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93.里應外合之計
- 朕自澳洲歸來,反清復明
- 喝茶我用扎啤杯
- 2037字
- 2025-07-31 10:00:00
只是如今的劉肇基與禁軍呆在一起,要避開禁軍的耳目與之聯絡實在困難,這讓吳三桂屬實有些為難。
至于黃得功,雖然吳三桂對他更加陌生,但也有一點兒好處,就是黃得功也曾背叛朝廷,是后來重新投降歸順朝廷的,倆人勉強算是一類人,黃得功應該更能體諒一些自己,說不得就會好說話一些。
缺點就是黃得功離得遠,不負責與清軍作戰事宜,未必能夠理自己這茬兒!
而且黃得功與劉肇基相比,也不算史可法的親信,話語權有限,能不能把自己的信呈到大明朝廷上去還說不定呢!
雙方各有利弊,吳三桂自是難以取舍,直到他聽聞朝廷給黃得功封了侯爵,黃得功瞬間得勢的消息之后,他才重要做出決定,就找黃得功了!
畢竟以黃得功如今的權勢和地位,在大明朝廷之中絕對是說得上話的,也就是說,只要自己能夠說動黃得功幫忙,那么黃得功就一定有能力幫自己把信呈上去。
事實也果然如吳三桂所料,黃得功輕而易舉地做到了,而他也終于如愿以償,得到了大明朝廷準許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機會來之不易,吳三桂自然倍加珍惜,能否把握住這次機會,可是關乎到他的身家性命和前途命運的。
吳三桂當即把自己的計劃寫作密信,并同朝廷的答復一并派人秘密送去了濟南府,與濟南府的明軍進行聯絡,他之所以把朝廷的答復一并送去,自然是擔心朝廷還未必把此事通知到濟南府方面,擔心濟南府的明軍不相信自己,懷疑他是詐降。
但事實上,吳三桂的擔心是多余的,隨著自澳洲而來的一萬部隊抵達濟南府,也給濟南府帶來了從澳洲運來的電報機,這沿途各地都已經設立了電報站,南京方面可以直接與濟南府進行聯絡,早在吳三桂收到朝廷的答復之前,濟南府方面就已經得知消息了。
此時,馮勇勝、沈賀星、劉肇基,以及剛剛趕到濟南的澳洲陸軍第五師師長馮恒英已經就此事在召開作戰會議。
吳三桂的計劃是,由他先行說服多鐸,將手下兵馬分駐于清軍所駐平原之周邊諸州縣,如平原西側的恩縣,北側的陵縣以及德州,以此來切斷多鐸的退路。
而后明軍只需自禹城發兵,從正面進攻平原,他便可配合明軍對多鐸形成前后夾擊之勢,則清軍必敗。
這計劃倒也沒有什么特別高明之處,無非就是在明軍發動正面進攻之前,多鐸并不知道吳三桂已反,因此當他突然遭受吳三桂的背刺,定然會被打個措手不及,吳三桂出其不意,或許可以取得超出預期的戰果。
但是,對于吳三桂的實力,馮勇勝、沈賀星、劉肇基和馮恒英還是心存疑慮的,畢竟吳三桂手下只有兩三萬的兵馬,還要分駐于恩縣、陵縣及德州多處,到時候有沒有能力攔住多鐸,還是得打個問號兒的!
不過,這對他們而言倒也不甚緊要,反正不管吳三桂有沒有能力配合明軍夾擊多鐸,到底能不能攔住多鐸的去路,明軍接下來都是要對平原的清軍發動進攻的。
就算是沒有吳三桂主動投順朝廷,要戴罪立功這檔子事兒,按照原本的計劃,澳洲的兵馬一到,明軍都是要繼續北上的。
屆時,平原縣城被明軍攻克之后,多鐸肯定是要向北逃竄的,明軍最不濟無法是一路追擊到京師去。
現在,有吳三桂這支兵馬在背后攔截多鐸一手,不管攔截成功與否,都勢必可以延緩清軍擺脫的速度,對于明軍而言,肯定是有利的。
既然如此,那就沒有什么好糾結的了,幾人商議決定,由劉肇基給吳三桂回信,就按吳三桂擬定的計劃來辦,雙方約定好時間,便開始行動。
吳三桂收到劉肇基的回信之后,自是趕緊開始行動了起來,馬上給多鐸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了平原去。
在這封信中,吳三桂向多鐸提出,自己的部隊繼續駐扎在東昌府已無意義,不僅無法牽制明軍,還很可能被明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所以還是盡快離開東昌府前去平原與之匯合才更為妥當。
多鐸不知道吳三桂已經暗通大明,故而并未對吳三桂的提議有所戒備和懷疑,至少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吳三桂的提議還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他便同意了吳三桂的提議,命他率軍自東昌府的高唐州移師平原。
吳三桂這邊早已最好了移師的準備,所以一接到多鐸的答復,便直接率軍北上,先從高唐州轉移到了北邊的恩縣,在恩縣留下五千兵馬駐守,這才前往了平原。
在抵達平原之后,吳三桂又以平原城小,不宜聚集如此多的兵馬為由,提出要分兵駐守陵縣與德州。
這一次,多鐸就沒有像之前那般痛快地應允了,畢竟吳三桂在他眼里不過是個降將,自然是要給大清八旗軍充當馬前卒的,怎么能讓他龜縮于后方呢?
所以,吳三桂并未能如愿分兵駐守平原后方的陵縣與德州,而是被派去了平原東側的臨邑駐守,與平原互為掎角之勢。
不過,雖然吳三桂雖然未能如愿以償駐兵陵縣與德州,但他把兵馬分駐于平原左右的恩縣與臨邑,也同樣可以攔截住多鐸東西兩邊的去路,而且現在自己對付多鐸是有心算無心,想要趁多鐸反應過來之前從臨邑北上取陵縣與德州還是沒有任何難度可言的。
吳三桂這邊臨時變更了計劃,隨之做好了新的準備,便派人秘密前往了禹城給劉肇基送信,而后,明軍這邊也緊接著開始了行動。
分駐于山東各地的明軍開始向濟南府集結,而后自濟南北上禹城,做好了攻打開原縣城的準備。
明軍這邊突然有了大動作,雙方相距如此之近,多鐸自然不會是毫無察覺的,清軍的斥候此時已經將明軍的動向稟報給了多鐸,多鐸也意識到,明軍接下來很可能就要攻打開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