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全軍渡河!
- 三國:從曲阿小將到大漢脊梁
- 梅山的老君
- 2026字
- 2025-07-27 21:29:28
“大家別慌,按順序上船!”
一位磐石營的士兵大聲喊道,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顯得格外響亮。
“注意安全,別把東西弄丟了!”
另一位士兵也在旁邊提醒著。
陳登勒住馬韁,回望來路。
小沛城郭在漸亮的晨光中只剩下模糊的輪廓,仿佛是一座即將被遺忘的城堡。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空間,落在那高坡上孤獨而挺拔的身影上。
副將趙猛,一位面容敦厚卻眼神精悍的磐石營校尉,策馬靠近,低聲道,
“陳大人,一切順利,首批渡船已滿載,即將啟航。”
陳登微微頷首,目光依舊望著高坡方向,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種洞悉世事的了然與堅定,
“趙校尉,你看守仁將軍,立于高坡,形單影只否?”
趙猛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見陳洛的身影在晨曦中猶如一尊鐵鑄的雕像,孤高而沉凝。
他恭敬道,
“將軍心系全局,運籌帷幄,雖一人,氣勢卻如千軍。有將軍在此坐鎮(zhèn),我等心中安穩(wěn)。”
陳登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弧度,聲音壓得更低,只容趙猛聽見,
“非也。守仁公之心,豈止于眼前這泗水小沛?其志在千里,意在九州!
今日我等南行,非為避禍偷安,實乃…為鯤鵬之翼,再拓一方天地!”
他眼中精光一閃,語氣斬釘截鐵,
“吾輩既為其手足,受此重托,縱前路刀山火海,亦當披荊斬棘,為將軍,更為玄德公,在汝南扎下這楔入中原的釘子!
此去,便是開疆!”
趙猛渾身一震,眼中爆發(fā)出熾熱的光芒,抱拳沉聲道,
“末將明白!必不負將軍與校尉所托!刀山火海,末將與磐石營兄弟,愿為前驅!哪怕前方是龍?zhí)痘⒀?,我們也絕不退縮!”
陳登滿意地點點頭,隨即似想起什么,手指在鞍前輕輕敲擊,仿佛在梳理思緒,狀似無意地問道,
“對了,前番探馬回報,汝南郡內,黃巾余孽與宗賊塢堡林立,勢力錯綜。
可曾聽聞,那原黃巾渠帥劉辟的舊部,如今是何光景?”
趙猛立刻會意,同樣壓低聲音,帶著一絲探詢的意味,
“回校尉,確有消息。
劉辟雖亡,其部分潰散殘兵,多藏匿于汝南西境葛陂、朗陵一帶的山澤之中,群龍無首,惶惶如喪家之犬。
其眾尚有數(shù)千之數(shù),多為剽悍敢戰(zhàn)之輩,只是缺糧少械,又懼官府清剿,處境頗為窘迫。若能……”
他話未說盡,但眼神已說明一切——此乃可乘之機,亦是潛在之險。
陳登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與算計的精光,撫須沉吟道:
“嗯……喪家之犬,困獸猶斗。然犬若得食,亦可噬人。
此事,需相機而動,謹慎處置。記下方位,待我等站穩(wěn)腳跟,再行探查。不可操之過急,以免打草驚蛇?!?
“陳大人放心,末將明白其中利害。”
趙猛點頭道。
陳登不再多言,目光重新投向正在渡河的車隊,
“傳令,加快渡河,務必在日上三竿前,全軍渡過泗水!”
“諾!”
趙猛抱拳領命,策馬前去督促。他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矯健,仿佛是一位即將奔赴戰(zhàn)場的勇士。
此時,太陽已經(jīng)漸漸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泗水河面上,波光粼粼。
車隊在渡船的承載下,緩緩駛向對岸,向著未知的未來進發(fā)。
小沛南門的城樓垛口后,兩道身影并肩而立。
“大哥,大哥。”
劉備身著一襲簡樸的常服,那衣料雖無華麗之感,卻干凈整潔,透著一種質樸的穩(wěn)重。
外罩的半舊披風,邊緣處已有些許磨損,像是歷經(jīng)了無數(shù)風雨的洗禮,卻依舊緊緊地貼在他身上,為他抵御著清晨的絲絲寒意。
“嗯……”
他雙手扶著冰冷的墻磚,目光沉靜而深邃,追隨著那支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泗水南岸薄霧中的隊伍,眼神中既有不舍,又有一絲期待。
“大哥!”
他身旁,豹頭環(huán)眼的張飛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濃眉緊緊鎖在一起,如同兩道擰緊的繩索。
他雙手握拳,指節(jié)因用力而咯咯作響,甕聲甕氣地開口,語氣中帶著明顯的不解,
“俺老張實在憋不住了!守仁這小子,一聲不吭就把青羽軍抽走了三成精銳!還有那么多糧草家當!
這……這守城的本錢不是又薄了?呂布那三姓家奴在旁虎視眈眈,就像一頭餓狼,隨時可能撲上來撕咬我們一口。
曹操那老賊更不知何時會咬上一口,就像一條躲在暗處的毒蛇,冷不丁就會給我們致命一擊!
他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俺去把他揪來問個明白!”
說著,他便要轉身,那粗壯的身軀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仿佛一座即將爆發(fā)的小山。
“翼德!”
劉備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wěn),如同一塊巨石,穩(wěn)穩(wěn)地壓住了張飛那即將爆發(fā)的情緒。
他伸出一只手,輕輕卻有力地按在張飛粗壯的手臂上,那手掌雖不寬厚,卻止住了張飛的動作。
劉備的目光依舊停留在泗水渡口的方向,仿佛那薄霧中隱藏著無數(shù)的秘密,他能穿透那層層迷霧,看到更遠的汝南,看到那未知卻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守仁……自有他的道理?!?
劉備緩緩道,聲音里聽不出喜怒,只有一種深沉的信任與包容,如同大海一般,能容納所有的波濤。
“他非是畏戰(zhàn)避禍之人。想當年神亭嶺血戰(zhàn),他獨擋孫策十二將,那是何等的氣魄!
那戰(zhàn)場之上,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他一人一馬,如同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擋在孫策十二將面前,任那刀槍劍戟向他襲來,他毫不退縮,眼神中只有堅定和果敢。
徐州城下,力挽狂瀾,救黎庶于水火,又是何等的忠勇!
當時徐州城被敵軍圍困,百姓們流離失所,哭聲震天,他帶領著將士們奮勇殺敵,一次次地擊退敵軍的進攻。
他既如此安排,必有深意,”
然后劉備頓了頓,
“三弟,我問你,自從守仁歸順后,他有哪件事做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