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帝鄉興疫藏深意,廟堂之中無小事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326字
- 2025-07-22 12:00:00
再一次行出司馬門,袁逢又是久違的產生了不安之感,尤其是身后還多了一個曹節跟隨。
身為大長秋、中常侍以及列侯一級的都鄉侯,曹節地位堪比九卿,自然與一般待定罪的犯人待遇不同。
既無看押護衛,更是依舊身著官服,唯獨少見的垂首趨行之態,透露出了幾分如今的落魄處境。
若非是十幾年來被其圖財索賄的人員太多,短時間無法確定具體金額,曹節更是不必去往司隸校尉府走這一遭。
現如今可能已經在各處籌錢的路上了。
雖是性情寬厚,更不及弟弟袁隗聰慧,可袁逢卻也畢竟為官多年,光是皇帝將此事交到自己手中這點,就已經足夠透露出相當多的信息,他也自然不會犯傻。
畢竟,作為家族根基的名望都已經折損了,若是再與皇帝交惡,豈不是徹底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袁隗明顯也是如此看法,散朝以來神態淡然,并未對袁逢的舉動表現有任何不滿之意。
不過,不久之前曹節還是朝堂之中萬眾矚目的焦點,此刻雖是將頭深埋,卻還是不可避免的吸引了眾多視線與指指點點。
袁逢的不安感也正是來源于此,但好在不遠處就是等待的車架,馬上就可以免受這些非議。
只是,就當袁逢吩咐麾下都官先行一步將曹節帶回,讓其自行列出這些年索賄的具體名單。
袁逢自己則打算與袁隗同乘一輛馬車,好好商議今日朝會所議之事時,卻突然感受到背后莫名傳來一股冷意。
本能的回頭望去,袁逢卻正對上李膺森冷陰寒的視線。
不過,由于收捕太學生一事,兩家彼此之間的關系早就鬧得勢同水火,平日遇見也再沒有任何好臉色過。
更何況,李膺如此怨毒的視線明顯不是沖自己,而是瞄向曹節,袁逢、袁隗二人皆是顯得坦然自若,悠然收回視線。
安頓好曹節之后,二人登上袁隗的馬車,一同朝著太仆寺離去。
而在隔絕外界的車廂之中,袁逢也是終于有機會問出了壓抑許久的問題:
“今日朝會上南陽瘟疫之事,為何天子沒有罷任公卿,反而是要派遣使節去徹查?”
“莫非陛下在忌憚些什么?還是說只是單純不想讓我等太早身居高位,脫離他的掌控?”
雖然袁隗、袁逢二人皆是年近半百,已經不再年輕,但相比過了花甲之年的張奐、胡廣、陳蕃等人,卻也是十足的少壯派。
所以當皇帝并沒有按照慣例罷官一位公卿當作帝鄉興疫的替罪羊之時,袁逢心中便立刻不免擔憂起來。
生怕汝南袁氏在付出了如此大代價下,卻依然會被皇帝壓制,需要再熬十幾年資歷才能再出一位三公。
若是如此,家族名望不就白白犧牲了嗎?
對于袁逢的擔憂,袁隗卻是表現得相當淡然:
“兄長不必多慮,這也未必是壞事。”
“此話怎講?”袁逢聞言,頓時顯露期冀之意。
雖然早已知曉有關太學發生的一切盡在天子掌控之中,即便袁紹沒有沖動行事,依照天子顯露出的權謀手段,也一定會有其他方法逼迫就范。
可現實卻還是終歸由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堵死了家族的退路,使得袁逢心中一直存在深重的愧疚感,更擔憂家族最終會落得官名兩失的結局。
故而,袁逢才會一改往日做派,對官場仕途殊為在意。
袁隗向來為人嚴肅,更自小便老成持重,鮮少會出言安慰他人,此刻亦然。
“帝鄉興疫,誠是噩兆不假。可是否真的嚴重到需要上報朝廷可卻仍是未知之數,難保不是有人以此設局,圖謀公卿乃至上公之位。”
“等等,次陽你是說王暢虛報了此事?以便他圖謀太傅之位?”
袁逢聞言,頓時錯愕,有些不敢相信有人敢虛報距離京師不過幾百里南陽的瘟疫。
更何況,南陽乃是帝鄉,與雒陽聯系緊密。
更有天下郡國中最多之縣,戶籍人口更是足有二百萬之眾,比之不少邊遠的州都要更多。
想要隱瞞作假,只怕是難如登天。
對此,袁隗卻并未認同,糾正道:
“非也,王暢素來行事還算謹慎,就算設局圖謀進位也不會如此簡陋。”
“可若是天子不重視此事,簡單依照先例罷免官員擔責,那今后恐怕三公九卿的任免就不是陛下所能掌控的了。”
聞言,袁逢頓時恍然大悟:“所以,王暢此舉是在試探陛下。”
想來也是,桓帝時期,三公九卿往往就任不到半年就會因故罷免,休官數月乃是數年后方才會重新啟用。
如今皇帝親政方才足月,根基尚未穩固,想要真正培植一批親信班底,自然需要保證朝局穩定。
不然若是三公九卿如流水一般不停更換,不僅無法聚攏人心,更可能會導致有人趁亂清洗朝局,結黨營私,重現竇武之害。
而從皇帝的應對來看,非但沒有中套,反而是打算以此為由嘗試鍛煉人才,組建自己的班底。
直到聽完袁隗的講解,袁逢方才理解這看似尋常之事背后的門道,不由感慨:
“果然,江湖無大事,廟堂無小事。”
袁隗并沒有理會袁逢的感慨,而是將話鋒一轉,指了指袁逢和自己,開口道:
“不過對于你我兄弟而言,這卻也并非是一件壞事。至少升任公卿之后,不會單純走個過場而已,能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彌補家族所蒙受的損失。”
聽到這話,袁逢不由心中一暖,覺得弟弟袁隗是在安慰自己,可隨即卻又變得落寞。
久久未言。
……
與此同時,皇城司馬門外。
廷尉李膺駐足許久,直到目睹搭載袁逢、袁隗以及曹節的馬車徹底遠去,方才收回視線。
以往他性情雖是剛烈,可卻多少還有幾分士人的體面,除了少部分開罪交惡之人外,人緣算是相當不錯。
只是眼下,他眼神之中絲毫不加掩飾的兇戾與惡毒之意,卻是全無半點‘天下楷模李元禮’的名士風度。
即便是以往與他關系融洽之人,此刻眼見如此,也都是紛紛避而繞遠。
對此,李膺卻也只是冷哼一聲,沒做理會,而是默默走向自己的馬車。
而在他的面前,高居御座的人影緩緩浮現,令他氣急反笑,心中斗志高昂:
‘為了維持賢明的偽裝,竟連曹節也可以舍棄,甚至還裝出了一副痛心疾首之態,也難怪能夠騙過大將軍。’
‘只是盡管你這次能夠保下曹節性命,可下一次呢?’
‘宦人所犯累累罪行,可不是一個袁逢所能徹底掩蓋的!’
‘我倒要看看,若是失去了宦官相助,你又能坐穩皇位到幾時!’
ps:有關江湖
《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靜,不可讓位
另外,拜求義父追讀,推薦已經連續三天掛紅了,孩兒真的想見見保底以外的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