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送上門的孟姐,成片
- 我一個頂流捧小花很合理吧?
- 阿文從小就很可愛
- 2015字
- 2025-06-27 23:54:30
雖然床頭燈昏暗,但是足夠讓沈言將孟子儀此時神態(tài)樣貌收入眼底。
孟子儀太懂自己的優(yōu)勢了。
她和周吔一樣,都是兩種風格融于一身的女人。
周吔是清冷又甜美,她是嫵媚又清純。
大晚上穿著校服,出現在他床上,傻子都知道她想要做什么。
她穿的校服也不是戲里穿的那款,而是小了兩碼,將她完美的曲線凸顯得淋漓盡致。
她坐在床上擺的姿勢也很有設計感,兩腿疊在翹臀后,兩只小手放在身前有些無措。
這一身裝扮和舉止,就是清純的女高中生。
偏偏要命的是,她的大眼睛卻是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渴望,對著沈言來了個wink,貝齒輕咬下唇,雖然用力過猛,但真是勾人得很。
一套絲滑連招,將她的嫵媚與清純完美融合。
昏暗的房間里,氣氛愈發(fā)曖昧。
“你這是要干嘛?”雖然沈言已經口干舌燥,但還是繃住了。
孟子儀聽到這話恨不得白眼翻到天上去,這狗男人怎么就不解風情呢?
“要!”說著,她一雙藕臂撐在床上,朝他爬了過來。
她早就想這么干了。
在《如此可愛的我們》開拍之前,她還裝矜持,等著沈言主動,沒想到等到黃花菜都快涼了也沒反應。
她對周吔沈言二人的吻戲反應沒有那么大,更多的還是著急,生怕沈言這塊肥肉溜走了。
她孟子儀喜歡上什么人,可從來沒有畏畏縮縮不敢上的情況。
敢愛敢恨,哪怕最后受傷了,她也絕不后悔。
孟姐都這樣了,沈言還忍什么?
他之前一直沒動,就是想等時機成熟,等她主動送上門,現在得償所愿。
沒有再猶豫,兩人越靠越近,抱在了一起。
“唔~啊!”
孟姐這叫聲,不僅是得償所愿的長嘆,更是親吻時的投入。
和周吔冰涼的唇瓣不一樣,孟子儀的唇像她的性格一樣熱情似火。
房間里二人的呼吸聲不絕于耳。
她今天這身校服穿的真是絕了,把氣氛輕松推上頂峰。
啪!
打在翹臀上發(fā)出的聲響,揭開了今晚的戰(zhàn)斗。
黑夜中,兩人的影子交織著。
一個人的身材凹凸有致,一個人的身材高大威猛,天造地設的一對勾動了天雷地火。
........
殺青回到學校之后。
沈言忙得停不下腳,和幾位學長學姐忙著后期的制作,一連好多天都沒有和孟子儀聯系。
45天的拍攝,花費了沈言兩百多萬的現金。
開拍之前想著這能省那能省,也許要不了那么多錢。
可沒想到還是有許多不得不支出的地方,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沈言還是不想將就。
當然,這還是有姜麗芬這位經驗成熟的前輩作為制片人把持著,要不然花費還要更多。
他現在身上就剩下十幾萬用于后期制作了。
背靠著學校這棵大樹,他在后期制作也能省很多錢,設備由學校提供,他帶著幾位學長剪輯就好了。
而且《如此可愛的我們》沒有多少特效畫面需要制作,這就省了很大一筆錢。
工作起來時間很快過去,就連沈言連每天的日期都記不清了。
片子成片后,關鍵是銷路。
網劇不同于正劇,現在主流平臺就是愛優(yōu)騰加個搜狐土豆。
當然,有了北電這個招牌,即使拿不到多少優(yōu)待,也不會像無頭蒼蠅一般毫無出路。
就像此刻,獼猴桃影視副總裁,自制劇開發(fā)中心總經理戴瑩女士親自招待著沈言這個普通學生。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橙子是!”
“世界從不會辜負可愛的人,而我們如此可愛!”
“.....”
戴瑩和自制劇部門的幾位高層看完幾集之后,有些欲罷不能,還在研判著剛才的劇情。
這劇的質量不簡單啊!
在今年上半年,《最好的我們》在獼猴桃首播后,頓時掀起了青春校園網劇的風潮,許多人跟風而上,就連戴瑩自己現在也帶著部門做了好幾部青春網劇。
但是她手下的這幾部劇,統(tǒng)統(tǒng)不如《如此可愛的我們》,說句被甩開車尾燈也不為過。
“這真是你自導自編的?”戴瑩不可置信地又問了一遍。
“是的。”沈言記不清她問了幾遍了,面色如常的繼續(xù)點頭。
壓下心中震驚,重新打量起沈言,戴瑩還是不敢相信眼前的少年做出了這種品質的劇集。
本來只是給北電表演系副主任一個面子,她沒有對一個大四學生的作品抱有什么期待,反正現在平臺分賬劇剛起步,拿來試試水也不錯。
今年上半年,獼猴桃影視宣布正式啟動分賬劇模式,這個月即將公布分賬細則,并且試行。
不過,現在分賬劇剛剛起步,分賬細則非常簡陋。
計費基礎按有效會員觀看次數付費,看一次結算一次錢,單一單價1.5元。并且平臺不會負責推廣,主要依靠片方自主付費營銷。
可以說,以《如此可愛的我們》的質量,要是走分賬劇,那就是暴殄天物。
戴瑩沉吟一會,對著帥氣的沈言開口道:
“你確定要走分賬劇?這個模式剛起步,以這部劇的水平,沒必要.....”
不知道為什么,沈言從剛才就咬定了要走分賬劇,怎么勸他把版權賣了都不肯。
甚至戴瑩都喊到了1500萬,這個數字可謂是天價了,畢竟成本才200萬。
戴瑩不知道他哪來的自信,分賬劇要是撲了,作為學生的他能承擔后果嗎?
而沈言依舊掛著自信的微笑,對著她回道:
“戴總,我能給貴公司一個關于分賬劇的建議嗎?”
“哦?你說。”戴瑩笑了,她越發(fā)覺得沈言有意思。
“分賬劇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但是現在的細則太簡陋,難以達到目的。”沈言說道:“所有劇都用同一種分賬標準,并且還要自負營銷,這難以挖掘出真正的低成本高質量好劇。”
“那你說該怎么辦呢?”
“分級!”
沈言擲地有聲,分級兩個字從他嘴里說出來,華國分賬劇的市場就此因為他走上高速發(fā)展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