先是寂靜了片刻,旋即轟然炸開!
“粥米?”
這個詞像一顆石子,砸入了眾人死水般的意識里,激起了層層漣漪。
許多人不由自主地舔著干裂出血的嘴唇,喉頭滾動。
別說在這地獄般的旱年里,就算是在平時,都是夢里都不敢想的奢望!
而眼前這個道袍破舊的道士,竟然說他能夠引來粥米?
而張九寧身前,老者枯槁的臉上肌肉抽搐了幾下。
看著張九寧那被塵土汗水覆蓋卻異常堅定的眼神,又掃了一眼身后幾十雙重新燃起點點星火般微末希望的面孔,他的心中不由得一嘆。
他乃是這金橋村的村長,上過幾年私塾,打心眼里不相信張九寧的話。
但,即便大半輩子不信鬼神,不也還是帶著村民祭拜那不知是誰的黃土神像?
既然都拜了神像,為何不能拜眼前的這名道士?
更何況,即便是這道士所說的乃是假話,那些煮熟的豆子終究還是會吃到他們的肚子里!
死寂籠罩著荒原,只有熱風吹過裂縫發出嗚咽般的聲音。
豆大的汗珠從老者額角滾落,砸在滾燙的泥土上,瞬間蒸發成一小縷白汽。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捻著破爛的衣角,內心進行著慘烈而無聲的天人交戰。
終于,他那干涸的、布滿裂紋的嘴唇艱難地開合了幾下,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從喉嚨深處艱難的擠出幾個音節:
“根娃,去,把小倉庫老槐樹東南角下埋著的那瓦罐里面的豆子……”
“都拿來!”
一個看著不過十二三歲,同樣瘦骨嶙峋的少年,猛地抬起頭,眼睛瞪得溜圓,里面充滿了難以置信。
“公公?!”
“去!”老者閉了閉眼,猛地低吼了一聲,那聲音帶著最后的決絕和孤注一擲的顫抖,“快去!”
少年一骨碌爬起來,像受驚的兔子般踉蹌著沖向村子的方向。
所有人的目光都膠著在他消失的背影上,空氣凝固得令人窒息,只剩下粗重渾濁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不知過了多久,少年瘦小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他雙手緊緊抱著一個黑黢黢的瓦罐,瓦罐上還有著些許黃土。
根娃仿佛抱著整個世界的重量,小心翼翼地跑回祭壇旁,顫抖著雙手遞給老者。
老者接過罐子,他枯槁的手微微發顫,揭開了封口的破布。
一股陳舊、混合著土腥和腐朽木屑的氣味散開。
罐中,有著大半罐豆子。
它們并非飽滿金黃,而是干癟、扭曲、顏色暗淡,深褐夾雜著灰白,表面布滿了褶皺,像是瀕死的老人臉上的皺紋。
大部分豆子還混雜著豆殼的碎片、沙礫和一些分辨不清的細小枯枝敗葉。
這是真正的陳豆,是以往給畜生吃的口糧!
但現在,卻是全村所有能活著的希望了。
老者的手抖得更厲害了,但他強撐著,沒有再多看一眼罐中的豆子,仿佛那景象會刺穿他最后的勇氣。
他用滿是溝壑的手掌,極其小心的在罐中捧出了大約七八十顆干癟、混雜著雜質的陳豆。
“拿去吧。”他啞著嗓子,像是割下了自己的心頭肉,將那捧著的一小把豆子,用顫抖的手遞給張九寧。
張九寧鄭重地接過豆子,感受著掌心那輕飄飄卻重如千鈞的分量,他的心中極不平靜。
這樣的陳豆,放在前世他即便是看都懶得看一眼。
但現在,這卻可能是半個村子的人一日的伙食!
他把豆子小心地放在祭壇平整的石面上,有人沉默地搬來了一個破了沿口、黑乎乎不知用了多少年的鐵鍋,有人抱來了幾捧枯死的秸稈和曬得焦脆的灌木細枝。
很快,就在黃土祭壇前,這片本該求雨的地方,一堆微弱的火焰燃了起來。
鍋被架在幾塊亂石壘成的簡易灶上,渾濁的溪水被小心倒入到鍋中。
在幾十雙麻木又隱含焦灼的目光注視下,張九寧將那撮珍貴無比的、裹挾著沙土和碎殼的干癟豆子,一顆、一顆的放入到渾濁的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