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給劉備獻計
- 三國:從逃出曹營開始
- 雪客棲寒
- 2051字
- 2025-06-15 19:32:32
“是你把曹軍引到這兒來的?”
張飛的一聲厲喝,將周逸從遐想中拉回了現實。
“劉使君,恐怕這些曹軍就是前來抓我的!”周逸面露苦笑,朝劉備拱手,“若是劉使君有難處,就把我交出去吧!”
然而劉備立刻做出了回應,“周公子勢窮力孤,前來投靠,若是我劉備因為區區幾百曹軍就怕了,將你交了出去,世人該如何看我?”
言罷,劉備轉頭看向關羽,張飛。
“二弟,三弟!”
“在!”兩人異口同聲。
“不管曹軍是不是因為周公子而來,我既受劉荊州之命駐守新野,就負有保境安民之責!”劉備聲音不大,卻透露著一絲威嚴,“此次曹軍遠來,人數又少,二位賢弟正好可以以逸待勞,不求全殲,也要給這幾百人來個迎頭痛擊。”
“諾!”關羽、張飛領命而去,這種小場面,根本不需要徐庶這個軍師出馬。
等到關、張二人離開后,孫乾,簡雍等一干文吏匆匆趕到,眼看是剛剛得知曹軍壓境的消息。
“公佑,憲和不必憂慮,我新野縣城再小,曹軍不過五百騎兵,也不能把我們怎么樣。”
眾人也都點頭微笑,顯然是認同了劉備的話。
然而,笑聲過后,劉備卻又露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聽說曹操自打平定遼東之后,就有心南下,今年正月,還專門在鄴城挖了個玄武池,引漳河水操練水軍,這不正是為了南下荊州做準備嗎?”
眾人默然不語。
劉備繼續說道:“這新野小縣,人口不過數萬,兵卒不足八千,屆時曹操大軍殺到,又怎能抵擋?”
周逸見堂上氣氛有些沉悶,立刻站了出來,“劉使君不必憂慮,曹操雖然有意南下,但大軍開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至少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做準備。”
孫乾等人已經通過徐庶,了解了周逸的身份,但此時聽到后者這番話,也都有些不以為然。
劉備古井不波,轉而問道:“周公子有何良策?”
“首先,可以在北面設伏,打擊曹軍先鋒部隊的士氣,延緩曹軍的攻勢。”
“其次,使君可以發兵攻占宛城,宛城城高池深,足以抵擋曹軍,即使不勝,也能順淯水河南下,直抵襄陽。”
“最后,還可以用計,襲取襄陽,占據荊州,以漢水為界,抵御曹軍南下。同時聯絡孫權,曉以利害,讓孫權去攻打合肥,牽制曹軍,也能替使君分擔壓力。”
周逸一番計策脫口而出,不光是孫乾、簡雍、麋竺等人目瞪口呆,就連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的劉備、徐庶二人也是震驚的一時無言。
良久,徐庶才抱著扇柄,朝劉備拱手,“主公,我覺得周公子說的很有道理,倘若計劃得當,也確實可行。”
劉備頷首數次,卻又搖頭,“周公子這第一條計策,我能理解,第二條攻取宛城,似乎就沒那么簡單了,至于最后一條......”
周逸知道,劉備這是要維持他仁義的人設,現在也沒有掌握數年后,和劉璋翻臉的資本,自然是保守且謹慎。
這時,作為劉備的大舅子,麋竺站出來替劉備問了一句,“周公子,方才你說宛城城高池深,足以抵擋曹軍,可眼下宛城就在曹軍手中,城高池深反而成了應對我軍的阻礙,如何能輕易奪取?”
“子仲先生是徐州人,對南陽之事可能不太了解。”
說完這句,也不等麋竺有所回應,周逸轉而看向徐庶,“元直先生久在荊襄,應該知道建安二年,曹操征張繡之事吧?”
徐庶微微頷首,當時他從潁川逃亡荊州隱居,在襄陽一帶活動,與當地的游俠兒都有很深的來往,對宛城一戰自然是了如指掌。
“當時,曹操因為強納張濟之妻而被張繡偷襲,折了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與大將典韋,哦對了,還有一匹大宛名馬。”徐庶娓娓道來,“前后三次,直到建安四年,張繡在賈文和的建議下投降,曹操才算徹底解決了南陽這個威脅。”
“不錯!”周逸接過話頭,“自打建安二年起,張繡就占據南陽,經營此地長達數年之久,與本地士族多有來往。然而......”
新野雖然緊挨著南陽,但對于張繡投降曹操之后的事情卻不太了解,只能等著周逸敘說。
不過,周逸了解的這些信息,并非原主的記憶,而是結合后世看到的史書內容,加上前段時間在許都打聽到的消息糅合在一起的。
周逸:“然而去年張繡隨同曹操出征烏桓,途中染病,只好回到鄴城休養。彼時曹丕留守鄴城,見到張繡之后,數落對方害死了哥哥曹昂,張繡心生恐懼,在回到鄴城不久后就在宅中自盡了。”
“竟然有這種事?”
“張繡三敗曹操,也算當世名將,卻沒想到竟然落得這個下場。”
眾人不免一陣唏噓。
徐庶卻立刻抓住了話中的重點,猛然看向周逸,“周公子,你是說?”
周逸不急不慌的從懷中掏出之前繳獲的那塊布帛,遞到了徐庶手里,“這是宛城內外的兵力布置,有這張圖在手,再加上使君派人傳出流言,煽動南陽本地士族,給曹軍來個里應外合,奪下宛城可以說易如反掌。”
劉備聞言大喜,立刻上前握住了周逸的手,“哎呀呀,周公子,之前元直說你與那曹沖是‘鄴城雙璧’,我還以為是曹孟德夸口,如今聽了你一番計策,才覺得此言不虛,請受劉備一拜!”
說著,劉備就要拱手下拜,周逸趕緊扶住對方的胳膊,自己還這么年輕,哪里受得起?再說了,也要考慮周圍人的感受不是?
“使君言重了,在下知道這些,也是因為久在丞相府,近水樓臺先得月罷了。”
“近水樓臺先得月?”劉備重復念了兩遍,越念越覺得有深意,臉上的表情也更好看了,這次倒沒有下拜,而是激動的看著周逸,“原以為周公子只是對兵事認識頗深,沒想到也能做出這等詩句,真是令人佩服,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