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四世三公袁家
- 魂穿董卓,我是真不想燒洛陽
- 看天花板的靈長
- 2203字
- 2025-07-15 19:00:36
洛陽城,袁隗宅邸。
汝南袁家,東漢末年的頂級豪族。
府門外的門閥閱,密密麻麻的,寫盡了他們袁家如何從一地豪強,慢慢變成頂級豪族的過往。
從光武帝劉秀第七子,楚王劉英謀反案開始。
他們袁家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由于當時劉英謀反案,波及的世家豪族過多,辦得好,得罪豪族,辦不好得罪皇帝。
所以這燙手的山芋沒人敢接。
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那個袁家成為第一世三公的袁安,被推了出來。
本意是想讓他當冤大頭,卻不曾想,這廝秉公執法,被冤枉的徹查到底,幫豪族洗刷冤屈。
而那些參與謀反的人,一個都沒放過。
最后竟然把案件處理得滴水不漏,當時的漢明帝甚是滿意,世家豪族也無話可說。
并且,再辦案過程中,還因為幫助被誣告的家族脫罪,攢下了不少人情。
至此,袁安的仕途變得清明,終于讓他可以看到那個士人終其一生都在渴望的頂點。
汝南袁氏,也實現了階層的躍遷,從縣城豪強,變成了一地郡望。
但,袁安對他們袁家的貢獻不僅于此。
當年竇氏外戚掌權,袁安身為司徒,挺身而出,帶著士人集團硬剛竇氏。
雖然,最后扳手腕沒扳過,自己還弄了個身死道消。
但這也為他袁家后人積攢下不少的政治聲望。
竇氏倒臺后,劉肇感念老袁安的功績,他袁家后人一路火花帶閃電的升官。
終于在袁安的兒子輩,又出了第二個三公,袁敞。
至此已是二世三公,他袁家的仕途,就跟袁敞的名字一樣,寬敞明亮。
之后的第三代,第四代,只要不出意外。
族中才俊,都可以通過前人積攢下來的人脈,走上那條相同的晉升通道。
只是,在袁家成為超級世家之后,他們似乎已經不再滿足現狀。
傳到袁隗他們這一代時,碰巧遇到漢桓帝死磕西羌。
像董卓這類人,就是在打西羌的戰爭中一步步崛起。
但,盡管如何戰功彪炳,他們終其一生的頂點,也不過是邊郡將校。
想要再進一步比登天還難,無他,只是因為朝中無人。
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汝南袁氏,看到了機會。
紛紛向董卓這類的涼州、并州將領拋出橄欖枝。
袁家的勢力也開始慢慢滲透帝國的武裝。
本以為還要繼續耕耘幾代人,才能實現軍政一把抓。
不曾想,那場席卷漢末的黃巾之亂隨即爆發。
漢靈帝改刺史為州牧,將權利下放,使地方勢力可以自行招募武裝。
汝南袁氏幾代耕耘,早已門生故吏遍天下。
各郡府州縣,或多或少都有幾個他們提拔起來的要員。
這一改動,使袁氏家族的實力成幾何倍數增長。
不知已經成長為何等的參天巨物。
要是一切都按著袁隗他們計劃的劇本走。
在靈帝死后,挑起冤大頭何進跟宦官的爭斗,使他們打得兩敗俱傷,袁家再調自家門生進京勤王。
屆時權利真空,他們只要掌控洛陽,就等于掌控了一切。
只是,就在這時,出了點意外,董卓這貨竟然反水,摘取了本屬于他們的勝利果實。
袁隗那個氣哦,恨不得把董卓挫骨揚灰,再刨干凈董卓他們家祖墳。
但成王敗寇,既然錯過了,那也只能錯過了。
畢竟他們袁家的底蘊還在,依然有翻盤的機會,只是他袁隗沒機會了。
現在只能安安靜靜的待在洛陽,夾著尾巴做人,秉承著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則,跟董卓共處。
看到小廝拿過來的令牌,袁隗瞬間就感覺頭疼。
聽小廝來報,說是李儒帶著一群人把宅邸給圍了,聲稱是相國想找他做筆買賣。
袁隗聽完,捂著額頭說了個字,請。
片刻之后,李儒領著親衛,押著三十多個犯人,來到正廳。
兩人見面,先打過招呼,相互稱公,才聊正題。
只見袁隗先開口詢問,“不知光祿公,帶著這么多人來,是想跟袁某談筆什么買賣啊?”
面對袁隗的問題,李儒指著廳外跪著的人群道,“昨天的騷亂想必袁公也知道吧,抓了些刺客,經過連夜審查,說是您家從侄袁紹所派。”
“啊?光祿公,話可不能亂說啊。”
“不信?”
“光祿公說是袁紹所派,可有證據?”
見袁隗問證據,李儒給親衛使了個眼神,然后看向跪地的犯人,“你們自己說,是誰派你們來的?”
“是袁紹。”
見李儒問,那群人異口同聲的回答,袁紹,是袁紹。
袁隗當即無語,心想,尼瑪,找一幫群演,就來找老夫麻煩。
但,似乎現在反駁也是徒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能反問李儒,“光祿公,這是何意?”
見袁隗直入主題,李儒直說,“相國說了,這事也不能全怪你,畢竟是袁紹派的刺客,想必袁公并不知情。
但教子無方,也有袁公的過失,這事相國不打算追究。
可就是因為這些刺客,害得全城百姓受苦,相國感念百姓不易。
想開倉放糧,安撫百姓。
不過,這事你也有過失,所以你要承擔責任,安撫百姓的糧食,你袁家得出。”
見李儒說是想要糧食,袁隗的心算是安定了許多。
但轉念一想,便覺得好氣,又好笑,董卓這天殺的,想搶劫就不能明搶嗎,何必整這么一出。
糧食他能出,他們袁家,家大業達,出點糧食無所謂。
但,謀反的事,他不認,只說,“相國想要糧,直接跟袁某說便是了,何苦誣陷老夫。”
面對袁隗的問話,李儒并不做正面回答,只說,“相國說了,這事不怪你,出兩萬斛糧食,這事就過去了,相國的原話。”
聽李儒說完,袁隗思考了片刻,心想還是花錢消災吧。
“好,相國想要糧,袁某給便是了。”
說完,袁隗招呼家丞,詢問府庫還有多少存糧。
見袁隗同意,并招呼家丞想撥糧,李儒只說不必,相國已從太倉調撥,您老按市價折算銀錢便是,相國說了,三千金餅,事了。
袁隗聽完,更加無語,媽的,繞這么大彎,就是想訛老子三千塊金餅,你特么早說啊,搞得人心惶惶。
聽李儒說完,袁隗當即招呼家丞拿著字條,去庫房取三千金餅交予李儒。
完事,問李儒還有別的事么?
李儒只說告辭,然后便帶著一干人等離開。
獨留袁隗在風中凌亂,心里不禁惡狠狠的又罵了董卓一遍,甚至開始有點鄙視董卓了。
好歹也是個竊國大盜,現在竟然為了訛詐他三千塊金餅繞這么大彎!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