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兵臨城下
- 虎梟
- 高月
- 2053字
- 2025-08-30 17:00:00
張懌立刻分出左翼兩千長矛士兵去對抗騎兵,他則率領右翼兩千士兵和中軍三千士兵準備迎戰對方的主力。
太史慈也率領五千長矛殺了進來,張懌也率領五千長矛士兵迎戰上去,雙方在曠野里展開了激戰。
三千弓弩軍士兵早扔掉了弓弩,拔出戰刀和對方刀盾軍士兵對抗,盡管他們被敵軍的刀盾軍殺得傷亡慘重,卻死戰不退。
忽然間,一只只燃燒的火油瓶忽然從天而降,如雨點般落進了敵軍密集人群中。
“啪!啪!啪!”密集的火油瓶落在人群中,落地碎裂,烈焰轟地騰起,瞬間吞沒了身邊的士兵,慘叫聲頓時四起。
張懌的一萬士兵都是跟隨他父親多年老兵,忠心耿耿且作戰能力極強,雖然腹背受敵,但他們依然能死戰不退。
但豫章軍的特種軍士兵卻打破這種膠著狀態,雨點般的火油瓶扔進敵軍群中,越來越多的士兵被烈火點燃,哭喊奔逃。
人類對烈火的天生恐懼使張懌軍隊最終被無數從天而降的燃燒瓶壓垮,弓弩軍率先潰敗逃跑,引發了長矛軍的潰敗,他們丟盔棄甲,扔掉沉重的長矛,為活命而不顧一切奔逃。
但此時,豫章軍騎兵卻切斷了他們的退路,前無退路,后有追兵,六七千士兵在曠野里徹底崩潰了。
“投降者不殺!投降者不殺!”
豫章軍士兵追殺大喊,張懌的士兵看見一線生機,紛紛跪地投降,高高舉起雙手。
但張懌卻不肯投降,他率領數百士兵企退從西南方向突圍,卻遭到了太史慈親自率領一千騎兵的圍攻,敗兵越戰越少,最后只剩下張懌一人。
太史慈大喝道:“張懌,你若投降,我保你為長沙郡丞。”
張懌已筋疲力盡,長嘆一聲,“一山不容二虎,我張懌寧可死,也絕不居于人下,他拔出匕首,狠狠插進了自己的胸膛,當即氣絕身亡。”
太史慈欽佩張懌的硬氣,下令將張懌尸體運去南湘縣厚葬。
太史慈大軍率先占領了南湘縣。
………..
甘寧大軍殺進了洞庭湖內,數百艘戰船直撲巴陵鎮水寨,但數百戰船距離水軍大營還是二十里時便被敵軍的巡哨船發現了。
幾艘快船調頭飛馳,一艘快船率先沖回來了水寨。
水軍校尉蔡瓚聽說豫章軍主力戰船已殺到,他騰地站起身大喊道:“敲響警鐘,傳令全軍上船!”
很快,大營的鐘聲‘當!當!當!’敲響了,水軍士兵一陣大亂,紛紛向船隊奔去。
這時,豫章軍的三十艘先鋒船隊殺到了,都是安有輪槳的艨艟戰船,速度極快,攔截住了水寨大門,將荊州軍的三百多艘戰船堵在水寨內。
蔡瓚大怒,喝令道:“調突冒戰船沖開敵軍!”
一艘大型突冒船從水寨中沖了出來,惡狠狠地向堵門的豫章軍戰船沖去,‘嘭!’一聲巨響,一艘艨艟戰船被突冒船撞翻,突冒船繼續前沖,撞開了三四條賭門的敵軍,沖開了一條水路。
后面的大批荊州軍戰船也跟著沖了出來,徐盛率領的三百艘大型艨艟戰船殺到了,每艘戰船上有士兵兩百人,一共六千士兵。
茫茫水面上,雙方戰船箭如雨發,火瓶飛擲,煙火彌漫,不斷有士兵跳上對方大船上去廝殺,水面上喊殺聲一片。
激戰大半個時辰,雙方各有勝負,但荊州軍擋不住對方的攻勢,漸漸處于下風。
這時甘寧軍的主力戰船也殺到了,上千艘戰船遮天蔽日。
士兵急向蔡瓚報告,“啟稟校尉,敵軍主力殺來了!”
蔡瓚心急如焚,他連和敵軍的前鋒激戰都落下風,敵軍的主力到來,自己哪里還是對手?
他喝令道:“掛雙黃旗撤退!”
旗艦上掛起來了雙黃旗,所有戰船都有令旗兵,他們也紛紛掛上雙黃旗,通知全軍突圍撤軍。
一艘艘大船駛離戰船向西南方向突圍,徐盛怎么可能讓對方這么輕易離去,他率領艨艟大船攔截住了近兩百艘船。
很快,甘寧的主力戰船也殺到了,將沒有逃走的敵軍戰船團團包圍,荊州軍戰船見突圍無望,紛紛掛起白旗投降了。
這一戰雙方各有勝負,荊州軍被斬殺上千人,俘虜兩千余人,豫章軍也陣亡數百人。
戰俘都被看押起來,等最后戰爭結束后,再用戰俘和對方討價還價。
豫章軍隨即占領了巴丘鎮水寨,浩浩蕩蕩船隊繼續向南而去,甘寧已經得到情報,江陵已經屯集了五萬荊州軍,這必然是要來支援長沙郡,他必須在敵軍援軍到來之前,拿下臨湘縣。
當然,臨湘縣絕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它的城池高大堅固,護城河最寬處達三十丈,緊靠湘水,護城河和湘水融為一體,水門也是兩道鐵柵門,完全就是一座大號的醴陵縣。
更重要是,副將黃忠要比醴陵縣的楊齡靠譜得多,自從荊州發現豫章郡在備戰后,立刻通知了長沙郡,只有黃忠不折不扣執行,他將城防升到戰備狀態,每天晚上有三千士兵投入防御。
同時黃忠又下令在全城清查,所有不是臨湘縣戶籍的百姓全部暫時送去湘南縣,這樣就保證了城內沒有敵軍事先埋伏的士兵,無法進行里應外合奪城。
最后黃忠又說服了劉馨,將湘南縣和羅縣的七千守軍調回了臨湘縣,臨湘縣的守軍達到一萬七千人。
只要臨湘縣不失,豫章軍就算奪取其他縣城也意義不大,無法長久占領長沙郡,臨湘縣就像定海神針,臨湘縣不失,長沙郡就丟不了。
黃忠站在北城頭上,默默望著數里外豫章軍扎下大營,在他布滿滄桑的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黃忠身材高大,體格雄壯,豹眼獅鼻,頭顱很大,看起來就像頭獅子一般。
只是黃忠的目光卻很落寞,就因為自己堅決反對提拔蔡瓚,得罪了蔡瑁,足足坐了十年的冷板凳,從四十歲到五十歲,人生最黃金的十年歲月就這樣如水一般的淌走了。
黃忠長嘆了口氣,自己今年已經五十二歲了,這輩子還有建功立業的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