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與政府
- (英)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
- 1544字
- 2025-06-20 14:42:30
小結
以上概述揭示了貨幣理論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這可以被稱為“硬”貨幣學派和“軟”貨幣學派(見表1)。兩者的爭論貫穿整個貨幣思想史和貨幣政策史,一直延續到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表1 “硬”貨幣學派和“軟”貨幣學派的觀點

接下來的兩章將展示這些截然不同的思想是如何在貨幣政策理論中發揮作用的。
[1] Mill(1965 /1848,p.506).
[2] 對笛卡兒經濟學思想起源的影響,參見Mini(1974,ch. 2)的精彩論述。
[3] Keynes(1973b,pp.408-9).
[4] Smith(1976 /1776,p.38).
[5] Samuelson(1970 /1948,p.50).
[6] Innes(1913),引自Shaikh(2016,p.682)。
[7] Smith(1976 /1776,p.328); Innes(1914,p.161).
[8] Mosler(1997 /8); introduction,pp.4-5,to Wray(2015).
[9] Martin(2014,chs. 2 and 3).他將抽象的普遍價值概念的發明歸功于希臘人,這種概念源于“部落中每個成員都有同等的價值”(p.58)。這使得分散化的價值協商成為可能。
[10] Graeber(2011).
[11] Keynes(1971 /1923,p.36).
[12] Ricardo(2005 /1810,p.97).
[13] Petty(1899 /1682,p.441).
[14] Thomas Aquinas.. Sententia libri Ethicorum,引自Martin(2014,p.131)。
[15] Sedlácˇek(2011,p.81).
[16] Graeber(2015).
[17] 1675年,威爾士人Rice Vaughan(1856 /1675)計算出英格蘭的物價水平在16世紀上漲了6~8倍,但是現在認為這一結果有所夸大。
[18] Bodin(1924 /1568,p.127).
[19] David Laidler將貨幣數量論的起源追溯至1520—1580年波蘭和普魯士的貨幣政策,當時波蘭國王的顧問發現了這一理論的“核心教義”,即為了抑制通脹,必須限制鑄幣的數量。他探究了13世紀阿奎那和16世紀哥白尼之間更早的分歧。對阿奎那來說,商品的供給是其價格的決定因素。哥白尼則認為,金塊有其“自身”的價值,這與它在市場交易中的功能無關(Volckart,1997)。其他歷史學家將貨幣數量論的起源追溯至同一時代的16世紀50年代中期薩拉曼卡學派的西班牙作者(Dempsey,1935; Hamilton,1935)。值得注意的是,兩件現實世界的大事同時發生,即黃金和白銀從新大陸流入和價格上漲,這是現代貨幣理論的開端。
[20] Martin(2014).
[21] Felix Martin(2014,pp.20-5)給出了一個1970年愛爾蘭經濟依靠“記賬”運轉了6個月的例子。一場產業沖突導致銀行系統關閉。現金供應減少了,但是記賬貨幣的流通彌補了這一點。在這個案例中,記賬貨幣指的是不可兌現的支票。
[22] Hicks(1969,p.78).
[23] Kaldor(1985,p.5).
[24] 對于定義,參見Ryan-Collins et al.(2014 /2011,pp.60-1)。
[25] McLeay et al.(2014).
[26] 引自Arendt(1998 /1958,p.102)。
[27] 傳說中,酒神狄奧尼索斯滿足了國王的愿望,讓他觸碰的一切東西都變成了金子。但是后來米達斯發現他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因為他所有的食物和水都變成了金子,于是他饑渴而死。或者,在一個更為圓滿的結局中,狄奧尼索斯把他賜予的祝福收回了。
[28] Say(1821,p.49).
[29] Mill(1967 /1844).
[30] Heckscher(1935,p.103).
[31] Hume(1987 /1752).
[32] 重商主義者對等價悖論感到迷惑不解。“公平”貿易要求交換的商品是等價的。因此,這不可能成為財富增加的原因。財富增加需要貨幣有所增加。對于一個國內沒有貨幣來源的國家來說,這就需要“不公平”的貿易(Mirowski,1999 /1989,pp.148-9)。
[33] Hume(1987 /1752,II. V. 12).休謨假定由于以黃金為基礎,匯率是固定的。但是,他的觀點同樣適用于浮動匯率。貨幣的進口和出口影響的不是國內的價格,而是匯率。休謨的觀點貫穿著這樣一種信念,即貨幣總會找到自己的“適當水平”。
[34] 休謨承認,一個國家通過只賣不買可以積累大量財富,只要它將貨幣囤積起來,以阻止貨幣流入使價格產生恢復貿易平衡的影響。但是,他相當傲慢地否定了這種可能性,“一個擁有巨額財富的弱國很快就會成為一些更窮但更強大的鄰國的獵物”,因此貨幣將再次流出(Hume,1987 / 1752,II. V.28)。
[35] 斯密不認為貨幣流入會降低利率。利率是由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競爭決定的,而這是由利潤率調節的。既然貨幣數量的增加會提高所有的價格和成本,那么利率就不會下降,因為存貨的利潤沒有變化。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一個關于長期的觀點如何用于反駁一個有效的短期命題。
[36] 斯密(1976 /1776,p.321)寫道:“銀行的明智做法,即用紙張來代替黃金和白銀,能夠使國家將大量的閑置金銀轉變為活躍的、有利于生產的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