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啟航!遠征!
- 科技帝國從穿越三體開始
- 西門要吹雪
- 2107字
- 2025-07-11 08:00:00
消息傳到國外同樣也炸開了鍋,特別是物理學界。
“什么!東大竟然已經建成了大型強子對撞機,我們也只是剛有這個設想而已。”
“怎么可能,我們不是做過論證么,以當前的科技根本無法建成大型強子對撞機,至少要到這個世紀末才有可能。”
“東大這些年科技發展太迅猛了,就像是得到了上帝的保佑!”
“太好了。有了大型強子對撞機,我們粒子物理的發展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春天!”
“走,走,走。我要申請去良湘對撞機基地。”
……
對于研究粒子物理的物理學家來說,大型強子對撞機無疑就是個絕世大美女,誰也無法拒絕它的誘惑。
因為研究粒子物理,非常依賴實驗數據的支持。
于是,歐美各國數以百計的物理學界紛紛向東大申請,希望能夠進入良湘對撞機基地工作,甚至他們還動員影響力,請求各國政府與東大交涉。
各國雖然震驚于東大的大手筆,但面對諸多物理學界的請求,他們也樂意與東大進行交涉,因為基礎理論的研究不僅耗費巨大,而且很難產生經濟效益。
關鍵是,這種基礎理論研究還無法保密。
既然東大愿意做這個‘冤大頭’,建成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們也樂得將這些物理學家送過去,如此也能共享研究成果。
否則要是自己建,投入至少是百億美金。
之后每年的運用和維護費,那都是非常龐大的一筆支出。
面對各國和諸多科學家的請求,李老第一時間聯系了楊學斌,詢問楊學斌的意見。
楊學斌欣喜道:“答應,干嘛不答應,而且多多益善。基礎理論的研究本來就不分國界,也沒法分國界,人才越多,我們進步越快。
當然,我們也不能無條件的答應。
比如說愿意加入東大國籍,亦或者是愿意留在東大發展的個人,我們肯定舉手歡迎,可以開出優渥的條件。
如果是各國派遣的,則需要承擔良湘對撞機的運營費用。”
想要共享數據,不付出代價肯定不行。
經過幾輪談判后,最終東大與各國達成了協議,隨后數以千計的物理學界和工程師紛紛從全球各地涌來,其中就包括楊老和李老。
這可是兩位大神!
除了他們,還有保羅·狄拉克、卡爾·大衛·安德森、謝爾登·格拉肖、彼得·希格斯等等,幾乎將全球大佬一網打盡了。
有他們的加入,不僅能夠快速完成標準模型的驗證,還能推陳出新,將對物質深層結構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與此同時,被楊學斌命名為金烏工程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僅僅三天的時間就批了下來。
這天晚上。
楊學斌將楊冬哄睡,輕輕地關上房門。
繼承了他和葉文潔的聰慧,楊冬極為聰明,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有極高的天賦,今年不過是五歲,都已經自學到了高中課程。
對常人來說很難的函數,她幾乎看一眼就能說出答案。
復雜的運動軌跡,也簡單得能夠心算出來。
楊學斌感覺,即便擁有天道酬勤的天賦,將來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楊冬都有可能會超越自己,這讓他對楊冬更加喜愛。
哪怕再忙每天都會堅持教導,為她解答疑惑。
來到房間,就看到葉文潔穿著睡衣靠在床頭,手里拿著一本書在看。
她抬頭道:“小冬睡了?”
“嗯!”
楊學斌點頭,也上了床。
葉文潔說道:“有件事情,我想跟你商量下。”
楊學斌疑惑道:“什么事情。”
葉文潔說道:“青華大學邀請我回校任教,如今大學大規模擴招,即便是網絡教學,老師也嚴重不足。
我也只擅長天文物理方面,跟在你身邊也沒什么作用。
而且小冬也慢慢長大了,我們忙起來一年都沒有幾天假期,平常也只能跟小冬視頻。
我希望能夠給她一個相對完整的童年。”
楊學斌看著葉文潔,沉吟許久才點頭道:“嗯,這樣也好。”
葉文潔并不知道三體文明的事情,就算放她離開身邊,去青華大學任教也沒什么,甚至遇到了伊文斯都無所謂。
他已經從源頭掐斷了葉文潔告訴伊文斯的可能性。
葉文潔嫣然一笑:“謝謝。”
楊學斌將她摟進懷里,溫柔說道:“應該是我謝謝你,照顧了我這么多年。大風早已經過去,你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不應該被我束縛。”
“學斌。”
葉文潔輕聲呢喃,放在被子下的手動了起來。
…………
三體星。
首都中心廣場,人山人海。
“遠征!”
隨著元首一聲令下,黑暗的天空忽然變得明亮了起來。
所有人抬頭望天,就看到夜幕中似乎多了一千顆星體,它們排成正方形星陣,隨著亮度的急劇增加,很快就變成了一千顆小太陽。
三體世界迎來了輝煌的白晝。
那不是星體,更不是恒星,而是一艘艘戰艦。
轟!
廣場上爆發出劇烈的歡呼聲,表現為無數光線在他們腦袋上縱橫交錯。
無數人揮舞著雙臂,宛若手臂的海洋。
三體艦隊開始加速,莊嚴地移過蒼穹,掠過剛剛升起的巨月頂端,逐漸遠去。
他們此生看不到結局。
但四五百年后,他們的子孫將得到來自新世界的消息。
那將是三體文明的新生。
隨著第一艦隊遠征,三體文明無數的資源開始向智子工程匯聚,他們要在太空上建造一個超級粒子加速器,用以制造智子。
………
時間悠悠,轉眼間就是三年。
良湘對撞機基地幾乎每個月都有好消息傳出,楊學斌所創建的標準模型被一一驗證,他的學術地位也極速攀升,已經能夠與愛因斯坦并列了。
東大科技迅猛發展,追趕M、S。
金烏工程也捷報頻傳,不僅完成了點火系統,可以實現一億度的高溫,還完成了可控核聚變內壁材料的研制,能夠承受中子流的瘋狂沖擊。
就連超導體的溫度,也提高到了零下二十多度,離常溫超導已經不遠了。
按楊學斌的預期,再有兩到三年,超溫超導絕對可以完成,因此他便開始著手安排商用堆的選址,邊建設邊研究。
而就在這年國慶,紅岸基地發生了一件深刻影響未來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