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隆中對策:未出茅廬,已定天下三分
- 歷史獨白:開局隆中對,皇帝們淚
- 想擺爛的fufu
- 2298字
- 2025-06-17 11:19:09
那一聲充滿了復雜情感的嘆息,預示著臥龍的心,終于被叩開了一道縫隙。
而劉備,也用他最執著的行動,回應了這份動容。
風雪散盡,春回大地。
當他第三次站在臥龍崗那熟悉的茅廬前時,已是春光和煦,萬物復蘇。
這一次,他沒有讓關羽和張飛跟得太近,只是讓他們在茅廬十丈之外等候,自己則懷著最后一搏的決心,獨自上前。
“先生可在?”他輕聲問道。
書童探出頭,笑著回道:“先生正在堂上草席上睡午覺呢?!?
劉備聞言,非但沒有半分不耐,反而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人在,就好。
他恭敬地對書童說:“既如此,備不敢驚擾,且在此等候?!?
說罷,他便整了整衣冠,恭恭敬-敬地侍立于臺階之下,靜靜等候。
這一等,便是整整一個下午。
遠處的張飛早已是急得抓耳撓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口中不住地咒罵:“這廝好生無禮!竟敢讓俺大哥站著等他睡醒!氣煞我也!待俺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還睡不睡得著!”
關羽則靠在一棵柳樹下,丹鳳眼微閉,手撫長髯,穩如泰山,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三弟,稍安勿-躁。你若驚擾了兄長大事,休怪二哥不講情面。”
張飛聞言,這才悻悻地止住了腳步。
而臺階下,劉備的身影,從始至終,未動分毫。陽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就那樣站著,神情肅穆,眼神虔-誠,仿佛不是在等一個臣子,而是在等待一場決定自己命運的神諭。
這一幕“皇叔階下久候村夫”的畫面,對萬界時空的帝王們,形成了無與倫比的觀念沖擊!
大秦,沙丘宮。
“荒唐!”晚年愈發多疑暴戾的始皇帝嬴政,看得是龍顏大怒,“君王之尊,豈可為一介布衣折腰至此!此等君王,軟弱無能,如何能馭天下強臣!”
在他看來,這已經不是求賢,而是一種自取其辱。
大唐,太極宮。
初登大寶不久的李世民,卻看得是眼神發亮。他指著畫面,對身邊的房玄齡等人說道:“諸公看之。劉玄德所候,非是一人,而是他匡扶漢室的希望。他放下的,是君王一時的顏面;得到的,卻可能是一個能為他奠定基業的國士。這筆賬,他算得比誰都清楚。此為大智慧,非屈尊也?!?
天幕之上,當青年諸葛亮終于睡醒,吟誦著“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走出草堂時,他的獨白也隨之響起。
【我并非真的困倦,更非有意怠慢?!?
【這一覺,是睡給劉備看的,也是睡給關羽、張飛看的?!?
【我要讓他知道,我諸葛孔明,是他請來的‘師’,而非招來的‘臣’。我要讓他看到我最真實、最從容的一面。若連這點耐心都沒有,那他便不是我要等的天命之人?!?
【幸好,他沒有讓我失望?!?
草堂之內,兩人分賓主落座。
沒有過多的寒暄,劉備便開門見山,將自己匡扶漢室的理想與屢戰屢敗的困境和盤托出,懇請諸葛亮為他指點迷津。
諸葛亮手持羽扇,不急不慢,臉上帶著從容的微笑,開口的第一句話,卻如同一盆冰水,從劉備的頭頂澆灌而下。
“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不知將軍自比于誰?”
他緊接著分析道:“曹操,自擁立獻帝以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此乃‘天時’,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占據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乃‘地利’,不可急于圖之?!?
一番話,說得劉備臉色煞白,額頭冷汗直流。
大漢,建章宮內,漢武帝劉徹看著這一幕,只覺得胸口無比沉悶。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后代,被逼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
“我大漢的天下……竟已無立錐之地了嗎?”他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涼。
而就在劉備幾乎要心若死灰之際,天幕上的諸葛亮,話鋒陡然一轉!
他手中的羽扇,在面前的地圖上,重重地點了兩個地方!
“將軍,可曾想過荊州與益州?”
剎那間,一股無與倫比的自信,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天幕之上,一副巨大的、動態的華夏地圖,瞬間展開!清晰地呈現在所有帝王的面前!
諸葛亮的獨白,如同最精準的戰鼓,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上!
【曹操不可爭,孫權不可圖,但天下,并非鐵板一塊!】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劉表不能守,此乃上天賜予將軍的第一個機會!】
地圖上,荊州板塊陡然亮起金光,無數條戰略路線從中延伸而出!
【益州,險塞千里,沃野天府,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而其主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此乃將軍的第二個機會!】
益州板塊,同樣爆發出璀璨的光芒!
【將軍既是漢室宗親,信義著于四海,若能跨有荊、益二州,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天幕上,兩道粗大的金色箭頭,分別從荊州和益州悍然殺出,直指中原心臟——洛陽與長安!
那氣吞山河的宏偉藍圖,讓所有懂軍事的帝王,在這一刻,集體失聲!頭皮發麻!
漢武帝劉徹更是激動地站了起來,一掃之前的陰郁,大聲喝彩:“妙!妙啊!取荊益為根基,兩路出兵,復我長安洛陽!此計,可行!此子,有大才!”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一番話,石破天驚!
這就是名垂千古的——【隆中對】!
唐太宗李世民看著那宏偉的戰略圖,長嘆一聲:“未出茅廬,已定天下三分??酌髦?,名不虛傳。只可惜……天時、人和,終究未能盡如人意。今日親見此策之初,方知其氣魄之宏大,實乃千-古陽謀?!?
而畫面中,劉備早已聽得是熱血沸騰,他猛地從座位上站起,激動地走到諸葛亮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淚流滿面,聲音顫抖地說出那句君臣相知最高贊譽!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先生不棄鄙賤,出山助我!”
面對這份滾燙的信任,天幕上,諸葛亮的獨白,也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蕩。
【魚之有水……】
【我苦等了二十七年的光,尋覓了二十七年的風云……在這一刻,終于找到了?!?
畫面中,青年諸葛亮深深一揖,對著劉備,許下了一生的承諾。
【自此,臥龍出山!】
【迎接我的,將是波詭云譎的亂世,與一場,至死方休的踐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