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言操控靈云,貼著地面,在十余丈的低空一直往前飛。
等足足飛了六十余里地后。
他這才收起靈云,緩緩降落在了一個小山坡上。
此時法力已經消耗了一大半。
為防止剛剛那群黑袍修士搬來救兵去而復返再度追上來,他根本不敢停歇,從儲物袋中又取出兩顆回氣丹吞入腹中后,給自己施加了一道神行術,再次趕起路來。
這一次,丁言向前一直狂奔了一千六百余里。
一路上基本不停,每次法力消耗超過一半就立馬吞服回氣丹補充。
直至第二天傍晚時分,天色昏暗下來的時候。
他才找了一個荒山野洞露宿了下來。
在洞中休息的時候,他抽空檢查了一下昨天斬殺的那兩名黑袍修士儲物袋里面的東西。
發現有用的東西少得可憐,值錢的物品加起來就五十幾塊靈石,幾百顆靈砂,再加三件品質一般的法器,幾張一階中下品符箓,幾瓶靈丹。
所有的東西加起來,居然還沒有他丟棄的那兩個儲物袋值錢。
這讓丁言不由暗自搖頭。
看來這些大家族修士一樣是窮鬼占多數。
要不然對方五個煉氣后期也不可能如此輕易的就被自己二十張精品符箓干死了兩人,剩下三人見狀只能落荒而逃。
“石磯山,田家。”
當丁言檢查到一份玉簡時,終于發現了這群黑袍修士的真正身份。
原來是石磯山田家修士。
這田家修士,他此前出售青竹劍的時候還曾打過交道。
后來等丁言先后煉制出精品養氣丹和白露丹,田家曾多次派人上門希望能和丁言商談一下合作,但都被丁言婉拒了。
沒想到對方不但一直念念不忘,還在坊市中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他一出坊市,田家修士就跟了上來。
想到此處,丁言神情不變,只是冷哼了一聲。
這些修仙大族,為了利益果然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這時,丁言看了一眼面板。
【法力:325/665】
【神識:9.65】
【秘術:三世明王金身(第一層中期1346/5739)】
【裝備一:中品靈石(裝備效果:法力上限+60%)】
這次出來的時候,幸虧提前切換裝備了中品靈石。
否則無論是戰斗的時候,還是趕路的時候,法力少60%差距還是挺明顯的。
裝備中品靈石后,單純論法力的話,丁言覺得自己應該和初入煉氣九層的修士差不了多少。
“三世明王金身這門佛道秘術厲害是厲害,就是沒有高明遁法神通配合,無法近身攻擊,只能是活靶子……”
回想起不久前的戰斗,丁言不由眉頭緊皺的喃喃自語了起來。
這是煉體功法的通病。
沒有厲害的遁法神通配合,很難接近敵人,極容易淪為敵人的活靶子。
看來后面得專門尋一門高明的遁法神通了。
不過,這樣的遁法神通往往都是極為消耗法力的,基本上要筑基以后才能修煉。
筑基之前,法力不夠,想都不要想。
……
第二天一大早。
天蒙蒙亮,丁言就出了山洞,開始繼續趕路。
這一次,他足足走了兩天兩夜。
除了中間兩個晚上稍微休息了幾個時辰之外,其余時間一刻不停,一路上翻山越嶺,涉水渡河,跨越了將近三千多里路,終于到了周家世俗子孫生活的雙橋鎮。
這座鎮子足有數萬人口,其中八成以上都姓周,祖上都是靈寰山周家修士。
此處距離靈寰山亦只有百余里路程。
丁言怕驚動了周家修士,不敢大搖大擺的進去。
數年前他拒絕了周家筑基老祖周望元的招攬,臨走之時,對方那陰沉的表情令他至今記憶猶深。
要是讓周望元知道他在這里,丁言的麻煩就大了。
他在鎮外的官道上蹲守了好幾天,終于碰到一個路過的商隊,略施一點手段過后,丁言成功混進了商隊,這才進了小鎮。
有了商隊作掩護,他這個陌生人自然就不會太惹眼。
小鎮之中果然有周家修士坐鎮。
不過此人修為十分低微,只有煉氣三層的樣子。
丁言將斂息訣施展到極致,只要不是靠得太近,這位周家鎮守修士根本發現不了一點異常。
于是,他開始在鎮子中挨家挨戶的查找女兒青青的下落。
可令他失望的是,青青似乎并沒有被周家人送到世俗來生活。
丁言找了整整七八天,都沒有半點收獲。
最終,他只能無奈出了鎮子,然后悄然登上附近最高的一座荒山,隔著百余里的距離眺望著遠處高聳入云的靈寰山。
許久之后,他才下山,然后頭也不回的朝著遠方奔行而去。
……
泰安府,坐落在燕國西南面。
在燕國十二府之中,論面積的話只能排在中下,但是論人口和富足程度卻是足以排在前列。
此府下轄六縣之地。
境內有數條大江大河橫穿而過,其間支流湖泊無數,可謂是水網密布,航運發達。
除此之外,泰安府境內地勢亦相對較為平緩,除了少量的丘陵和山脈之外,基本上是一馬平川,極為適合種莊稼,又因幾十年來此地一直風調雨順,因此被稱為燕國西南糧倉。
涼州城,坐落在黃龍江口,是一座千年古城,乃是泰安府治所所在。
其水陸交通極為發達,城內遍布著各種碼頭,車行,船行,旅店,每年南來北往的商旅游客數不勝數,極為繁華,乃是泰安府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
夕陽西下,漫天晚霞映得江面一片金黃,忽有清風撫過,只見微波搖蕩,浩浩蕩蕩數百里金光閃爍。
江面之上,千帆駛過,百舸爭流,一幅繁忙的景象。
“鐺,鐺!”
偶有鐘聲,隱約自遠處的山寺傳來,不禁給這炎熱的傍晚增添了幾分禪意。
崔家碼頭,是涼州城內很不起眼的一個小碼頭,整個碼頭都是依著江邊的碎石灘,打下粗木樁,釘著木板連起來的,由于年久失修,看起來十分破舊,碼頭上到處都是破筐爛簍,地面烏漆嘛黑,臟物隨處可見。
碼頭邊上,連接著官道處,有幾個木板和茅草搭成的簡易棚子。
此刻,棚子里一大群穿著破褂爛衫的粗漢或三五一群坐在地上閑聊,或依著馬車假寐,或望著遠方發呆。
他們都是常年混跡在碼頭上的腳夫,車夫,力工,每天靠著給過往的船只旅客搬運行李貨物過活,有時也臨時充當向導,為不熟悉本地情況的商旅提供幫助。
“快看,有船來了!”
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句,所有人頓時扭頭望去。
果然,只見浩浩蕩蕩的江面上,一艘十余丈長的三層桅桿大船正搖搖晃晃,緩緩朝著碼頭這邊駛來,不一會兒,便在幾個經驗老到的船夫操縱下靠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