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漢昭帝明察秋毫,識破陰謀
- 中國歷史上的智囊故事:秦漢篇
- 龍人編著
- 578字
- 2025-06-24 16:40:01
西漢時期,漢昭帝剛剛即位,燕王劉旦想要謀朝篡位。當時上官桀嫉恨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便與劉旦串通一氣,企圖誣陷霍光。
他們趁著霍光外出不在朝中,指使他人以燕王的名義上書:“大將軍霍光在外檢閱郎官和羽林軍演習時,軍士對他施以天子之禮,迎送他時都要戒嚴清道。霍光還擅自額外選拔許多校尉歸入大將軍府。他擅權跋扈,臣懷疑他意圖謀反。”漢昭帝看到此書后沒有批復。
這時,霍光也得知了這件事,他心中忐忑,第二天上朝時在西閣徘徊,不敢上殿。
漢昭帝不見霍光,問道:“大將軍哪去了?”
上官桀立刻站出來道:“陛下,燕王揭發了大將軍的罪行,他定是見東窗事發,不敢上殿。”
漢昭帝下令召霍光上殿,霍光惶惶不安走進大殿,摘下官帽,向漢昭帝磕頭告罪。
漢昭帝安慰他道:“大將軍先把帽子戴上吧,朕知道這是誣陷,你無罪。”
霍光驚喜地問道:“陛下如何得知?”
漢昭帝緩緩說道:“將軍選調校尉這件事發生不到十天,燕王遠離京城,怎么可能這么快就探聽到消息?”
此時,漢昭帝不過14歲,卻如此聰慧善斷,朝野上下及宮人侍從無不驚嘆,而上書誣告之人也畏罪潛逃了。
管仲說:“比周以相為匿,是故忘主私佼,以進其譽。”意思是,昏君不肯明察臣下的實際功勞,只看夸譽的人多,就行賞;也不愿詳察臣下的實際罪過,只看誹謗的人多,就處罰。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才是明君之智。漢昭帝年僅14歲就能做到有自己的判斷,不受奸邪蒙蔽,實在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