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釣具的改造
- 我的海洋知識庫有點閑
- 愚人青椒
- 3304字
- 2025-06-27 08:27:17
第二天天未亮,石崖村還沉在濃重的墨藍色夜幕里,只有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著岸礁,發(fā)出亙古不變的轟鳴。
屋內,江林已在搖曳的油燈下忙碌了許久??諝饫飶浡┯吞赜械?、略帶辛辣的清香,混雜著老竹竿的微澀、尼龍線的塑料味以及墻角海貨殘留的淡淡腥咸。
這是江林就在昏暗的油燈下開始了他的“釣具改造工程”。知識庫提供的方案如同精確的圖紙:
1.釣竿加固:父親留下的竹竿韌性尚可,但接口處開裂。江林用燒熱的鐵釘在開裂處小心鉆孔,然后用浸透了桐油的結實麻繩(從破漁網(wǎng)上拆下來的)緊緊纏繞、打結、勒緊,形成堅固的“繃帶”。再用小刀將握把處削磨得更貼合手掌。
2.釣線與釣鉤升級:朽爛的麻繩釣線被徹底拋棄。江林翻出家里僅存的一小卷相對完好的尼龍線(可能是母親當年納鞋底剩下的),雖然不夠粗,但比麻繩強百倍。他根據(jù)知識庫建議,將尼龍線小心地纏繞在自制的簡易線輪(用一塊厚實木片削成紡錘形,兩端鉆孔固定)上。銹蝕的魚鉤被小心地用磨刀石打磨鋒利,雖然型號不匹配,但聊勝于無。知識庫特別強調:若有條件,優(yōu)先獲取大號、鉤尖內彎的伊勢尼鉤(用于底棲大魚)。
3.鉛墜與浮漂:沒有現(xiàn)成的鉛墜。江林在屋后廢棄的墻角找到幾塊廢棄的小鉛塊(可能是以前補漁網(wǎng)用的),用錘子小心砸扁,中間鉆孔,用細鐵絲綁牢在釣線末端。浮漂更是簡陋——用曬干的高粱桿最上端那截輕質的瓤,削成棗核形,中間穿孔,穿在釣線上。
看著手中這支由破竹竿、尼龍線、磨亮的舊鉤、自制鉛墜、高粱桿浮漂組成的“土法海釣裝備”,江林深吸一口氣。簡陋,卻凝聚了他的智慧和知識庫的指引,是他向大海深處索取財富的武器。
天邊剛透出一點魚肚白,江林就帶著裝備和興奮的小魚再次來到退潮后的礁石區(qū)。這次的目標明確:為即將出征的“武器”配備最鋒利的“彈藥”——活餌。
“小魚,看好了,巖蟲就喜歡躲在這種又濕又暗、長滿藤壺的大石頭下面?!苯衷谝粔K半浸在淺水洼的礁石旁蹲下。他雙手扣住石頭邊緣,腰腿發(fā)力,“嘿”的一聲,將沉重的礁石掀開一道縫隙。
下面潮濕的沙泥混合著腐敗的海藻,幾條手指粗細、暗紅近褐、環(huán)節(jié)分明、不斷扭動的巖蟲赫然暴露在晨光下,分泌出粘稠的液體。
“哇!”小魚輕呼一聲,小手下意識地抓緊了哥哥的衣角。那滑膩膩、不斷蠕動的蟲子,天然地引發(fā)了她本能的抗拒和一絲恐懼,小臉微微發(fā)白。
“別怕,它們不咬人,就是長得…嗯,不太好看。”江林笑著鼓勵她,語氣輕松,試圖驅散妹妹的恐懼,“可你知道嗎?海里的魚,特別是值錢的大魚,看到它們,就像我們看到金黃的炒雞蛋一樣,饞得不得了!這是最好的魚餌!”
他示范性地用兩根削尖的細木棍(簡易筷子),精準地夾起一條奮力掙扎的巖蟲,放進帶來的小瓦罐里?!扒?,就這樣,又快又穩(wěn),別讓它纏住棍子?!?
小魚看著罐子里扭曲的蟲子,又看看哥哥鼓勵的眼神,再想想姐姐去省城讀書需要錢……她抿緊了小嘴,鼓起巨大的勇氣,也拿起哥哥給她準備的小木棍,學著樣子,小心翼翼地去夾另一條巖蟲。
第一次,滑溜溜的蟲子從棍尖滑脫,掉回泥里。她不甘心,小眉頭緊鎖,屏住呼吸,再次嘗試。這次她動作更穩(wěn)、更準,成功地夾住了蟲子的中段!雖然那冰涼滑膩的觸感通過木棍傳來,讓她手臂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但她強忍著不適,飛快地將蟲子丟進瓦罐里。
“哥!我夾到了!我夾到了!”成功的喜悅瞬間沖散了恐懼,小臉因為激動和克服自我的興奮而漲得通紅,大眼睛里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小魚真棒!”江林由衷地夸獎。妹妹的勇氣讓他心頭一暖,也更添了一份責任。
兄妹倆配合越來越默契。江林憑借知識庫對巖蟲棲息地的精準指引(背陰、潮濕、藤壺貝類聚集區(qū)),快速定位“蟲窩”。
小魚則化身勇敢的小礦工,克服最初的恐懼后,動作越來越麻利,小木棍使得有模有樣。很快,瓦罐底就鋪滿了一層不斷蠕動、散發(fā)著濃烈海腥氣的暗紅色“珍寶”。
江林還不滿足。他在淺水區(qū)的沙泥灘上,用小鏟子挖掘,找到了幾條同樣肥碩、顏色更淺、呈粉紅色的沙蠶。最后,他挑了幾個個頭不大的蛤蜊,用石塊砸開堅硬的殼,取出里面新鮮飽滿、帶著海水的咸鮮味的貝肉,小心地放在瓦罐一角。知識庫提示:“貝肉對底棲的石斑、大鯛類有特殊吸引力。”
黎明前最深邃的黑暗,如同一塊浸透了墨汁的絨布,沉沉地籠罩著石崖村和它面前那片無垠的大海。海風,不再是白日的咸腥暖煦,而是裹挾著深海的涼意,輕易穿透了江林單薄的衣衫。空氣冰冷而潮濕,每一次呼吸都帶著濃重的海腥味和一種近乎凝滯的涼意。
江林背著那支凝聚了智慧與汗水的改裝釣竿,左手緊緊抱著裝著活餌的小瓦罐,右手拎著那個修補過的破舊魚簍,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在通往村外岬角(A點)的崎嶇小路上。
腳下的路布滿棱角尖銳的碎石和濕滑的海藻,稍有不慎就會滑倒。冰冷的海水不時漫過腳踝,灌進那雙早已磨損不堪的舊膠鞋里。他步履堅定,目標明確——知識庫標記的第一個高概率釣點:鷹嘴巖。
那里遠離村莊,人跡罕至,只有嶙峋猙獰的黑色礁石犬牙交錯地刺向大海,像一頭蟄伏的巨獸。海浪永不停歇地撞擊著礁石基座,發(fā)出沉悶而巨大的轟鳴,如同巨獸低沉的喘息,濺起的冰冷飛沫隨風飄散,打在臉上,又咸又涼。
“知識庫提示:鷹嘴巖水下地形極為復雜,暗礁密布,溝壑縱橫,是鯛科魚類(真鯛、黑鯛)和石斑魚的理想棲息地與伏擊場。尤其晨昏窗口期,光線變化刺激其活性,捕食欲望強烈。”文字信息流在腦海中清晰地浮現(xiàn),驅散了周遭環(huán)境的壓迫感。
終于,他抵達了鷹嘴巖伸向大海最前端的一塊相對平坦的礁石平臺。腳下是濕滑冰冷、長滿鋒利藤壺和青苔的巖石。他放下裝備,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咸腥的空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這里風勢稍小,但海浪拍擊巖壁的震動感更加強烈,腳下的礁石仿佛都在微微顫抖。
按照知識庫的指導,江林開始了精密如同儀式的準備工作。
江林掛上那塊自制的、沉甸甸的不規(guī)則鉛墜(沒有掛餌),小心地解開簡易木線輪上的尼龍線。側身,腰腹發(fā)力,模仿著記憶中父親模糊的動作,奮力將釣組投向知識庫提示的方向——礁石邊緣與遠處相對平緩沙地的交界水域。鉛墜劃破黑暗,“噗通”一聲沒入翻涌的海水中,激起一小團白色的水花。高粱桿削成的雪白浮漂,瞬間被拉入水下消失不見。
江林耐心地等待了幾秒,感受著釣線傳來的拉力,然后開始緩緩收線。當浮漂頂端重新露出水面一個微小的白點時,他停止收線。接著,他小心翼翼地將浮漂沿著尼龍主線向上移動一小段距離,再次拋投。如此反復數(shù)次,直到浮漂在鉛墜落底后,能穩(wěn)定地直立在水面上,露出大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高度。
“根據(jù)浮漂露出水面的長度與漂體總長比例,結合鉛墜重量及水流影響,推演水深約5.5-6米?!敝R庫給出了精確的結論。這個深度,正是礁石區(qū)大型底棲魚類喜歡巡弋覓食的黃金水層。
江林打開瓦罐蓋子。一股濃烈的、帶著海洋深處腥膻的氣息撲面而來。罐底,肥碩的巖蟲和沙蠶在濕漉漉的海草間激烈地扭動著身軀。
他伸出微微顫抖的手指(一半是冷,一半是緊張和期待),捻起一條最為粗壯、暗紅色環(huán)節(jié)分明的巖蟲。它的身體冰涼滑膩,在指腹下劇烈地蠕動掙扎,分泌出粘稠的液體。
江林屏住呼吸,左手拇指和食指穩(wěn)穩(wěn)捏住巖蟲頭部下方較硬的部分,右手拿起那枚經(jīng)過淬火打磨、閃爍著冰冷寒光的魚鉤。
他回憶著知識庫的圖示:鉤尖必須精準地從巖蟲頭部下方(口器后方)刺入,順著蟲體肌肉紋理的方向,避開內臟,輕柔而穩(wěn)定地穿至尾部,盡量保持蟲體大部分完整且活性旺盛。鉤尖刺破蟲體堅韌表皮的瞬間,一種微妙的阻力傳來。
他動作穩(wěn)定而流暢,當鉤尖最終從蟲尾透出時,這條肥碩的巖蟲并未受到致命傷,反而因為刺痛更加瘋狂地扭動起來,如同一條被激活的致命誘餌。它在鉤子上蜷曲、伸展,分泌的粘液在昏暗的天光下閃著微光——這是對水下掠食者無法抗拒的誘惑信號。
江林再次側身站定,雙腳如同生根般牢牢釘在濕滑的礁石縫隙中。他目光銳利地鎖定知識庫視野中那個無形的標記點——礁石陡峭邊緣向外延伸數(shù)米,與下方相對平緩沙地形成的那條“交界線”。
那里是水流交匯、食物聚集、伏擊者潛伏的黃金標點!他深吸一口氣,調動全身力量,腰腹猛地一擰,手臂順勢揮出!
掛著瘋狂扭動活餌的釣組,帶著尼龍線破風的細微“嘶嘶”聲,劃過一道低平的弧線,精準地落向預想中的那片水域!“噗!”入水點距離礁石邊緣恰到好處,既避開了近岸最易掛底的亂石堆,又正好位于深水區(qū)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