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霹靂車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2226字
- 2025-07-08 04:14:23
江陵城頭上。
順著卓膺手指的方向,周逸舉著望遠鏡朝對面曹營陣后看去。
左右逡巡一圈,才終于發現卓膺所說的變故。
就在曹操中軍大帳右后方不遠處,密集的旌旗背后,有幾座高大木架,和平常用來攻城的沖車大不相同。
對于這種東西,周逸還是能認出來的。
投石車,也叫砲車,在利用火藥擊發彈丸的滑膛炮被發明出來之前,這種砲車一直是攻城的主力武器。
最近的使用記錄是在官渡之戰,當時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為了應對袁紹壘砌的土山,而被曹操所使用。
據《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太祖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
眼下曹操再次啟用霹靂車,明顯是要開始轟擊江陵城了。
日漸西沉,天色漸晚,望遠鏡里也看不見什么有用的東西了。
這天夜里,曹營中始終沒有再傳來鼓角聲。
然而由于前幾天精神緊繃,這突如其來的安靜卻讓人更睡不著,一夜過后,守城士兵的狀態簡直比之前更差。
這就是已經形成心理陰影了,就算沒有那些聲音,他們也會給自己心理暗示,導致精神高度緊張,直至失眠。
周逸對于心理學知之甚少,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知道該如何對這些人進行心理疏導,只能通過提升食物質量以及將常規訓練改為繞城慢跑來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
兩天之后,這些人的情況果然有所好轉,不僅吃得香,睡得好,連精神面貌都好了不少。
結果當天晚上,鼓角聲又響起來了。
不過這一次,并不是曹軍在耍什么手段,而是真真切切的開始攻城了。
“轟隆隆~~”
霹靂車果然名副其實,發動的聲音如同雷霆。
不要說城頭上的江陵新兵沒有見過霹靂車,就連劉備麾下的新野兵,也都沒見過。
聲音傳來,眾人都以為是打雷了,紛紛抬頭觀望。
然而下一秒,巨大的聲音伴隨著輕微的晃動,從城墻外傳來,偶爾還有一些碎石片從天而降,嘩啦啦的落在眾人的頭頂。
在張飛的強烈要求下,周逸被卓膺勢大力沉的雙臂“捆住”,被送到了城墻下。
“軍師,張將軍說了,你身子弱,不能站在城頭上。”
“先放開我!”周逸用盡全身力氣,也僅僅能蛄蛹兩下。
卓膺聞言趕緊放開,雖然周逸已經不再是他們的總教官,但命令還是很有效果的。
“我不上去了,你趕緊去西門看看,有什么情況立刻來報!”
卓膺重重點頭,翻身上馬,臨走時卻還不忘扭頭說道:“軍師,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你可不能食言,偷偷上城。”
周逸不耐煩的揮了揮手,算是結束了方才這一尷尬的處境。
活了這么久,周逸還是第一次被被人這樣抱在懷里,說不上來的一種感覺。
周逸不由得打了個冷顫,這時又是一陣“雷聲”傳來,一顆明顯角度過高的砲彈,居然飛過城墻,直直的墜入城內的一處民房上。
“啪啦”一聲,民房的房頂上立刻出現一個大洞,緊接著就是瓦片落地的聲音。
這一幕就發生在周逸的面前,若不是有城墻保護,這顆砲彈能直接將一個大活人砸成肉餅。
投石機者,恐怖如斯!
很快,卓膺飛馬趕了回來,帶來西門也遭到霹靂車轟擊的消息。
并且親眼看見方才那顆砲彈砸在民房里的場景,幸虧那戶人家的主人被征召為后勤營民夫,在幫著搬運糧草,否則恐怕很難在那種情況下存活下來。
很快,劉備在陳到與一眾白毦兵的護衛下,匆匆來到北門城下。
“文直如何?”
周逸苦笑著說道:“翼德將軍不讓我在城墻上,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曹軍并未派出步兵攻城。”
劉備其實對于眼下的狀況也是一頭霧水,他實在不明白,為什么曹操選擇在晚上攻城。
對于這一點,周逸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可能是先前的床弩讓曹操有些害怕,故而選擇在夜里發動霹靂車,就是為了避免被我軍發現位置,然后用床弩反制。”
聞聽此言,劉備也微微頷首,這么說倒是符合常理。
可是劉備本人清楚,城頭上并沒有安裝床弩,那么大的兵器,這么窄的城墻,如何能放的下?
“文直有何良策,能破這霹靂車?”
“很簡單,以砲制砲!”周逸指著方才被砸的那座民房,“主公可以下令拆毀一部分民房,用其中的木料來建造投石車。”
劉備可能早先已經想過這一方案,緊跟著提出了疑問,“可是我們在城內,地方就這么大,才能放多少投石車?”
“無妨,我們可以把投石車做的小一點,這樣不僅能多建造一些,還能靈活移動,不至于被曹軍發現砲車陣地,繼而反制我軍。”
“若是做的小了,砲車能打得了那么遠嗎?”
周逸微微一笑,“這個就不用主公操心了,只要木料和工匠管夠,我一定造出讓主公滿意的砲車。”
劉備聞言大喜,這幾個月來,他還是第一次聽見周逸說出如此大包大攬的話來,看來這小子定然是信心百倍了。
曹操的砲車響了一夜,除了中間停了一個時辰,其他時間幾乎沒有斷過。
等到天光大亮時,北門城墻上已經堆了厚厚的一層碎屑,幾乎將蹲坐在墻垛后面的士兵埋進去。
城墻外側的墻根底下,碎石堆了差不多有兩尺多高,足以看出昨天夜里,曹軍猛烈的砲擊。
幸運的是,城墻上除了添上許多碗口大的白點,并沒有什么裂痕出現。
由此可見,作為荊州州治,江陵城當初的建造規格有多么高。
當天上午,一夜沒合眼的周逸終于完成了重力投石機的設計圖紙。
在周逸的改良下,投石機從依靠幾十上百人的人力拽動杠桿發射,變成了依靠重力發射。
整體框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在杠桿的短邊,把需要人力拉拽的繩索,換成了裝著重物的巨大木箱。
另一端,則是在杠桿頭部裝上繩索,在裝彈之前,將杠桿拉拽至合適高度,然后將繩索套在棘輪上卡住。
等到發射時,將用來卡住棘輪的木楔子用大錘砸開,棘輪放開繩套,在重力的加持下,杠桿則高高立起,拋出砲彈。
通過對重物和杠桿支撐點的調整,可以做到對射高和射程的調整,適用范圍大大增加。
事不宜遲,周逸立刻趕往城中心,將圖紙交給軍中工匠,并親自指導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