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窟深處,水火二氣往復流轉,不斷沖刷滌蕩,將淤積的火毒煞氣祛除,令狂暴的火脈重歸天然之態(tài)。
受損的地脈與水脈亦隨之緩緩復蘇。
霎時間,磅礴的天地靈機激蕩澎湃,一股濃烈勃發(fā)的生機以地窟為中心,如潮水般向整個湓城縣域洶涌擴散開去。
姜桓默運句芒法相,觀照地脈深處。
只見那株紅白異色的并蒂蓮,此刻已深深扎根于地脈,蓮瓣開合間,不斷轉化、調和著精純的水火二氣。
漸漸地,在并蒂蓮周遭,竟有點點稀薄的日精月華浮現(xiàn),隨著靈機流轉,一點點凝實匯聚。
“嘿,這位合歡宗的前輩,倒也不算全然的實誠人。嘴上說是舍了這朵并蒂蓮,實則卻是借此地新生靈機,淬煉自家寶貝。”姜桓心中了然,暗自發(fā)笑。
他猜測任斌未必全然不知,只是有求于人,且湓城之危已解,功勞到手,便也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去點破對方這點“私心”。
姜桓自然更不會多言,只當未曾察覺。
就在水火二氣漸趨平緩之際,那枚牛頭符印驟然光華大放,隨即“嗡”地一聲輕鳴,炸裂開來,一分為五!
其中約五成,化作沛然的春生意蘊,隨著那擴散的生機浪潮,席卷整個湓城地界。
這春意與城中萬民對春回大地、五谷豐登的殷切期盼與渴求水乳交融,滋養(yǎng)一方。
約莫兩成,復又凝作一枚稍小的牛頭符印,靈光一閃,悄無聲息地融入地窟巖壁深處,緩緩隱遁。
姜桓卻能清晰感應到,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潛藏于此,隨時準備鎮(zhèn)壓地脈,以防再生變故。
剩余三成,則化作三道流光,分別落入姜桓、鄭青松與知明和尚手中。
姜桓定睛一看,手中之物形如微縮牛首,質地溫潤如青玉,瑩瑩生輝,內里一股精純的生機之力蟄伏。
任斌解決心頭大患,心情正好,瞥了一眼笑道:“倒是不錯的靈材,以此煉制蘊養(yǎng)生機、溫養(yǎng)神魂的法器,能省卻不少工夫。”
姜桓將牛頭青玉收好,正欲開口。
陡然間,一股肉眼難辨的五色霞光,自地窟深處升騰而起!
這霞光絕大部分匯聚于田無笙周身,剩余則如細雨般散落,被在場眾人分潤。
任斌與田無笙神色同時一變,在眾人略帶疑惑的目光中,盤膝坐下,各自運轉玄功。
姜桓敏銳察覺到,二人正以眉心黃芽、芒種為引,小心翼翼地將那五色霞光收攝、封存,并未像其他人一般,任由霞光自然作用于筋骨洗煉、資質提升。
其余人等,則絕大部分霞光在滋養(yǎng)肉身神魂后便自然消散,只余下一點精粹,悄然沒入各自眉心。霞光臨身時,他們大多渾然未覺,只覺身心一暢。
姜桓自無需費心。那霞光還未及身,靈臺中的句芒法相便猛地一吸,將其盡數(shù)攝入腹中,點滴未漏。
至此,姜桓體內已積攢了五縷五色霞光。這些疑似功德的奇物,蟄伏于句芒法相之內,至今未見顯化神異。
但他并不心急,深知法相與自身魂魄同源一體,法相受益,便是自身受益。
霞光降臨,也讓姜桓確信:湓城地窟之患已徹底根除,地脈重歸平衡,再無隱患。
任斌心情大好,設下豐盛宴席,邀眾人慶功。
隨后兩日,城南那地窟入口被任斌施法填平,并以“指地成鋼”之術層層加固,斷絕了宵小之輩潛入破壞的可能。
田無笙則在消失三日后,攜一位修煉姹女功法的下屬現(xiàn)身,并帶來了一枚封存著青蟻的琥珀。
然而,結果令姜桓失望。據(jù)那姹女修士所言,這琥珀乃是她與人斗法時偶然奪得。
其對手不過是無名散修,且早已斃命。追查琥珀來歷的線索,至此斷絕。
阿青、阿翠觸須低垂,顯得十分失落。
姜桓溫言安撫一番,便攜它們重返姜家村。
他先尋到里正姜欽,詳細詢問十九年前春牛顯靈之事。
“這事啊,老漢我確實有些印象。”姜欽回憶道,“那年也是舞春牛,正熱鬧著,道具旁邊忽然就多出一頭小青牛,跟著隊伍一起撒歡兒,靈性得很!”
“我們當時還以為是哪家牛犢沒拴好,想著等儀式結束,就給它送回去。”
“沒成想啊,等我們按老規(guī)矩把春牛道具拆散分完,那小青牛‘嗖’地一下,化作一道青光,把整個村子都照亮了,這才消失不見。”
“后來鎮(zhèn)魔司有大人專門來問過,叮囑我們不得外傳,大伙兒也就很少提起了。”
姜桓精神一振,追問道:“那年村里的收成,是不是格外好?”
姜欽略一回想,猛地一拍大腿:“可不是嘛!那年當真是風調雨順,稻谷堆滿了倉!”
“更稀奇的是,村里好多母牛都懷了雙胎,還都順順當當生下來了!”
牛多為單胎,那年陡然添了許多牛犢,讓他記憶尤為深刻。
姜桓再問:“可還有其他神異之處?”
姜欽仔細想了想,肯定地搖頭:“沒了!那小青牛就顯靈了那么一回。”
姜桓見問不出更多,便辭別姜欽,來到村中苦杏樹下。
時值初春,寒意未退,苦杏樹卻依舊枝繁葉茂,散發(fā)著淡淡清苦氣息,令人心神清明。
感應到姜桓的氣息,它枝葉婆娑,“阿巴阿巴”,在神識中傳來歡快的波動。
姜桓取出紫雷靈杏,置于樹旁,讓這一大一小兩株靈植自由“交談”。
阿青、阿翠故地重游,也來了興致,在兩株靈樹上爬來爬去。
姜桓由著它們玩耍,凝神感應苦杏樹的狀況。許是常得村人閑話陪伴,這靈樹顯得生機勃勃,并無半分孤寂之意。
他微微頷首,目光又落向那座磚瓦高塔。塔身沐浴在肉眼難見的淡淡月華之中,不斷驅散著村中灰霧。
一樹一塔,氣機隱隱呼應。村中灰霧遠比外界稀薄,其純凈程度,已不遜于擁有兩株靈樹的蘇家莊。
姜桓欣慰一笑,待兩只小蟻玩盡興了,才收起紫雷靈杏,與苦杏樹道別。
“阿桓,好像是那邊!”阿青觸須指向村東。
“不對不對!是這邊!咦……記號怎么不見了?”阿翠有些著急地晃著腦袋。
在兩只小蟻七嘴八舌的“指揮”下,姜桓帶著它們在姜家村周邊兜兜轉轉了好大一圈,最終卻又繞回了村口。
這已是他第二次追尋通靈青蟻族群的蹤跡。上一次是在與阿青、阿翠結成靈契之后。
可惜,依舊毫無所獲。
眼見春播時節(jié)已至,姜桓無奈,只得暫歇追尋之念,辭別家鄉(xiāng)父老,再次踏上歸途,往廬山太乙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