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飛船
- 從三體世界開始機械飛升
- 狂飆鍵盤俠
- 2131字
- 2025-07-15 18:00:00
由于不考慮星球內作戰,所以飛船采用的是八面體棱錐結構,艦體總長28米,底部最大直徑8米,內部有6個功能艙。
這種結構能將飛船的正面投影面積減少40%,降低被敵方武器命中的概率。
搭配分布于八面體頂點的16組微型等離子體噴口,可以實現實現±0.1°的姿態精度。
主體是高強度蜂窩狀碳化硅復合材料,既保證了結構強度,同時也大大減輕重量,總質量也才65噸。
采用離子混合引擎,可以在30天內將飛船加速到0.1c,也就是光速的10%。
內部搭載量子神經網絡計算機,覆蓋著多層復合裝甲和5厘米厚的超導電磁線圈陣列。
當艦載量子神經網絡計算機探查到來襲的高速動能武器后,就能夠計算并控制防御系統,產生100T的脈沖磁場,偏轉彈體。
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一秒。
其火力系統包括,艦艏部2臺波長1.5微米,單臺持續輸出功率200兆瓦的高功率自由電子激光炮。
可以在一秒內燒,穿一米厚的碳化硅裝甲。
船體周身的8臺波長10.6微米,50兆瓦功率的光纖激光陣列。
形成360度無死角防御或攻擊圈,用于攔截來襲導彈、中小型艦艇或清除障礙物。
艦艉還隱藏一門電磁軌道炮。
炮管長6米,口徑120毫米。
發射的鎢合金穿甲彈,初速高達每秒20千米。
雖然射速較低,每三分鐘只能發射一次,但超高的動能賦予其恐怖的硬目標毀傷能力。
用于對付重型裝甲目標或固定設施再好不過。
最后再搭配上12組緊湊型二氧化碳激光近防系統。
配合量子神經網絡計算機,整艘飛船就如同刺猬,被打造的刀槍不入。
當初要是有這樣一艘飛船,拿下整個世界幾乎是輕而易舉。
但理論數據再漂亮,推演再完美,沒有實戰經驗,依舊是一坨廢鐵。
當真理之火反應堆被運輸到飛船制造中心的指定泊位后,等候多時的工業機器人和納米級機械蟲立刻開始協同作業。
精密的機械臂將聚變核心調至飛船動力倉預定位置,而機械蟲則是如同流淌的金屬犀牛鉆進飛船內部的管道和設備間隙。
對內部精密的接口和系統進行焊接校準。
整個過程如同精密的鐘表零件,高效安靜。
用時不到半個小時,這顆能源心臟便和星火的艦體剛一融合,科爾的意識便迫不及待的進入飛船的控制系統。
龐大的飛船立刻通過重載運輸車轉移至發射臺隨后完成對接。
沒有冗長的儀式,一道簡潔的指令發出。
“星火啟動,升空測試開始!”
由于大氣層內氣動阻力過大,星火號沒有辦法直接從地面進行升空,還需要運載火箭輔助。
隨著命令下達,被全新改造過后的發射平臺以及運載火箭開始運轉。
龐大的火箭,帶著飛船迅速爬升至100公里的高度,隨后一級燃料耗盡和船體進行分離。
二級發動機隨機啟動,將飛船加速至近地軌道速度,并且高度也來到了400公里。
最后連接環的爆炸螺栓起爆,在科爾的控制下非常通過遍布周身的微型等離子體噴口進行調整,隨后劇變核心激活,開始為推進系統和武器系統功能。
從運輸狀態正式進入到戰斗模式。
再進入到預定空域后,科爾操縱著飛船瞬間鎖定數千公里外預測的標靶。
那是一塊厚度達到一米,模擬重型戰艦裝甲的高純度碳化硅復合裝甲板。
“自由電子激光炮,目標標靶!發射!”
命令下單,艦艏的兩臺自由電子激光號瞬間激發。
兩道肉眼看不見的高能紅外激光束,頃刻間便跨過虛空精準聚焦在標靶中心。
被激光命中的區域,瞬間被加熱到數千攝氏度的高溫。
堅固的碳化硅材料,在熱熔蝕和熱應力的雙重作用下,就像被熱刀切過的黃油。
一秒不到的時間,就被融穿出一個直徑半米的孔洞。
觀察區邊緣還能發現,有明顯的融熔和晶化痕跡。
“光纖激光陣列,模擬攔截高速目標群!”
科爾切換測試項目,隨即地面上早已準備好的火箭迅速發射,從四面八方朝飛船接近。
與此同時,飛船周深的八臺光纖激光陣列以肉眼難以捕捉的速度調整方向。
瞬間鎖定多個不同方位高速襲來的目標。
盡管這些目標平均每秒速度高達15千米,但火控系統依舊在微秒內完成目標的分配和跟蹤。
只是一剎那,共計16個目標瞬間被摧毀。
眼見效果如此絕佳,科爾的主意識略微波動了一下,隨后開啟最終測試
“電磁軌道炮,實彈射擊預備靶,開始!”
飛船輕微調整方向,艦艉的隱藏炮口劃開,修長的電磁軌道伸出,迅速完成充能隨后發射。
一道刺目的亮光閃過!
鎢合金穿甲彈以每秒20千米的恐怖初速脫膛而出。
數秒后,數百公里外,一艘大型且覆蓋著厚重裝甲的氦氣飛艇被瞬間擊中。
劇烈的爆炸形成一個完美的火球。
而攜帶著巨大動能的穿甲彈,依舊余威減,甚至都直接命中地表。
所產生的動能和超壓,將地表的泥土瞬間掀起。
“基礎測試結束,自由電子激光炮,穿透力、聚焦速度、能量利用率均超過設定指標!”
“光纖激光陣列響應速度,跟蹤精度,多目標處理能力,滿足進防御需求!”
“電磁軌道炮初速、毀傷效果、充能時間完全符合預期?!?
“飛船推進系統穩定,失量噴口靈活!”
簡單的測試下來,這艘星火級飛船基本達到設定之初的要求。
之所以說是基本,那是因為在測試過程中科爾也發現了許多問題。
這些數據雖然達標,但測試項目以及次數太少,需要再進行大量反復測試,才能收集到足夠的實戰數據。
其次是飛船的發射速度太慢。
盡管經過改造后的約翰斯頓環礁已經具備發射宇宙飛船的能力,但受限于發射影響,每個月最多發射三次。
如此低的頻率,顯然不足以滿足科爾的需求。
“奧丁,將太空電梯和星港的建造提升一個等級,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建設,實現飛船大量起降要求!”
“收到,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