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民族情緒的萌發(fā)!
- 讓你制作游戲,你編造文明歷史!
- 墨盡er微涼
- 2571字
- 2025-07-27 02:00:17
葛蕊蕊的直播間看到這一幕,也開始沉默,甚至輿論的風險都有了改變。
原本看她“打家劫舍”的觀眾,突然轉了風向。
彈幕不再刷“嘎姐沖”“砍人去”,反而擠滿了討論:
【那個劉老爺?shù)降资巧底舆€是英雄,明知道打不過還沖上去?】
【他如果是英雄,為什么不救濟災民,可又為什么不像其他鄉(xiāng)紳惡霸轉投他國?】
【禹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磕茏屢粋€老頭寧愿死也不投降?】
【那可不是一般的老頭,他是鄉(xiāng)爵,是致仕的官員,是妥妥的統(tǒng)治者,他享受了富貴不應該承擔責任嗎?就像股東掙了更多的錢就應該承擔債務】
【別罵禹國了吧,要是七國不截流,說不定百姓就不會這么慘!】
【樓上的清醒點!禹國要是真行,能讓百姓餓成那樣?士紳囤糧、官府不管,國家拋棄,滅亡是活該!】
【禹國也有苦衷,內(nèi)憂外患,天災人禍,所有國家都在落井下石,它能怎么辦?】
爭論不休,葛蕊蕊下播之后,剪輯出來視頻,爭論一直延續(xù)到視頻的評論區(qū)之中。
爭論像野草一樣瘋長,有人翻出游戲里的歷史零星記錄,“禹國之地曾經(jīng)還是萬里水澤,禹皇曾治水數(shù)百年,才讓那里成為了成了糧倉”。
有人貼出流民的臺詞,“劉老爺以前年年都會在城門口施粥……”
甚至有人開始對比七國的政策,以此爭論“禹國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國家好”。
葛蕊蕊看著這些彈幕,更懵了。
她自己在視頻中對于禹國的滅亡評價,也引發(fā)了強烈的共鳴!
“禹國人民對于禹國亡國的感受可謂天差地別,不管是恨禹國者還是回憶禹國者,實質(zhì)里大家似乎都有點惋惜。
我不是很理解這種惋惜,士紳和貴族可以另投他國,能夠保留資產(chǎn)甚至可以更進一步。
而百姓卻一直在受苦,被國家拋棄,被士紳剝削殘害,更應該仇恨這個國家。
大家卻非到餓死之際也不敢造反,甚至有人還有略有懷念悼亡,也有士紳貴族放棄富貴榮華殉國……”
隨后葛蕊蕊還在簡介里給《千年》打起來廣告:【或許,只有我一直將千年玩下去玩到游戲的盡頭,我才能夠理解,我也希望大家可以來千年,我們共同解密其中緣由?!?
下面的回復成了新人類對于一種自己完全沒有接觸和感知的情緒,發(fā)表了樸素但不失抽象的回答和爭議。
有些相關的學者和研究者對其的解析還算有點道理,但在普羅大眾的玩家感覺中難以接受。
除卻爭議,視頻里的兩個片段,已經(jīng)在藍星的網(wǎng)絡上發(fā)酵成了現(xiàn)象級熱點。
先是劉老爺“大馬金刀”的坐姿。
有網(wǎng)友截了圖,把他坐在戲臺前舉酒樽的樣子做成了熱圖,配文“老爵爺?shù)捏w面”。
同時,短視頻平臺上掀起了“劉老爺模仿挑戰(zhàn)”。
有人用硬紙板做了個假盔甲,在小區(qū)花壇邊擺姿勢;
甚至有家長帶著孩子拍,教孩子“就算輸了,也要輸?shù)奶锰谜薄?
還有大量古風和cos題材的博主,掀起了變裝熱潮。
一段魔性的BGM,然后黑幕,隨即便裝成一個身穿盔甲的老將軍,BGM也變得悲壯或者高燃。
同時還有著激情或者滄桑的背景人聲:大禹國鄉(xiāng)爵、前啟城令劉璜在此!
又在一位博主改良之后,進化出完全版的爆火便裝和cos視頻模板。
區(qū)別在于后面,背景人聲變成了博主自己的高燃念白:“大禹國鄉(xiāng)爵、前啟城令劉璜在此求死!”
便讓代入感和視頻的情緒調(diào)動更上一層樓,尤其是最后增加的兩字——求死!
為整個片段增加了無與倫比的情緒張力和浪漫主義色彩!
“這有什么好模仿的?”葛蕊蕊刷到這些視頻時,不由嘀咕,實則心中暗動也想拍一個。
但她看見有個模仿視頻中的神評——【我們不是在模仿姿勢,而是尋找我們從來沒有體悟過的一種正向的情緒!】。
突然有點懂了——就像她當初非要安葬石洞里的殘骸,明明沒有什么用,卻當時就是覺得必須要做。
雖然不如模仿挑戰(zhàn),但依然在部分圈內(nèi)引發(fā)現(xiàn)象級爆火的是李大家唱的《黍離》。
還有李大家最后的亡國之曲也在音樂界廣受傳播,人們想要挖出這一曲子出自何處,是誰唱的
游戲里的曲調(diào)是全新的風格——細膩又蒼涼,尾音的顫音像在哭,卻又帶著股硬氣。
引發(fā)了相關專業(yè)人士的研究和模仿。
特別是這段唱腔被音樂博主截取下來,配上鋼琴等現(xiàn)代樂器伴奏,在抖海、快腳刷屏。
在流量的推動下,音樂界的人瘋了,歌唱家直播翻唱,特意學了戲腔。
有樂隊改編成搖滾版,把“亡國之痛”唱成了“不屈的嘶吼”。
甚至有音樂學院的教授熬夜游玩《千年》搜集資料,寫出論文發(fā)表:【這段旋律里藏著禹國的水土與歷史文化的精神符號,讓人一聽能夠引發(fā)特定區(qū)域、特定人群的共鳴,回念故國家鄉(xiāng)?!?
葛蕊蕊的疑惑,成了官網(wǎng)論壇的“爆火貼”。
有人開了個上萬樓的帖子,標題就叫《給嘎姐解惑:禹國亡了,為什么有人懷念,有人殉國?》。
里面的爭論比游戲里的攻城戰(zhàn)還激烈。
支持“禹國活該滅亡”的人,列了一堆論據(jù):
【士紳囤糧、官府不作為是事實吧?劉老爺自己就是士紳,他囤的糧夠多少人流民吃?最后殉國,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體面”,算什么英雄?】
【百姓不敢造反,不是因為懷念,是因為被餓怕了、被打怕了!他們不是不想反,是沒力氣反!】
【七國截流是外因,但根本原因是禹國自己爛了,要是朝廷能賑災,能管住士紳,哪怕七國斷流,也能夠有反擊求生的希望,怎么會導致這個結果,
只能說這個房子的地基、梁柱都已經(jīng)爛完了,大旱和截流只是踹倒房子的最后一腳?!?
也有人并不認同。
【樓上的太冷血了吧?禹國千年的歷史,讓霍啟兩地安穩(wěn)了幾百年年,就因為最后幾年不行,之前的好就全不算了?
就像你爹以前對你好,老了糊涂了,你能說他從來不是個好爹?】
【百姓的懷念不是“愛朝廷”,是愛“安穩(wěn)的日子”。
他們懷念的不是禹國這個名字,而是懷念自己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自己習慣的生活,熟悉的鄉(xiāng)音,文字、文化和地域符號。
而這些是在禹國的治下存在的,所以才會把懷念寄托在“禹國”上。】
【至于殉國的人,比如劉老爺是士紳,但他最后沒跑,沒投楚國,而是選擇站在啟城門口。
李大家雖是戲子,但也是大家,她到哪里也能混飯,也是士紳的賓客。
他們殉的不是“爛掉的朝廷”,是自己心里的“禹國”,那個他們共同的符號代表,只因為他們是禹國人。】
爭論到最后,有人超越了游戲本身,給出了最接近的答案:
【國家從來不是一個空泛的詞,它是你住的房子,你走的路,你聽的歌,你媽做的飯。
就算這房子漏雨了,路塌了,歌沒人唱了,飯吃不飽了,你也會記得它好的時候。
不是為了原諒,是為了記得‘這就是我們曾經(jīng)的日子,好像也不全是壞的’!”
這段話被頂?shù)搅俗罡哔潯?
當天正好是周六,周六下午三點多,宇計使用宇計游戲在圍脖的官方賬號,回應這一帖子和葛蕊蕊的疑惑。
宇計的回答很直接:【個人答案:民族情緒的萌發(fā)!】
然后,宇計依然不忘給今天晚上六點的第三次直播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