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改進版造紙術

大校場上,六千名士兵站在清晨的陽光下,竟然絲毫沒有新兵該有的疲懶。

劉備震驚之余,心中更多的是好奇和疑問。

“文直,這就是你說的訓練?”

“沒錯!”周逸點頭,“主公可別小看了站軍姿這么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往往越是簡單的事情,越能體現出一支軍隊的紀律性?!?

劉備果然被勾起了興趣,“哦?你仔細說說。”

周逸來到魏延身后的方陣前,指著排頭的一名新兵說道,“主公請看此人的站姿,我要求他們腳跟并攏,腳尖打開,雙手自然垂落于大腿兩側,五指并攏。身形上,要求腿部筆直,昂首挺胸,目不斜視。”

“最關鍵的一點,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不能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若是能做到這些細節,并且保持這個站姿超過兩個時辰,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令行禁止了?!?

劉備本打算問問周逸,是如何讓這些新兵這么快做到這一點的,旋即想起剛剛進得校場時,轅門處高懸的三顆人頭。

那三兄弟他認識,是新野本地的漁民,兄弟三人各有所長,平素里操練從不落后,上陣時也很是勇猛。

沒想到卻因為這么一件事丟了性命,說實話,劉備心中對這三人的死還是有些惋惜的。

周逸也看出了劉備的表情變化,正好開口,卻被劉備搶了先,“李大三人失期,文直以軍法斬了他們,誰也挑不出毛病,文直不用想太多?!?

聞聽此言,周逸連忙拱手,“主公英明?!?

劉備卻搖了搖頭,“我還不夠英明。若是能提前向李大這些人說清楚,就不至于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此事錯在我?!?

諸葛亮和周逸對視一眼,都對劉備這番話感慨不已。

很快,劉備又像是想起來什么似的,伸手指向魏延,“文直,方才我忘了問了,文長為何也在這站軍姿?”

“呵呵,主公明鑒,這可不是我要求的,而是魏將軍自己主動的?!?

劉備點了點頭,打算問問魏延是怎么個想法,但想起剛才魏延對自己的問話不為所動,便先問周逸,“文直,可否讓魏延休息片刻,我與他說句話?”

聽到這話,周逸心中大駭,自己可不是什么藍玉、年羹堯,于是趕緊解釋了一句,“主公說笑了,這里不是細柳營,我也不是周亞夫?!?

“哈哈哈哈~~~”劉備聞言大笑,引得諸葛亮也跟著笑,后者還拿羽扇朝周逸點了兩下,眼神中卻閃過一絲贊賞。

也許是聽到了周逸的玩笑,面對劉備再次問及“站軍姿”的緣由,魏延便立刻回應。

“回主公的話,在下只是覺得周軍師這個法子,對整頓軍容很有用,以后執掌一軍,一定能用的上,故而主動要求帶一支方陣,鍛煉一番。”

“哦?”劉備眼前一亮,“文長也有將軍之志?”

魏延聲如巨鐘,“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好志氣!”劉備先是稱贊了一聲,旋即問道,“不過,這不像是文長你能說出來的話吧?”

魏延面色微紅,尷尬的撓了撓頭,往周逸這邊瞟了一眼,“主公真是明察秋毫,這句話,是周軍師早上給大伙訓話時說的,我其他的都沒記住,就記住這句話了?!?

聽魏延這么一說,劉備又開始對周逸的訓話內容感興趣了。

對此,周逸也只好耐心的將自己早上用來動員新兵的內容又說了一遍。

沒有了演講時的激情,只是簡單的平鋪直述,也讓劉備和諸葛亮聽得一愣一愣的。

等到周逸說完,諸葛亮不禁感嘆連連,“沒想到訓話還能用這種方式,文直真是心思巧妙。”

劉備也跟著稱贊,“文直說的不錯,這些新兵們基本上都沒進過學,不識字,和他們說那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倒不如跟他們說說眼前的好處?!?

話趕話聊到這兒了,周逸順便提了個建議,以后在軍營中發布告示,一律用白話,這樣一來,但凡是個識字的軍漢,就能讀懂上面的意思,還能順便告訴同袍,不用每次都由文吏前來宣讀,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發生沖突。

對于周逸的上半句,劉備表示理解,“可文直說容易發生沖突,這是什么意思?”

“主公應當知道,很多進過學,讀過書的文吏,內心里是看不起這些軍中粗人的?!?

劉備點了點頭,他在軍中多年,對于軍隊基層的情況了解的還算清楚,“我明白了文直的意思了。士兵不識字,文吏又不愿解釋,若是有人從中使壞,就會引發兩邊的沖突。”

“沒錯!”周逸點頭表示肯定,“更有甚者,會因為命令傳達不當,而引發營嘯,嘩變之類的惡性事件?!?

對于周逸所言,劉備深知其中利害。

當年七王之亂時,太尉周亞夫就曾經歷過營嘯。即便周亞夫平素里治軍有方,號令嚴肅,面對營嘯也是束手無策,只能躺在大帳中假裝不知道,等待士兵們發泄之后,自己安靜下來。

倘若貿然插手,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亂,甚至于直接葬送數萬大軍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對于周逸提出的這個建議,劉備還是非常同意的。

就在這時,諸葛亮卻針對周逸的這個舉措提出了兩個問題。

其一,軍中識字的人數還是太少,想要憑借這種方式傳遞消息,效率太低下;

其二,將布告從文言轉換為白話,會極大的增加篇幅,在書寫上很費時間,而且也需要更多的竹簡才能承載這么多文字。

周逸微微一笑,自己就是沖著這兩個問題來的。

先是從袖中掏出一張麻紙,遞到了劉備二人面前。

對于此物,兩人也都比較熟悉,自從一百年前中常侍蔡倫改進造紙術以來,這種泛黃的紙張就在海內各州郡推行過一段時間,但始終無法取代簡牘的地位,由于各種原因,也沒能真正普及開來。

周逸既然是有備而來,自然對紙張的推廣問題做過調查,現在就是他進一步宣揚紙張好處的時候,并且要對那些阻礙紙張推行的問題進行一一駁斥掃除。

首先就是市場需求導致的經濟基礎問題,使用簡牘作為文字的載體已經在華夏地區傳承了一千多年,也因此催生了譬如砍竹、削片,殺青、編繩等一系列和生產竹簡、木牘相關的產業鏈。

在某一地方上推行紙張尚且可以接受,但想當初漢和帝未經調查,沒有深入了解市場環境,就貿然在全國推廣紙張,定然會引起從事木牘生產經營行業的大力抵制。

另外,在文化認同方面,也存在著不小的阻力。

文人們對簡牘的追求,催生了例如“學富五車”,“汗牛充棟”這樣的成語。同時,對于紙張這種廉價的產品,被認為是配不上高貴的學識的。

周逸記得中學時學習《蘭亭集序》時,曾聽語文老師講過這么一個故事:與王羲之并稱為“二王”的王獻之,在書法界也是宗師級別的人物,卻拒絕在紙張上面寫字。

最后就是成本問題,雖然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用的原料也非常低價,但短時間內沒能培養出一定數量的從業人員,導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紙張的價格自然無法對簡牘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周逸暫時只能解決第三條。

不過,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只要自己做出的紙張價格足夠便宜,周逸就不信會還有人會拒絕。

若還是有人愿意抱著沉重的竹簡到處跑,那就隨他去吧,這種“裝貨”就是喜歡大哥大,你有什么辦法呢?

這時,周逸再次從袖中掏出一張顏色更淺的,幾乎可以稱之為“白紙”的紙張,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

“主公請看,這是我想出來的,關于進一步改進造紙術的建議?!?

看著眼前的“白紙黑字”,劉備不禁發出疑問,“文直,為何這張紙沒有發黃?”

接觸到紙張的諸葛亮也提出了自己疑問,“而且這張紙比剛才的那張更為細膩,卻更有韌性。”

周逸笑著說道:“這是因為我在其中加入了漂白和除雜的流程,減少了紙漿中有顏色的雜質?!?

聽到這里,諸葛亮猛然醒悟,“這么說,你已經試驗成功了?”

“當然,這段時間你們都在準備著抗曹大事,就我一個大閑人,怎么能不給自己找點事做?”

這時,劉備已經看完了紙張上詳細記錄的造紙過程,而且下面還標注了每一種物料的成本,最終總結了紙張的生產價格。

對此,劉備大喜過望。

如果真的能按照周逸所說的這種工藝進行大規模生產,對外銷售也是一筆絕大的收入。

劉備本人曾經也是個窮學生,他知道,這天下還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沒有那些貴族子弟的怪癖,只有一顆求學的心。

既然有便宜的紙張能用,為何還要花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去買什么簡牘?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一念及此,劉備當即下令,即日起在本地開設造紙工坊,按照周逸提供的流程生產紙張。

......

《新漢書·百工志》記載:

建安十三年八月,中祖為左將軍,避操軍江陵。逸時任軍師中郎將,獻造紙法,勝蔡侯紙遠甚,中祖大悅,命開坊造紙,以供四方,時人甚悅之,逸遂聞名海內。蓋今之江陵紙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嘉鱼县| 犍为县| 武宣县| 红桥区| 东丽区| 南京市| 阿拉善右旗| 金寨县| 江陵县| 门头沟区| 富蕴县| 屯留县| 青州市| 调兵山市| 德格县| 渝中区| 梁平县| 呼和浩特市| 商水县| 敦化市| 贵德县| 余庆县| 雷州市| 盐边县| 华安县| 丰台区| 缙云县| 湖南省| 兴化市| 阿瓦提县| 三门县| 信丰县| 崇义县| 铅山县| 绥中县| 阜康市| 明水县| 常州市| 无为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