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時,蘇硯和林疏桐已站在東海之濱。咸澀的海風卷著碎浪撲來,打濕了蘇硯的褲腳,卻吹不散他懷中青銅羅盤的灼熱——星圖上的七條銀線已全部亮起,最末端的“東海淵“標記正隨著潮汐聲發出幽藍微光,像根無形的線,正往海平線深處牽引。
“到了。“林疏桐的聲音混著浪濤。她指著遠處翻涌的黑浪,那里的海面泛著詭異的青灰色,浪尖上漂浮著細碎的金屬殘片,與之前見過的歸墟顆粒如出一轍。“衛星地圖顯示,這里的海溝深度超過一萬米,但聲吶探測卻是一片空白——像被某種力量抹去了存在。“
蘇硯的右眼皮劇烈跳動。他蹲下身,指尖蘸了點海水,湊到鼻端——是歸墟的能量殘留,帶著鐵銹與腐銹混合的腥氣。更詭異的是,海水接觸皮膚的瞬間,他視網膜上的星軌突然扭曲,浮現出與羅盤相同的星圖,中央的赤色光點正朝著海平線方向移動。
“疏桐,你看。“他指向海面。原本平靜的海面突然裂開道縫隙,七道黑影從海底升起,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狀。每道黑影都裹著青銅鎖鏈,鏈身上刻滿與羅盤相同的星宿圖,末端系著塊星紋石板——正是他們從七處封印地帶來的。
“是七煞鎖魂陣的陣眼!“蘇硯的聲音發沉。他想起星紋鎮第三任守門人的手札:“東海淵為地脈之喉,七煞鎖魂陣的陣眼藏于海眼,以七十二塊星紋石板為鎖,方能鎮住歸墟。“而此刻,七塊星紋石板正在海面上漂浮,表面的星圖與羅盤共鳴,發出蜂鳴。
“蘇硯!“林疏桐突然拽住他的后領。兩人抬頭,見海平線上空烏云翻涌,形成巨大的漩渦。漩渦中心,輪血色月亮正緩緩升起——與云夢澤、玄冰谷的血月如出一轍,只是這次的月光里,竟裹著實質的黑霧,所過之處,海鳥驚飛,浪濤倒卷。
“歸墟要蘇醒了。“林疏桐的地脈檢測儀瘋狂跳動,數值突破40赫茲,發出刺耳鳴叫,“地脈正在崩潰,東海淵的海眼要崩了!“
蘇硯的右眼突然劇痛。視網膜上的星軌具象化,投射出海底的全貌:海溝深處有座倒置的青銅祭壇,祭壇中央嵌著塊黑色水晶,與昆侖墟的核心艙如出一轍;水晶周圍懸浮著七盞青銅燈,燈油是凝固的星髓;最駭人的是,水晶上方懸著輪血色月亮,月亮的陰影里,蜷縮著個穿紅裙的小女孩——與前世記憶中第三任守門人的女兒分毫不差。
“那是......“蘇硯的聲音發顫。
“是歸墟的'蝕心鎖'。“林疏桐的聲音帶著哭腔,“用歷代守門人的血脈為引,將星艦核心與地脈綁定。若血月徹底成型,歸墟將吞噬整個東海,連帶地脈的力量......“
話音未落,海面突然掀起巨浪。七道黑影破浪而出,正是之前見過的七十二尊石俑中的七尊——青衫書生(星紋鎮)、戴斗笠的俠女(昆侖墟)、穿粗布短打的漁夫(云夢澤)......每尊石俑的后頸都插著青銅釘,釘身刻著與羅盤相同的星宿圖。
“守門人,你終于來了。“青衫書生的聲音混著海浪的轟鳴,“我們等你八百年了。“
蘇硯的右手自動摸向腰間的洛陽鏟。記憶中,初代守門人曾用這把鏟子在昆侖墟挖掘星艦殘骸。“疏桐,去祭壇!“他將羅盤按在地面,星圖瞬間覆蓋整片海域。七十二塊星紋石板同時發光,與石俑的劍刃產生共鳴。林疏桐會意,銀鐲迸發出金光,卻被黑霧輕易吞噬,“必須找到陣眼!“
蘇硯運轉《洛書》心法,視網膜上的星軌驟然清晰。他看見七十二尊石俑的劍刃軌跡,竟與星圖中的二十八星宿完全重合——這是用星軌構建的殺陣,而陣眼,正是中央那座倒置的青銅祭壇。
“疏桐,用銀鐲引動星紋石板!“他將兩塊羅盤合二為一,“用我們的血,喚醒真正的守護。“
林疏桐的手覆上他的,兩人的鮮血同時融入羅盤。星圖突然化作金色鎖鏈,穿透黑霧,直指歸墟章魚的核心。章魚發出刺耳的尖叫,觸須瘋狂收縮,卻被星鏈絞成碎片。青玉碑中涌出璀璨星光,將剩余的石俑與黑霧一并凈化。
“成功了......“林疏桐癱坐在雪地上,看著手腕上逐漸愈合的傷口。
蘇硯撿起初代守門人留下的半塊羅盤,上面的星圖與他的羅盤完美契合。他望著遠處重新恢復平靜的落星原,七十二座石冢的裂縫中冒出新綠——是被封印千年的地脈正在復蘇。
“原來......“他的聲音發顫,“歸墟不是敵人,而是被貪婪喚醒的古老力量。靈墟族的使命,從來不是消滅它,而是用血脈為引,讓它與大地共生。“
初代守門人的殘魂微微一笑:“記住,真正的歸墟,在人心對力量的執念里。而你們,用七代人的血脈,證明了最強大的守護,是讓力量回歸大地。“
雪停時,兩人的影子在雪地上拉得很長,卻終于重合在了一起。遠處傳來晨鐘,驚起一群白鴿。蘇硯牽起林疏桐的手,兩人并肩走向谷外的山路——他們的旅程還未結束,而最后一處封印地“東海淵“的坐標,已清晰地印在羅盤的星圖中央。
畢竟,真正的守護,從來不是摧毀,而是讓力量與生命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