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106.出氣筒
書名: 朕自澳洲歸來,反清復明作者名: 喝茶我用扎啤杯本章字數: 2031字更新時間: 2025-08-07 08:01:51
然而出乎陳洪范意料的是,在左懋第等人抵達德州的當晚,大明朝廷便給予了答復,并于次日一早就派人把一封回信送到了景州,而此時,陳洪范卻還在半路上。
之前護送左懋第等人過來的正白旗兵馬仍在景州城內等候,他們在來的時候就被多爾袞命令,要留在景州等候大明的答復,并且要在接到答復的第一時間,速將消息送回京師。
所以,別說這些正白旗兵馬們壓根兒就不知道多爾袞又把陳洪范派來景州的事情,就算是知道,他們也不會理陳洪范的茬兒,而是會優先執行自己所接到的命令。
在接到大明送來的答復信件之后,這些正白旗兵馬當即便帶著信件離開了景州,火速趕回了京師去。
京師與景州相距五百余里,不算近,也不算遠,若是像陳洪范那般乘著馬車慢悠悠地趕路,就得走上一個晝夜,如果晚上不趕路的話,那就是兩天的時間。
可若是馬不停蹄的話,則最快六七個時辰便可抵達,因此,這些正白旗兵馬們都已經將信送回了京師,送到了多爾袞的手里,陳洪范都還沒有走到景州呢!
看到大明的答復,多爾袞大為震怒,被大明如此貶低蔑視,對于多爾袞而言自是一種奇恥大辱,不過對于多爾袞而言,被大明貶低蔑視倒是其次,真正令他感到失望、焦急和憤怒的,卻是大明如此態度強硬地拒絕議和談判之事。
雙方本就是敵對關系,說的話就算是再難聽都不奇怪,但議和停戰不成,多鐸可就危險了!
但事已至此,大明的態度強硬,顯然已經沒有了轉圜的余地,多爾袞束手無策,也只有無能狂怒罷了!
心中有怒火,自然就得想辦法發泄,明眼人看得出情況不妙,早就都躲得遠遠兒的了,誰也不想當那個倒霉的出氣筒!
可常言道,“不打勤,不打懶,單打沒長眼”,多爾袞也是這才突然間發現,把大明的答復送回來的,是之前自己派去景州的正白旗士兵,但被自己委任負責與大明朝廷交涉的陳洪范,卻是沒有半點兒消息傳回。
多爾袞也是一問才知道,那陳洪范竟然今日才剛剛趕到景州,對此事還一無所知呢!
得知此事的多爾袞頓時怒極反笑,對陳洪范更是恨得牙根兒癢癢,此事可是關乎他心愛的胞弟多鐸的生命安危啊!
在陳洪范出發之前,他可是千叮嚀,萬囑咐,讓陳洪范火速趕往景州,等候大明答復的,結果這陳洪范倒好,竟然陽奉陰違,表面上答應的好好兒的,背地里卻不盡心盡力,硬是磨蹭了兩日才抵達景州,若不是景州有自己派去的這些正白旗士兵在,指望這陳洪范,豈不誤事?
這下,多爾袞終于暴怒了,滿腔的怒火與怨念全都集中到了陳洪范一個人身上,“來人,給我把陳洪范這狗賊捉拿回京,本王要將其碎尸萬段,凌遲處死!”
“是!”手下的親兵誠惶誠恐地領命答應,剛要離開,卻又突然被多爾袞給叫住了,頓時一個激靈,好似唯恐自己被牽連一般,顫顫巍巍道:“王爺還有什么吩咐?”
多爾袞顯然已經等不及把陳洪范給抓回來了,怒不可遏道:“把這狗賊全家殺光,本王要夷他三族,不,誅他九族!”
“是!”親兵滿身冷汗地拱手答應,隨即快步退下傳令去了!
此時的陳洪范倒也不至于還對自己的處境一無所知,通過詢問景州城內的官員,他已經得知了大明朝廷已于昨日一早送來了一封答復信的事情,也知道了這封答復信被正白旗的兵馬帶回了京師。
得知此事的陳洪范自是心中大為驚駭,不過同時他的心中卻又還抱著一絲僥幸,他始終認為,大明朝廷不會這么快就能給予多爾袞答復。
因為從德州到南京的距離很遠,要跨越整個山東布政使司以及半個南直隸,兩天時間連多爾袞的信都難以送到南京,更不要說把大明朝廷的答復再送回景州來了!
而且,大明朝廷在收到多爾袞的信后,難道就能當下做出決定,給與答復嗎?難道就不需要幾天時間來考慮和商議嗎?他本是大明的官兒,對大明朝廷的辦事效率還能不了解?
然而他哪里知道,就他離開大明的這段時間,大明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整個朝廷都被換了血,朝中官員多半都被換成了澳明人,辦事兒效率自然今非昔比,至于電報傳訊這種事情,他就更加難以想象得到了!
正因為他的無知,所以他才會天真的認為,昨日送到景州,被正白旗士兵們帶回京師的那封所謂的“答復信”,定然不會是大明朝廷給予的正式答復,而是出自德州方面的明軍之手,無關緊要,也做不得數,相信攝政王應該也是知道的!
連陳洪范都能想到的事情,多爾袞自然也應該可以想到,但前提是,在多爾袞冷靜的時候,但很顯然,現在的多爾袞對多鐸早已關心則亂,失去了冷靜思考的問題的能力。
暴怒之下,多爾袞哪里還顧得上想這個,不論這封答復信是出自大明朝廷之手,還是德州的明軍自作主張,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大明的態度,其結果不會存在本質的差別,所以說,多爾袞的失望、焦急和憤怒并不是毫無理由的。
陳洪范落得這般下場也一點兒都不冤枉,畢竟他對多爾袞的命令陽奉陰違是鐵打的事實,而且他竟然還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因為害怕舟車勞頓而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也足以看出他的愚蠢。
作為一個投敵的貳臣,他對自己的身份缺乏最起碼的認知,說白了就是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任誰看不出來,建奴表面上一副對漢臣禮賢下士的姿態,實際上卻對漢臣并不信任,且充滿防備,現在清廷中的貳臣們,混的好的哪個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誰會像陳洪范這般腦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