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理念分歧

  • 世間本無法
  • 我是宅子
  • 2097字
  • 2025-07-22 22:46:30

原本聽的昏昏欲睡的炎靈已經驚奇的開始在周圍跑來跑去,一直戒備的寒梅也眉頭微皺的嘗試著自己的術法,趙煜心中一動,為自己加持了靈眼術、地聽術、神嗅術等種種異術,催動天演玄象盤,更加細致的觀察著這個世界

街角的學堂里傳來讀書聲,聲音朗朗卻不嘈雜,城外的農田一望無際,田埂上插著木牌,寫著“張家”“李家”,卻沒人看守。

有個小孩追蝴蝶跑到李家田里,踩倒了幾株禾苗,他母親趕來時,小孩正蹲在田里補種,母親沒罵他,只是幫他扶穩禾苗,說:“下次繞著走,人家種這些不容易。”

更遠處的山腳下,有個鐵匠鋪。一個武人來買刀,鐵匠遞給他一把,說:“這刀鋼火足,但你用慣了輕刀,我再磨薄些,不影響鋒利。”

武人付錢時多給了一貫錢,鐵匠要找,武人擺手:“你多費了功夫,該得的。”

這世界里有貧富,有穿綢緞的,有穿布衣的;有住瓦房的,有住草屋的。但穿綢緞的遇到穿布衣的,不會昂首挺胸;住瓦房的看到住草屋的漏雨,會主動送去茅草。

這世界沒有“圣人”,只有“守規矩的凡人”。

他們會累,會餓,會想占便宜,但人人皆守著公德行事,他們會犯錯,但錯了之后,只要不違公德,便可繼續勝任自己的工作,整個世界運行井然有序,生機勃勃,私欲像水里的魚,看得見,卻游不出公德的河。

“這便是傳說中李公依托天理界開辟的公德世界?”

趙煜心中微動,想起了王府秘藏的卷宗,傳說李恒宏開辟理學分支時,依托理學天理界,以天理為基,公德為骨,人欲為血肉,構建了一個真實的小世界。

此世界或可稱為公德界,乃是以李恒宏的理念演化而成,李恒宏的理念可以說便是其中的至高準則,也是他追求的理想世界。

只可惜其理念非道,還需依托天理界才能存在,而不像修道者,可以真正開辟出以自己之道為核心的小千世界,可以獨立運行不受外界干擾。

臺下眾人驚奇不已,但隨著李恒宏講經聲的響起,他們心神也漸漸投入了其中,隨著世界流轉,眾人的目光卻漸漸有了不同。

前排有個須發皆白的老儒,原本皺著的眉頭慢慢舒展。

他一生主張“克己復禮”,總覺得世人私欲太重,此刻看到虛影里的人“不刻意克己,卻自然守禮”,忽然悟了,公德不是“禮”的枷鎖,是“禮”的土壤,倉稟實而知禮節,公德,便是促進天下正常運行的最好保障。

右側有一身勁裝的武者,他見慣了江湖的廝殺,各種勾心斗角,總覺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看著虛影里的武者求名,求利,卻依然不忘公義,原本沉寂的俠義之心開始泛起了波瀾,江湖之中確實人人貪利,但又何嘗不始終堅持著正邪不兩立,俠義永存的理念呢?

后排有個穿粗布的婦人,她是個寡婦,帶著兩個孩子靠紡線過活。前日有商人想以低價買她的布,她沒賣,今日看到虛影里的繡娘不克扣繡線,忽然松了口氣。她不是不想多賺,只是覺得“拿了虧心錢,夜里睡不安”,原來她守的,就是公德。

這些人是多數。他們的念頭像匯入大河的小溪,順著虛影世界的脈絡流淌,漸漸開始理解了李恒宏的理念,心頭種下了公德的種子,這種認同不是盲從,是從自己的經歷里找到了共鳴,就像在別人的田里,看到了自己種過的禾苗。

但也有少數人,眉頭越皺越緊。

左側有個錦衣少年,是江南鹽商的兒子。他自小錦衣玉食,見慣了下人彎腰伺候,覺得“人生來就有高低”。看著虛影里穿綢緞的對穿布衣的客客氣氣,他撇了撇嘴:“若沒有我們,這些織工哪有飯吃?憑什么要對他們客氣?”

他的念頭像根刺,扎進虛影世界,原本和睦的商鋪里,忽然出現了一個昂首挺胸的買主,趾高氣昂的直接離開,眾人議論紛紛,卻依舊沒有絲毫改變的意思。

中間有個風流浪子,則是總覺得“公德太束縛人”。他覺得人該“隨心所欲”,看到虛影里的人處處“相讓”,便覺得“活得太累”。

“買東西就是買東西,何必管賣主累不累?走路就是走路,何必管旁人有沒有擔子?”

他的念頭一冒,虛影里原本相讓的行人忽然各自埋頭趕路,有人撞了人,也只是哼一聲走開,但這畫面很快就亂了,撞人的被后面的車撞了,埋頭趕路的迷了路,士子自己也覺得“這樣不對”,念頭便弱了些,卻沒消失。

角落里有個灰衣僧人,雙手合十,卻在想:“人人平等才是正道,為何還有貧富?”他覺得虛影里的“貧富有序”不夠徹底,該“拆了瓦房,大家都住草屋;收了綢緞,大家都穿布衣”。

他的念頭一動,虛影里的瓦房真的開始搖晃,卻被住戶按住了,有個老婦人抱著藥罐從瓦房里跑出來,說:“我家老頭子病著,不能住草屋!”僧人的念頭頓了頓,瓦房便不再搖晃,但他眼里的不認同更深了。

這些不認同的念頭,像河底的石頭,擋不住水流,卻讓水流繞了彎。他們的理念未必成熟,少年的“階級論”沒看到鹽商的生意離不開挑夫運鹽,士子的“自由論”沒看到隨心所欲會亂了秩序,僧人的“平等論”沒看到平等不是“一刀切”·1·····

但都很頑固,像剛發芽的種子,哪怕被石頭壓著,也想往上鉆,更奇的是,虛影世界的“公德之力”越壓,這些念頭反而越清晰。

少年想:“若真有高低,便該有讓底層心服的規矩,而不是假裝客氣”;士子想:“自由不是亂闖,是知道哪里能走,哪里該讓”;僧人想:“平等不是都住草屋,是草屋里的人病了,瓦房里的人該幫忙”······

他們的理念在碰撞中長出了新的枝芽。

李恒宏看著這一切,嘴角噙著笑意,并沒有刻意壓制不同理念,或者說,這才是他一直講經的意義所在。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桃源县| 永德县| 金昌市| 绥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乳山市| 洱源县| 和龙市| 晋州市| 云阳县| 清远市| 牙克石市| 陆川县| 沙湾县| 麻城市| 南召县| 江都市| 聂拉木县| 全椒县| 连州市| 泰和县| 毕节市| 定州市| 昆山市| 津南区| 乌什县| 丘北县| 武义县| 江都市| 佛山市| 志丹县| 沙湾县| 商河县| 淄博市| 皋兰县| 界首市| 剑川县| 建昌县| 乌兰县|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