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秦嶺
書名: 重生知青年代,耕田種地作者名: 午夜由民本章字數: 2293字更新時間: 2025-06-30 09:21:45
今天的集體勞動很快就結束了。
鋤了一上午的地,白汀澈依舊神采奕奕。
看不出任何疲憊的樣子。仿佛只是熱了一下身,連汗都沒有出。
一起走回去的顧蕓連連注目。心想江流的醫術未免也太厲害了吧。
身子不痛就罷了,精神頭還恢復得這么快?
還是說吃了雞蛋和魚。就算是白汀澈,身體也有了力氣?
總之,江流功不可沒。
大功臣江流,吃飽了飯,卻變得格外的慵懶。
胡同生邀他去大隊部,看看要怎樣編筐編草席。
江流沒動。
陸行舟和葉逸山想叫他一起去看一下房子的進度。
江流不應。
午覺醒了之后,屋里又只剩下了江流、楊立新兩人。
江流湊過去把楊立新的書拿開。八卦地問道:
“哎,昨晚你看到了嗎?
這林衛東和周慧敏是什么情況?
他倆是不是在處對象?”
楊立新被打斷后剛覺得不耐煩,馬上就被江流的問題引出了興致。神秘兮兮地說道:
“周慧敏確實喜歡林衛東。
林衛東就不一定了。”
“什么叫不一定?
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
“不能說林衛東不喜歡周慧敏。
但他更喜歡另外一個人。”
“誰?”
江流大感興趣地追問道。
楊立新左右看了看,除了兩人之外空蕩蕩的屋子。
小聲地說道:
“她叫秦嶺,是本地的社員。
除了林衛東,跟其他知青沒有來往。
也就干活的時候會偶爾見到,平時很少在我們跟前出現。”
“周慧敏挺漂亮的,這個秦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嘿!她呀~
不光長得好看,眼睛還勾人。
聽大隊里的人說,歌唱得特別好。
可惜了,我還沒有機會欣賞……”
楊立新一臉的向往,遺憾地說道。
當江流追問更多細節時,忽然覺得今天說多了的楊立新緊緊地閉上嘴巴。
江流沒有辦法,只好自己也找了一本書看起來。
過了一會兒,輪到楊立新來騷擾江流:
“哎,我們去釣魚吧。
昨天的大魚吃著太爽了。”
江流卻心有余悸地說道:
“再釣上昨天那樣的大魚,準備拿到什么地方去煮?
況且天天魚肉大餐,那些沒吃到的人,就要把我吃了!”
“不釣大魚可以釣小的嘛。”
“你說釣什么魚就釣什么魚啊?”
江流不愿意再到河邊的是非之地,至少不能大白天的被人看到自己的收獲。
楊立新還是不甘心,堅持道:
“你不去可以,我去。
我指定釣不到大魚,拿回來自己就煮了。
誰要是眼紅,讓他自己釣去!
你放心,煮好的魚肯定有你的份兒~
只要把魚餌的做法告訴我就行。”
江流一方面不耐煩一個大男人對著自己軟磨硬泡。另一方面也覺得楊立新人不錯,可以團結一下。
于是就把特殊魚餌的配方,一五一十地跟楊立新說清楚。并且多加了兩味草藥。
在原本醉魚的基礎上,增加了引誘的功能。或許能夠提高一些上魚的概率。
楊立新得了江流的獨門絕技,立刻意氣風發起來,準備著大顯身手。
借了魚鉤魚線。
雄赳赳氣昂昂地往河邊趕去。
感覺清靜之后,江流便認真地看起書來。
這次帶的書里,有像《神農本草經》《千金要方》之類的藥典與醫方,有像《傷寒雜病論》《難經》之類的中醫基礎典籍,還有一些前人的醫案。
剩下的就是江家世代累積的行醫筆記了。
這些醫書,原來的江流只是入了個門,還沒來得及系統深入地學習。
堪堪夠格治療,一些常見的病癥。
趁現在有時間,江流打算把這些書從頭到尾都看一遍。
經歷了這兩天的事情,江流感到醫術的作用頗大,也適合拿來當作遮掩。
畢竟在普通人眼中,中醫還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懂點奇技淫巧也在情理之中。
除此以外,煉丹煉藥才是江流的老本行。之前的丹方藥方,很多材料都是地球上沒有的。
江流就想著,或許可以研究一下。使用本地的藥材替換,改造原有的配方。
估計沒有太大的問題。
就算丹藥的效力大不如前,但也聊勝于無。
想到這些,江流看書看得越發起勁了。
由于神魂空間加持,記憶力、理解力遠超常人。
短短一個下午,江流就已經看完了《傷寒論》。
直到其他人開始回屋,才恢復了正常的速度。
陸行舟回來后,特地找江流分享了目前的建房進度——
房屋主體部分已經建得差不多了,這兩天就要上梁。
到時再把屋頂一蓋,等不了幾天,簡單管用的土坯房就能建成。
最后陸行舟情不自禁地對趙支書唱起了贊歌:
“建房社員,工作積極。
房屋材料,準備充分。
整個場面稱得上是熱火朝天。
趙支書若是放到古代,與那些調兵遣將的大帥相比,也絲毫不見遜色!”
江流頗為感慨地說道:
“誰又不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呢?”
陸行舟心有同感地連連點頭。接著卻自嘲一笑,說道:
“罷了,迂闊的言語不能多說,也不能多聽。
咱們還是做飯,吃飯吧。”
當新鮮熱乎的玉米餅子剛從江流鍋里盛出來時,楊立新終于從夜幕中殺出。
挽起的褲腿一高一低。左手扶著扛在肩上的魚竿,右手提著用蒲草串起來的一條魚。
走到燈光下,那魚顯出鯉魚的模樣,約摸二斤重。死了不止一會兒了。
楊立新也是今天的主角,竟是言出法隨。
說了不釣大魚,大魚愣是半天都不敢上鉤。
只有小魚懵懂無知,不曉得天道無情,輕易地獻祭了自己。
江流看到楊立新的表情,總覺得意味難明。
似哭似笑。
似志得意滿,又似失意落魄。
楊立新卻并不急著講述今天的釣魚故事,反而叮囑江流不要著急用膳。
一場盛宴正期待江流的大駕光臨。
說完,麻利地把魚宰了。
整魚入鍋,油不多放。
一撮鹽,兩顆干辣椒,再加一瓢水。
一時之間,實在找不著姜蒜。
借了江流的醬油倒上一點,好歹把土腥氣壓一壓。
江流估計這魚待會兒還要進到自己嘴里,連忙把咸菜疙瘩拿出來切了一些扔進鍋里。
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在柴火噼啪的聲響中,楊立新終于領悟到:相比于煮魚,釣魚簡直不值一提。
至少,對于平時幾乎只做主食的知青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
與溫順可人平易近人的豬肉相比,平時在浪里野慣了的大小魚們,刁蠻且矜貴。不是家徒四壁的知青們伺候得起的。
出乎意料的,出鍋后的魚別有風味。不算難吃。
也可能是時間不早,江流已經餓了好一陣子。
楊立新就更不用提了。
吃完后,江流想要重新確認一下:
“明天還釣魚嗎?”
楊立新拖著疲憊的身體爬上大通鋪,嘆出一口氣。說道:
“還是讓魚來釣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