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實戰:操作攻略與商業應用
- 李寅
- 750字
- 2025-06-12 16:30:59
2.2.2 MoE架構
DeepSeek采用了MoE架構,為了更好地將MoE架構與大模型體系結合,其對MoE架構進行了創新。
1.“細粒度專家+共享專家”的融合
傳統MoE架構通常采用少量“大專家”結構,而DeepSeek采用了大量極小的專家結構,并結合共享專家的設計。
(1)細粒度專家:通過使用大量小型專家,模型能夠更精細地捕捉不同領域的知識,提升模型的表達能力。
(2)共享專家:共享專家始終被路由到,負責處理通用信息,而路由專家則專注于特定領域的任務。
這種設計避免了傳統MoE架構中專家能力分散的問題。
2.無輔助損耗負載均衡策略
傳統MoE架構通常依賴輔助損失函數實現負載均衡,即強制每個專家在訓練批次中被激活的次數大致相等。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強制平衡路由會導致同領域的知識分散到不同專家中,降低模型性能;另一方面,理想情況下,MoE架構應有一些高頻訪問的通用專家和一些低頻訪問的專業專家,但強制平衡路由會破壞這種靈活性。
DeepSeek采用了無輔助損耗負載均衡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動態調整偏差項。在路由機制中引入特定于專家的偏差項,這些偏差項不通過梯度下降更新,而是在訓練過程中動態調整。如果某個專家的命中次數不足,系統會微調偏差項以增加其命中概率。二是共享專家與路由專家的分工。共享專家始終被路由到,確保通用信息的處理;路由專家則通過動態調整實現負載均衡,避免過度分散。
通過上述創新設計,DeepSeek-V3在訓練過程中表現出色:
(1)負載均衡效果。動態調整偏差項的方法使得路由專家的負載分配更加合理,避免了傳統輔助損失函數帶來的性能損失問題。
(2)模型性能提升。與依賴輔助損失的模型相比,DeepSeek-V3在訓練穩定性和任務表現上均有顯著提升。
DeepSeek通過以上技術創新,克服了傳統MoE架構的訓練難題。這為MoE架構在大模型中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未來,隨著這些技術的進一步優化,DeepSeek有望在更多復雜任務中展現其強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