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初提轉進
- 三國:從曲阿小將到大漢脊梁
- 梅山的老君
- 2103字
- 2025-07-22 19:04:26
他嘴唇翕動了幾下,似乎想說什么豪言壯語,最終卻只是重重地、從鼻孔里“哼”了一聲。
“倒是有幾分本事,守仁眼光不錯。”
但這聲“哼”里,再無半點輕視與質疑,只剩下一種沙場老卒之間,對真正刀山火海里滾出來、骨頭硬到極致的硬漢,那種最質樸、最由衷的認同。
他甚至還下意識地挺了挺胸膛,仿佛被張遼的氣勢所懾。
“我倒是沒什么,但文遠需要好好修養,沒料到紀靈都沒怎么跟我們交戰,就帶著大軍回撤,可這正辛苦了文遠了……”
親兵們小心翼翼地將張遼攙扶得更穩一些。
“唉,何談此事?”
張遼強忍著眩暈和劇痛,對著劉備微微躬身,嘶啞的聲音艱難地響起:
“明公……過譽。此乃……將士用命,天佑……沛公。”
他喘息著,目光越過劉備的肩頭,掃過城墻上歡呼的人群,掃過遠處山巒的輪廓,最后落回劉備臉上。
他的眼神深邃,帶著血戰后的疲憊,更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如同平靜湖面下的暗流。
“主公,”
陳洛立即接話,聲音壓低了幾分,帶著一種只有近處幾人才能聽清的凝重,
“此戰雖勝,然,紀靈雖退,元氣未喪。呂布反復無常,雄踞下邳,其志不小;袁公路僭號之心路人皆知,視徐州為口中之食;更有……曹孟德挾天子虎踞兗豫,其勢日熾,覬覦東方久矣……”
他每說一個名字,肋下的傷口便如同被無形的手狠狠攥緊抽動一下,讓他的話語出現痛苦的停頓。
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翻涌的氣血,目光銳利地直視劉備,
“小沛之地,扼要沖而無險可憑,處四戰而強敵環伺。
地瘠民貧,糧秣轉運艱難,終非……久安之所,更非,龍騰之淵。今日紀靈退去,明日必有更兇之虎狼至。
我軍將士……連日血戰,傷亡慘重,縱有……沖天之志,亦需喘息之地……與轉圜之機。”
陳洛這番話說得極為克制,點到即止,卻字字如重錘,敲打在劉備和周圍幾位核心將領的心上。
他并未直接說出“棄城”二字,但“非久安之所,非龍騰之淵”、“需喘息之地與轉圜之機”的暗示,已經足夠清晰。
他是在最輝煌的凱旋時刻,向主君敲響了最沉重的警鐘。
劉備臉上的欣慰與激動瞬間凝固,隨即被一層深沉的凝重所取代。
他扶著陳洛的手微微用力,目光變得極其復雜,交織著對眼下局勢的憂慮和對陳洛洞見的不敢置信。
“嗯……”
他何嘗不知小沛之危?
只是在勝利的喜悅下,這份憂慮被短暫地壓下了。
如今被陳洛在此時此地,身邊還有此重傷之軀點相襯,那份沉甸甸的現實感便如山岳般壓了上來。
“不宜,不宜……”
關羽撫髯的手頓住了,丹鳳眼中精光暴漲,看向陳洛的目光不再是單純的佩服,更添了幾分震驚與深沉的審視。
張飛環眼瞪得更圓,眉頭緊鎖,顯然也被這番話震住了,粗聲嘟囔了一句:
“這鳥地方……是有點邪性!”
糜竺、糜芳兄弟則臉色發白,他們剛剛經歷大敗,深知袁術兵鋒之盛,對陳洛的判斷更是感同身受。
青羽軍雖強,但也不過千人而已,難免見得各個有以一敵百的能力。
劉備沉默片刻,握著陳洛的手更緊了些,聲音低沉而堅定:
“守仁之言……句句金石,備……銘感五內。”
他沒有再多說戰略,而是轉向眼前,
“文遠傷重,速速回府!傳城中最好的醫者!一切軍務,待賢弟稍愈再議!守仁你也好生修養”他轉頭對王虎等人喝道:“好生照顧文遠!若有半點差池,唯爾等是問!”
“諾!”王虎等人齊聲應命,聲音帶著無比的鄭重。
陳洛微微點頭,不再多言。
他剛才那番話,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擔,又仿佛耗盡了最后的精神,疲憊如同潮水般洶涌襲來。
“也該放松放松了。”
張遼在親兵的攙扶下,隨著歡呼的人流,一步一步,艱難地踏入了小沛的城門。
夕陽將他的背影拖得很長很長,投在染血的城墻上,那背影依舊挺直,卻纏繞著揮之不去的沉重與隱憂。
城內的歡呼聲浪包裹著他,但他耳中仿佛只聽到遠方更猛烈的風暴正在醞釀的轟鳴。
……
數日后,小沛軍營校場。
秋日的陽光高懸天空,明亮卻帶著幾分虛弱的暖意,努力地灑在校場的每一寸土地上。
卻無論如何也驅不散空氣中那如同跗骨之蛆般殘留的、濃重的血腥和焦糊氣味,更驅不散籠罩在所有人心頭那份劫后余生的沉重肅殺。
傷兵營里人滿為患,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伏,如同低沉的背景音,時時提醒著人們戰爭的殘酷代價。
“嘶……”
張遼肋下的傷口已被軍醫重新仔細處理,用煮沸消毒過的干凈麻布和傷藥緊緊包裹了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繃帶在素色的深衣下清晰可見。
失血過多的臉龐依舊蒼白得沒有多少血色,嘴唇干裂。
然而,他并未安心靜養,而是走出營帳來到點將臺。
此刻,他面前站著穿半舊的玄色常服,腰挎環首刀,身形筆直如松的陳洛,其按刀立于點將臺之上。
“你好些了嗎?”
眉宇間是濃得化不開的疲憊,如同熬干了燈油的燈芯,但那雙眼睛,卻如同淬煉過的星辰,銳利依舊,掃視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時,帶著洞察一切的力量。
“多謝都尉,好些了。”
點將臺下,除了建制還算相對完整、士氣明顯高昂的青羽軍三營:疾風營銳氣猶存,磐石營沉穩如山,無影營則帶著一絲神秘的低調。
還肅立著近兩千名神情復雜、士氣明顯低落萎靡的士卒。
他們是糜竺所部從穰山血戰中僥幸生還的殘兵,以及小沛城中原有的、缺乏系統訓練、裝備駁雜的本地守備部隊。
穰山一戰,對他們而言是徹頭徹尾的噩夢——目睹了熟悉的袍澤在身邊成片倒下,經歷了漫山遍野的追殺,體會了絕望的滋味。
同時,他們也親眼見證了青羽軍在那位年輕都尉帶領下爆發出的令人膽寒的兇悍與力挽狂瀾的神跡。
“該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