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好叛逆的大公子
- 重生曹昂,哪來的世子之爭
- 核豚毒素
- 2107字
- 2025-06-17 01:00:00
其實,說句更讓鄭玄傷心的話,曹昂就算真要拜大儒學經要,也會拜在盧植門下,而非鄭門之下,
因為二人雖然在治經之道上難分伯仲,可盧植可是實打實的上馬可殺敵,下馬可安民的實用派,
當年黃巾軍造反,皇甫嵩,朱儁,盧植領兵作戰,四處征討黃巾軍,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救世良將!
可鄭玄呢,不是曹昂看不起他,而是他身體的兩個靈魂,來自后世的曹昂和今世的曹子脩都不太待見這位大儒,只覺得做人好生無趣!
郭嘉焦急不已,連連使眼色之下曹昂恍若未見,最終不由得暗嘆一聲,看來大公子是鐵了心的不愿了!
場面有些冷了下來,荀攸連連咳嗽,他忙不迭的以弟子禮為鄭玄填杯倒盞,意圖活躍氣氛,儼然一合格的氣氛組,
曹操見曹昂心意已決,也不再勉強,
“那么子脩可曾定下決心,究竟意欲拜何人為師?”
曹昂昂聲道,“孩兒想好了,愿拜文若公門下,學習王佐之道!”
此言一出,荀彧眼神一亮,鄭玄也不再氣惱曹昂不識好歹之舉,唯有曹操眼神閃過一絲精芒!
“好叛逆的曹氏大公子!”眾人心道。
其父挾天子以令諸侯,將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間,
其身卻要向荀彧學王佐之道,不能說是不孝了,簡直就是不孝!
天下誰人都知,荀彧是曹氏集團的第一謀士,也是第一文臣,更是曹操麾下第一世家的掌舵者,
但,荀彧的治國理念和曹操既有默契又有矛盾,
他被曹操奉為“吾之子房”,視為首席謀士,更是制定下曹氏集團“奉天子-穩中原-滅袁紹-統一北方”的總設計師,
可荀彧的王佐之才不僅體現在謀略,更體現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他可以說是三國最有魅力的政治家之一!
曹操倚重文若公不單單是他的智計和謀略,在曹營里,謀臣如雨如林,少一個多一個荀彧其實是沒有太過短板隱患的,
但是荀彧治理政務和其身后的潁川荀氏才是曹操真正離不開他的理由!
更何況,荀氏站隊曹操,就代表著整個潁川士人都站隊于他,這是他麾下任何一個謀臣都帶不來的厚重嫁妝,
然而,荀彧卻有一個極端不合曹操的缺點,不,不應該叫缺點,應該叫底線和堅守,那就是荀彧是一個極端維護大漢尊嚴的忠臣!
曹操行事,雖然狂悖,雖然不敬漢室皇族,但是有一點,他名義上還是在維護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的體面,
荀彧自認為沒有能力,沒有勢力和實力去真正的匡扶漢室,也只有在曹操身上才能看到一絲架起這座即將倒塌的大漢江山的支柱,
所以,只要曹操一天還是大漢的臣子,那么荀彧便會輔佐曹操一天,但前提是曹操不能篡漢!
而歷史上也是,曹操至死都是大漢丞相,而沒有奪了大漢的江山,
后世有一個搞笑的選擇題,說下列幾位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有哪個不屬于三國時期,
答案是那個大家第一印象三國代表人物的曹操,
曹操終其一生都是漢臣,哪怕他玩弄漢帝的舉動再狂妄,終究沒有踏出那一步,三國是在他死后才正式出現的!
荀彧一生輔佐曹操,可他終究和曹操不同心啊,
曹昂此舉,一下子將了三方的軍,
先是弄得鄭玄顏面落地,
再是以忠臣的立場隔空抽了自己的司空父親一記耳光,
三是當面把荀彧架在了火上烤,將這荀彧與曹操暗地里的默契擺到了明面上!
曹昂拜荀彧為師可以用任何理由,單單不能用王佐這個借口,
可是他就這么說了!
郭嘉不待曹操發話,直接站出來,
“大公子所言甚是,臣欽佩大公子忠心之舉!”
郭嘉的舉動瞬間讓曹操壓下當場發作的念頭,
奉孝平日里是不會無的放矢的,也不會做沒把握的事,更不會強行出風頭,
但是這一舉動立馬讓曹操意識到,他是在隱隱提醒曹操注意形象,畢竟鄭玄還在!
“嗯,奉孝有心,子脩這般年紀能有忠君愛國之心,實乃不可多得,不愧是平日里你與之交好,處處提點!”
曹操的心胸,可以說是整個三國最為寬廣的,不然也不會在關羽那般作為之下還能笑意相送,
而曹昂這才發現,原來郭嘉和自己的關系這么好,
也對,在曹操的謀臣里邊,郭嘉是最年輕的,而且和自己也只相差九歲,兩人平日里玩的來也說的過去,
能在這個時候為自己發聲,看來是真的朋友!
臥槽,能和郭嘉當好朋友,就算曹昂已經習慣了這個曹氏嫡長子的尊貴身份,還是激動的一地雞皮疙瘩!
鄭玄本來還在惱怒,自己被曹氏父子相繼戲耍一番,再好的修養,心里多少也有些不快,
但見曹昂說出這般話來不由得高興,
“好好好,”鄭玄撫掌大笑,“曹子脩年紀輕輕心懷天下,王佐之心令人心折,今日老夫算是來對了,不如就由我越俎代庖,做這見證人如何!”
眾人躬身行禮,
“能得康成公見證,實乃曹昂幸事,阿瞞這便備下香燭牲祭,就勞煩康成公舉行拜師禮了!”
曹操仿佛渾然不覺兒子的悖逆之心,借勢就應下此事,
而此事的另一位主角荀彧,此時仍安坐于塌,一言不語,
自曹昂發聲要拜他為師,荀彧便一直沉默,
荀攸趕忙上前輕聲道,
“叔叔,司空與康成公業已定妥,侄兒在此恭喜叔叔喜得一良徒!”
他雖比荀彧大六歲,但對荀彧一直執禮甚恭,
荀彧依然沉默,曹操也不急,就這么微笑著看著一言不發的他,
良久,荀彧長袖一擺,抬首鄭重看向曹昂,眼神明亮,
“曹子脩,你可知何為王佐之道!”
“王佐之道,首在匡扶漢室,以正治國,
次在定策匡天下,
三在舉賢任能,征伐四克,一統亂局!”
荀彧的眼睛更亮了,“當知意在何處?”
“意可不安,而義不可屈,”
“卒以憂死可也,然仁有余,而智亦足,行且正!”
斬釘截鐵的話,讓荀彧瞬間恍惚,
他仿佛看到眼前的不是正在求學的少年子,而是志同道合,其心一致的同行者,
“曹子脩,你這個徒弟,我荀彧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