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滅水臟
- 西游:長生仙族從金兜山開始
- 放開那妖女
- 2006字
- 2025-06-25 23:14:00
那女子對著陶罐怔怔看了片刻,丟下一錠銀子,轉身欲走。
卻被陸明沉聲喝住。
“客官這是做甚?”
女子轉身輕笑:“十兩銀子,不夠買你這陶罐?”
陸明搖了搖頭。
普通人家,一年的開銷也就幾千錢砂,合紋銀不到十兩。
十兩銀子,確實是高價。
不過暫不論這一罐靈泥價值幾何,單說面前這女子跋扈的態度,陸明便不愿賣了。
要陸明說清心路歷程,他說不出,簡而言之,不賣的理由只有一個。
不想賣了。
“倒是個人心不足的主兒?!?
即使隔著面紗,陸明也能感覺到女人的面色又冷了幾分。
“開個價吧。”
“客官莫要說笑,不賣便是不賣,哪有什么價可開?!?
“裝腔作勢······”
聞言,那女子音調高了幾分,顯然是對陸明這裝模作樣的態度有些不喜。
她捏著陶罐的玉指緊了緊,倒是沒有繼續講價,而是憤憤將陶罐在地上一砸,道:“也不是什么好物件,不賣也罷,此等爛泥破瓦,就是求著老娘,老娘也不見得要買。”
陸明笑了笑,懶得與其爭辯。
他有靈目一雙,可謂白日看千里,兇吉曉得是,面前這女子分明就是一只畫皮妖,容貌昳麗,擅蠱惑人心,常將好色的男子騙到山溝溝里,挖了心肝來吃。
只可惜那一張面皮終究不是自己的,沒幾日便會腐爛。
這畫皮妖修為又不高,不敢太過肆意的殺人,臉早就爛了,靠著藥植的香味掩蓋臉部尸臭的味道。
今日見了陸明陶罐里的靈泥,正好用來敷在面皮上,當泥膜來用,便起了據為己有的心思。
同村的陳老漢忍不住靠了過來,勸道:“十兩銀子!俺老漢挑了半輩子貨擔,還沒見過這么多銀子哩!村長,莫要置氣,收了銀子罷!”
陳老漢蹲下身,將那白花花的一錠銀子捧在手里,眼里放著光,像在看寶貝。
帶著面紗的女子見狀臉色一變。
正要制止,可惜已經晚了。
陳老漢捧著的,哪里是甚么紋銀?
分明是幾根拖著尾巴的長蛆,在老漢手中一陣扭動,又化作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
陳老漢兩眼一瞪,差點沒被嚇得背過氣去,趕忙撇手撒了。
一旁行人喊著“有妖怪”,哄散開來。
蒙著面紗的女子見狀,也顧不得儀態,提著裙擺,慌慌張張的就要坐上馬車。
后患不除,便是給自個兒找不自在。
陸明哪里讓她走得?
方才還坐在地上的陸明,一手擎住一旁墻上靠著的鐵棍,猛的起身,一口氣沉到肚臍,抽身便打。
雖不是什么成型的棍法,架不住勢大力沉,一棍劈下,破風聲起,真真連那鐵牛也扛不住,打的那畫皮妖七竅濺血,魂歸西天。
眾人只聽噗嗤一聲響,好似黃皮子放屁,腥臭難聞。
這女子身子軟了下來,化成一張爛皮,在地上癱作一團,竟是死的不能再死。
陸明自己也被這一棍之威嚇了一跳。
田間耕作這么多年,閑暇時還時常修習武道。
卻比不上這幾日吐納來的進益。
“煉精化氣,果然好生神異。”
打殺了畫皮妖,陸明絲毫不覺疲憊,念頭通達之下,修為竟又有了精進。
現在想想,菩提老祖雖未傳授悟空爭斗之法,不過悟空回花果山后第一件事,便是殺了水臟洞中混世魔王,斬斷了腎水的后天濁精,又以定海神針穩固丹田精氣,煉精化氣之大成,不過如此。
而自己棒打同為水臟之性的畫皮妖,此舉與悟空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陸明心思通明,很快想通了其中關節。
旁人嘈雜喧嘩,皆是第一次見了妖,在那兒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若是個活的,免不了誠惶誠恐,人人避讓。
只可惜是個死物。
那便不管山野精怪,還是天王老子,都只當個猴戲看了。
今日這生意,肯定做不成了。
陸明自不在乎,回了客棧,拿出白狐給他的道書,重讀一遍,卻是常看常新,又有新的感悟。
這邊爛攤子只待那些個官兵來收拾,與他倒是無關。
若是愿意細想,就會發現許多蹊蹺。
西牛賀州雖然不比南贍部洲,常有妖物為患,但虎丘國,乃至青山村之界,有土地公為鎮。
妖物與人分隔兩地,正常情況下互不相干。
像畫皮妖這種修為低微,又不擅長爭斗的小妖,為何敢大搖大擺的上街?
············
第二日,老百姓們茶余飯后多了談資,陸明再去擺攤,也多了些好奇詢問的客人。
靈泥終究是沒賣出去,反而是賣出去幾根靈植靈草,共計三千錢砂。
反觀陳老漢,將貨擔里的東西賣光,也不過五百錢砂。
往來一次,凈賺兩百錢砂,這收入對陳老漢而言已頗為不錯。
只是和陸明比不得。
想想出發前,對著村長信誓旦旦傳授經驗的模樣,陳老漢便臊得慌。
返程途中,看著村長,陳老漢不禁苦了臉,嘆道:“村長,你說,都是娘胎里長出來的人,又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你咋就和別個恁不一樣哩?”
陸明笑而不言。
心中卻是暗道。
要是他真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那才叫好。
天生地孕的靈猴,無論是根骨悟性還是先天機緣,都超過他們這些尋常修道者太多。
不說別的,就單論那靈臺方寸山中的菩提老祖,就不是常人能見。
無論披毛戴角,濕卵胎化之輩,菩提老祖都一視同仁。
但一視同仁的前提是弟子有緣法,有悟性。
讓剛才那只被陸明一棒打死的畫皮妖去方寸山拜師看看?
恐怕連山門在哪兒都找不到。
馬車一路顛簸,搖搖晃晃,陸明閉眼假寐,心中有所體會。
再睜眼時,東方既明。
小道蜿蜒曲折,向前望去,不見盡頭。
隨著那馬車車夫每一次揚起韁繩,馬兒都會帶著木車拐過一道彎。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山村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