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淺出數字孿生
- (印)瑪尼莎·沃赫拉主編
- 1058字
- 2025-06-26 17:53:32
1.2 數字孿生的基本定義
2002年,邁克爾·格里夫斯(Michael Grieves)博士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做了一場名為Conceptual Ideal for PLM(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構想)的報告。這個報告介紹了PLM,闡述了在產品的生命周期開始階段,產品以虛擬形態呈現;之后,在生產階段,產品以物理形態呈現;然后產品進入運維階段,最終退役并被處理掉。這個報告還呈現了關于現實空間、虛擬空間、從現實空間到虛擬空間的數據流連接、從虛擬空間到現實空間的信息流連接,以及虛擬子空間的內容,這些都是數字孿生的構成要素。
邁克爾·格里夫斯博士是首位公開介紹數字孿生要素的人。當我們討論數字孿生的歷史時,可以注意到這個特定事件是數字孿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個事件在本章后面介紹數字孿生的發展歷程時有更詳細的描述。
盡管近年來人們對于數字孿生的關注度有所增加,但是工業界和學術界對于數字孿生的定義仍未統一。
數字孿生的一個基本定義是:數字孿生指構建一個精確的復制模型,這個模型是實體產品或對象的虛擬映射,不僅外觀相似,行為亦然。該定義下,數字孿生模型包含三大要素:首先是實體對象,即現實世界中的實體產品;其次是虛擬對象,即數字世界中的虛擬產品;最后是連接,它作為信息和數據的橋梁,將實體與虛擬緊密相連。這些連接也被稱作數據和信息流的鏈接,其中數據流從實體流向虛擬,而信息流則從虛擬流向現實或在虛擬空間內部傳遞。
數字孿生的另一個基本定義是:數字孿生是現實世界中任何產品、系統或過程的數字化鏡像,它通過數字化手段精確復制這些實體的原型,并以數字形式再現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數字孿生與原型相鏈接并接收其數據,從而能夠實時反映原型的變化。同時,數字孿生也囊括了被復制對象的所有細節。以產品數字孿生為例,它不僅復制了原型產品的細節,也復制了其性能。
從上述數字孿生的不同定義可以看出,數字孿生給人類知識工具包中最強大的三個工具——概念化、比較和協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概念化:僅需觀察數字孿生的模擬結果,人們即可洞察實體對象或產品的進程狀態。這種方法比查閱工廠績效報告、模擬產品在不同工位間的流轉更為簡捷,有助于預測實體對象的未來加工需求和特性。
● 比較:數字孿生不僅使人們能夠查看實體對象的理想特性值,還可觀察圍繞這些理想值的公差范圍和實際趨勢線,從而判斷各種產品的工作狀態是否符合預期。無論是正偏差還是負偏差,在公差結果不可接受之前,都可進行調整。這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比較來為后續操作做出優化。
● 協作:數字孿生模型的共享功能,能夠讓不同地點的多人以一致的方式查看相同的結果,從而實現遠程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