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抵御也先之策
- 大明:皇兄封我戾王?稱朕明中宗
- 一時鹿
- 2044字
- 2025-07-09 23:58:42
“徐珵?”
聽到朱祁鈺加入的這個名字,不僅是奏對的胡濙不解,其余的人立馬也開始想入非非了。
今日徐珵并未被召入府中,可陛下提起其名是何意思?
是因為出使瓦剌之事危險叢生,因此想要以此為懲罰降罪于他?
不對,不對。
若是要示以懲戒,陛下又何必向胡大人詢問能力出眾之人?
換個角度思索,迎回先皇,那自然是大功一件啊,所以陛下是想讓他戴罪立功?
甚至于有人都已經開始懷疑朱祁鈺是否有意采取南遷之策。
只是朱祁鈺不做解釋,一旁的眾臣也只能在心中揣摩圣意。
確定下來出使瓦剌的名單后,朱祁鈺才終于能向著于謙詢問城防制備的問題:、
“如今瓦剌南下在即,敢問于尚書可有退敵之策?”
“回陛下,我大明在各地的可戰之兵仍有百萬之數。只要守住京城,下旨令各地衛所北上勤王,也先定然會畏懼退去。“
聽到勤王二字,一直一言不發的內閣首輔陳循不禁想到了當年永樂一朝的靖難,心中咯噔一下。
相比當年南京城的兵強馬壯,如今的京師真的是風雨飄零,可戰之兵不到十萬還大多為老弱病殘。
這些勤王的將領萬一邪念叢生,與也先兩面夾擊,那大明的國祚真的就要毀于一旦了。
他剛想上前一步將勤王的弊端匯報,卻見朱祁鈺已經擺了擺手說了下去:
“山東、南京的備倭軍,以及北京諸府的運糧軍早就已經北上了,威海衛也已經駐扎在城外了,兩京、河南備操軍朕已經下旨召喚了。”
待到朱祁鈺提起,于謙才想起在大軍還未潰敗之時,那時還是郕王的朱祁鈺就已經在盡全力的調度軍隊守衛京城了。
于謙總覺得陛下所行的調度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仿佛自己活在陛下的影子中一般。
面對如此符合自己預想的調度,于謙也只能搖頭表示沒有其他意見。
這調度當然符合于謙心意!
這都是朱祁鈺一比一復刻史書上的記載發的旨意!
再次詢問一番,也是以免史書記載有誤。
他再次思索一番,繼續問道:“于尚書,以我去神機營所見之景,三大營中老弱病殘居多。以兵部的記載,如今能戰之兵有多少?”
在腦中稍微一回憶,于謙嘆息道:“先皇出征帶走了大部分精銳與甲胄,如今年富力強者不足兩萬,且庫存甲胄十無一二。”
兵部的記載與朱祁鈺的估算相差不大,畢竟當時他親自去選兵時已經看到了京營的殘破。
只是其他素來不關心下面大頭兵的大臣們倒吸一口涼氣,兩萬都沒有嘛?
若是平時,對于仁宣之治留下的精兵,他們覺得兩萬之數已經足以橫掃天下了。
可就在幾日之前,號稱五十萬大軍,實際大約二十萬精兵構成的大軍才敗于也先之手。
北京城的城池,真的能抵御住那樣的敵人嗎?
于謙接下來的話,仿佛是特意要將眾大臣的恐懼放大:
“依照近日邊疆傳來的軍報,和零星從前線逃回來的將士口述,光是西路也先所率的瓦剌部,就有精銳騎兵數萬。”
“攻擊宣府阿剌知院部,步騎預估在六萬之數。加上如今在遼東的脫脫不花部,粗略估計,屆時將面臨不下二十萬的敵軍來犯!”
一番言語,聽的剩下的人頭皮發麻。
突然覺得,好像徐珵南遷之言并非不無道理。
朱祁鈺瞥了一眼那些被嚇住的大臣:“爾等是想揚言南遷?”
大臣們慌忙搖頭否認。
先不論瓦剌能不能攻破城,就是真攻破了,晚點死和現在死他們還是分得清的。
“眾愛卿莫要心慌,山東、南京的備倭軍已出發半月有余,想來很快就能駐扎京師,待到勤王之師齊全,京中將有數十萬將士,如何敵不過那也先?”
哪怕現在茶室之中都是文臣,五倍圍之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到時候瓦剌二十萬人,應該是圍不住京城中數十萬的將士,頓時間大臣們面色回暖。
看著鎮定下來的大臣們,朱祁鈺心中滿意。
這幾日大軍兵敗的消息已經傳入京城了,大街上都冷清了不少,無數的官員和富商已經提前將家眷送出京城里,一片人心惶惶。
這些都是朝中各部的要員,若是在瓦剌來臨之時惶恐不安,很容易將情緒一層層的傳遞下去。
只有先穩住他們,民心才能一點點穩住。
而民心若是沒有糧食,想要穩定也是天方夜譚,朱祁鈺對著另一旁的陳循問道:“以京城如今的存糧,是否夠數十萬大軍在京城兩月,甚至三月的開銷?”
陳循也不愧為永樂十三年的狀元,對于戶部賬冊上的情況了如指掌:
“回陛下,以如今京中七大倉存量怕是只能供十萬大軍三月之糧食,不過通州糧倉中尚且儲存著上百萬石糧食,足以供給大軍和百姓一年。”
朱祁鈺沉思一番后下令道:
“著令讓通州周圍所有的軍士前去運糧,同時號召百姓一同參與,凡運糧數超過二十石者獎賞錢糧布匹。”
“同時高價收購京城中糧商的糧食,即便他們將價格炒上去也無妨,不必理會,繼續收購。”
“不可啊陛下,若是糧價高升,京中百姓怕是無力負擔,更會人心浮躁啊!”
朱祁鈺知道一時間無法向這些大臣們解釋明白其中的經濟學原理。
一直高價收糧才會讓這些糧商快速的將大量糧食運到京城。
待到自己成為了糧食市場中最大的持有者,定價的權力就來到了自己手里。
更何況他要的只是這些糧商去運糧,至于到他們手里錢財,朱祁鈺有一萬種方式回到自己手里。
大臣不理解也無妨,他們只能照辦,因為如今的朱祁鈺是皇帝!
于是這位內閣首輔兼任戶部尚書的陳循,只能帶著不解和焦急去戶部無奈地傳達朱祁鈺下達的命令。
而隨著其他人都離開,朱祁鈺留下了于謙,單獨向他問訊道了最后一個問題:
“愛卿心中可有鎮守九門的人選?”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