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橫掃山東(上)

一、鄴城誓師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破漳河上空的薄霧,斜斜地落在五萬玄甲軍的甲胄上。鱗甲在初陽下同時反光,匯成流動的光河,將漳河岸邊的凍土映照得如同鎏金鋪就。祖逖的斷劍斜指東方,劍鞘上用朱砂寫的“復漢“二字被晨露浸潤,紅得像要滴出血來,恰好與身后八萬百姓捧來的麥種形成刺目對照——那些從羯趙糧倉奪回的“祖麥“,每粒種皮上都用錐子刻著極小的“漢“字,在陽光下密如星點。

“將軍您看!“親衛突然指向天空,一群白鷺被甲葉反光驚起,掠過玄甲軍陣列時,翅膀的陰影在地面投下流動的墨痕,竟與劍鞘上的“復漢“二字隱隱重合。祖逖握緊劍柄,指腹摩挲著第七道刻痕——那是鄴城之戰時,被石勒的狼牙棒砸出的缺口,此刻正凝著一滴晨露,折射的光斑恰好落在最前排士兵的護心鏡上。

“弟兄們!“祖逖的聲音陡然拔高,震得漳河水泛起細密的漣漪,“石勒在北方被慕容皝的狼崽子咬得滿頭是血,山東的羯狗早就沒了主子!“他猛地扯開鎧甲前襟,三道箭疤在陽光下如同扭曲的蜈蚣,“看見這疤了嗎?鄴城之戰,咱們用百姓的門板當盾牌,靠的是一股氣!“

隊列中突然爆發出甲葉碰撞的驚雷,蔡豹的橫刀順勢劈向身旁的老槐樹樁。三寸厚的木樁應聲斷裂,木屑飛濺間露出藏在樹心的麥種——那是昨夜百姓們趁著換崗偷偷塞進的,飽滿的麥粒順著裂縫滾落,在玄甲軍的靴底蹦跳。“將軍!“蔡豹單膝跪地,橫刀拄地的手青筋暴起,“末將愿率五千精騎為前鋒,三日之內必取東平郡!“他的護心鏡上,還留著濟北郡戰斗時的箭孔,此刻正卡著半粒麥種。

李順的義肢鐵掌重重砸在藤牌上,發出沉悶的咚咚聲。他斷指的傷口剛結痂,護心鏡反射的陽光恰好照亮那道猙獰的疤痕:“末將帶七千游擊軍沿濟水東進!“他猛地扯開衣襟,露出貼身藏著的羊皮地圖,上面用朱砂標著羯軍的糧道,“燒了羯狗的糧倉,讓他們在山東喝西北風!“他身后的游擊軍突然齊刷刷舉起盾牌,漁網改制的藤牌上,未熟的麥穗在甲葉間搖晃,晨露順著麥芒滴落,在凍土上砸出細小的坑。

“王大娘!“祖逖突然翻身下馬,朝著人群中一位佝僂的身影走去。老婦人捧著陶碗的手正在發抖,粗瓷碗沿還沾著昨夜磨面時的麥麩,“將軍,這是俺們連夜熬的麥粥,加了新收的小米...“她的聲音突然哽咽,指縫間露出碗底刻的“漢“字——那是鄴城之戰時,用羯軍的箭頭刻的。

祖逖接過陶碗的瞬間,指腹觸到碗壁的溫度,混著老婦人掌心的汗。他仰頭一飲而盡,麥粥的溫熱順著喉嚨滑入肺腑,帶著淡淡的焦香——那是柴火不足時,用胡虜的馬鞍燒的。“告訴山東的鄉親們,“他將空碗猛地砸在凍土上,陶片飛濺的剎那,五萬玄甲軍同時怒吼,“祖逖的軍隊,吃羯狗的糧,穿羯狗的甲,絕不動百姓一粒麥種!“

漳河上的水鳥被聲浪驚得沖天而起,白翅劃破晨光的剎那,祖逖突然拔劍指向東方。斷劍的寒光劈開薄霧,劍鞘上的“復漢“二字與百姓捧來的麥種同時閃光,玄甲軍的陣列中,不知是誰先唱起了《護田歌》,沙啞的歌聲混著甲葉的碰撞,順著漳河水向東流淌,仿佛要提前給山東的羯軍送去喪鐘。

“出發!“祖逖翻身上馬的瞬間,親衛將一袋麥種塞進他的馬鞍袋。他低頭望去,那些刻著“漢“字的麥粒正在袋中滾動,突然想起陳鐵臨終前的話:“將軍,麥粒落地能生根,咱們的兵扎進民心,就能長成參天大樹。“此刻五萬玄甲軍的腳步聲震得大地發顫,他知道,這不僅是一場東征,更是要把“漢“字的麥種,播撒回山東的每一寸土地。

老槐樹樁的裂縫里,那粒被蔡豹劈出的麥種正吸飽晨露。王大娘悄悄用土把它埋好,對著東方拜了三拜:“陳鐵兄弟,你看吶,將軍帶著咱們的麥種,去給你報仇了...“她的身后,八萬百姓突然齊刷刷跪下,朝著玄甲軍遠去的方向叩首,額頭撞擊凍土的悶響,竟與軍靴踏地的節奏漸漸合拍,在漳河岸邊織成一張無形的網——那是民心與軍心擰成的繩索,要將山東的羯趙勢力,連根拔起。

二、東平水戰

濟水渡口的冰層在驚蟄后仍未完全消融,羯軍守將石聰的狼牙棒第三次砸在“黑狼號“戰船的船舷上。三寸厚的榆木船板被砸出碗口大的凹痕,冰碴混著木屑飛濺,落在他狼頭紋護心鏡上——那鏡面還沾著去年搶來的麥麩,此刻正映出上游漂來的數百艘晉軍戰船,船頭的“晉“字旗在西北風里獵獵作響,旗角的破洞處露出里面縫補的百姓粗布。

“將軍,晉軍的先鋒船已過落馬渡!“親衛的喊聲被冰裂聲吞沒。石聰的鐵靴重重碾過甲板上的薄冰,五千守軍的甲胄碰撞聲稀稀拉拉——石勒的《均田令》截走了山東三分之二的糧餉,士兵們的鎧甲多半是拼湊的,有的護心鏡用銅盆改制,有的肩甲還留著農耕時的鋤頭痕跡。他突然瞥見隊列末尾的漢家士兵正在偷偷鑿冰,冰屑順著船板縫隙墜入濟水,在水下漾開細小的漩渦。

“放箭!“石聰的令旗劈向冰面,五千支黑羽箭突然升空,卻在晉軍戰船前三十步紛紛墜落——弓弦被晨霜凍硬,力道折損了大半。他眼睜睜看著晉軍船頭的投石機突然揚起,三十塊磨盤大的石彈在陽光下劃出弧線,其中一塊正中“黑狼號“的桅桿,松木斷裂聲如同巨獸哀嚎,狼頭旗帶著積雪墜入冰面,被緊隨其后的晉軍戰船碾成碎片。

李順的游擊軍在此時發動奇襲。七千士兵將陶罐裝滿石灰與硝石,借著西北風拋向羯軍戰船。白濛濛的煙霧瞬間籠罩河面,硝石遇水蒸騰的刺鼻氣味中,傳來羯軍士兵的慘叫和兵器落水的脆響。“往船底鑿冰!“李順的義肢鐵掌砸在自己戰船的冰面,護心鏡反射的陽光恰好照亮他斷指的傷口,“讓羯狗嘗嘗濟水的冰有多冷!“

祖逖的主力戰船“漢興號“撞開鐵鏈的剎那,玄甲士兵踏著結冰的船板沖鋒。最前排的王鐵蛋突然滑跪,斷劍順勢劈開一名羯軍的咽喉,血珠濺在船板的冰面上,瞬間凍結成暗紅的瑪瑙。他身后的士兵踩著這層血冰沖鋒,甲葉碰撞聲混著冰裂聲,竟與鄴城之戰時的鼓聲隱隱合拍。

“將軍!濟水下游有暗礁群!“親衛的呼喊穿透硝煙。祖逖的望遠鏡里,石聰的殘余戰船正慌不擇路地沖向淺灘,其中三艘“黑槊號“已觸礁傾斜,船底撞出的破洞涌出的不是水,而是去年搶來的麥種——那些刻著“漢“字的麥粒混著冰塊,在河面漂浮成流動的星點。

東平城樓上的石聰突然感到腳底板發顫。他看著自己的戰船像破木片般被撞碎,突然聽見身后傳來騷動。西城根的百姓們舉著鋤頭沖向城門,為首的老漢正是去年被他搶走十二石麥種的佃農張老栓,此刻正用棗木拐杖猛砸門閂:“祖將軍的軍隊替咱們分田了!打開城門,奪回自家的地契!“

羯軍督戰隊的狼牙棒剛舉起,就被漢家士兵的橫刀架住。“別打了!“一名羯軍什長突然扔掉兵器,他的護心鏡上還留著魯郡戰斗時的箭孔,“俺們在樂安郡的家人來信,說祖將軍分了胡虜的田給他們!“

祖逖的“漢興號“靠岸時,冰面突然塌陷,三名玄甲士兵墜入刺骨的河水。他們掙扎著浮出水面時,手中仍緊握著斷劍——那是陳鐵生前鍛造的兵器,劍鞘里還藏著半粒“祖麥“。李順的游擊軍已攀上城墻,義肢鐵掌摳著磚縫的動作,像極了他在鄴城修補城墻時的模樣。

石聰的狼牙棒最終砸向自己的太陽穴。他倒下時,護心鏡滾落在地,恰好照見城門被百姓撞開的瞬間——祖逖的玄甲軍潮水般涌入,斷劍上的冰碴在陽光下閃爍,與百姓們舉起的地契形成刺目對比。

城破后的糧倉前,祖逖的斷劍劈開第三座糧囤。發霉的粟米傾瀉而下,其中竟混著不少完整的麥種——那是百姓們藏在糧倉夾層的“保命種“,被羯軍搜刮時未來得及轉移。“分了!“他的聲音震落檐角的冰棱,“凡有地契者,先領三斗麥種,后分粟米!“

孩童們捧著陶罐在糧堆旁歡呼時,李順正蹲在濟水岸邊修補漁船。被燒毀的船板上,“漢“字被煙火熏得發黑,他用羯軍的鐵釘釘補裂縫,義肢鐵掌敲打鐵釘的節奏,與遠處百姓晾曬麥種的木枷聲奇妙地合拍。夕陽的金光穿過硝煙,將船板上的“漢“字鍍成赤金,在粼粼波光中如同跳動的火焰。

張老栓突然跪在祖逖面前,懷里抱著個布包——里面是半塊沒發霉的麥餅,餅底印著模糊的“漢“字。“將軍,這是俺們藏在灶臺里的,“老漢的眼淚混著鼻涕,“去年石聰搶麥種時,俺婆娘就是抱著這半塊餅子跳的井...“

祖逖接過麥餅的手在顫抖,餅皮的裂紋里還嵌著灶灰。他突然轉身,望著濟水上游漂來的冰凌,那些冰塊上沾著的血跡正在融化,染紅了下游的水面——那是玄甲軍與百姓的血,終將澆灌出比任何鎧甲都堅韌的麥田。

三、魯郡文廟:弦歌斷處見刀光

魯郡的孔廟在驚蟄的細雨中泛著青灰,檐角的銅鈴早已銹死,卻在羯軍的鐵蹄聲中發出嗚咽。石寧的狼頭旗斜插在欞星門的螭首柱上,黑緞旗面的狼牙紋正對著“萬世師表“的匾額,雨水順著旗角滴落,在“表“字的最后一筆上積成小小的血珠——那是昨夜斬殺儒生時濺上的。

“點火!“石寧的黑槊重重砸在“大成殿“的門檻上,三寸厚的楠木應聲開裂。二十名羯軍士兵抱著干柴沖向藏經閣,其中三名漢家士兵故意將柴捆扔偏,火星落在濕漉漉的青磚上,只冒起嗆人的白煙。石寧突然瞥見隊列末尾的曲阜儒生王彥,正用袖管偷偷擦拭“仁義禮智信“碑刻上的靴印,雨水混著墨痕在碑面流淌,像極了圣人垂淚。

“磨蹭什么!“石寧的鐵槊挑起半捆干柴,狠狠砸在藏經閣的窗欞上。雕花木窗碎裂的瞬間,露出里面層層疊疊的典籍——《論語》的竹簡用紅繩捆著,《詩經》的絹本泛著陳舊的米黃,最上層的《春秋》封面上,還留著東漢大儒鄭玄的朱筆批注。他突然想起石勒的密令:“焚魯地儒書,斷漢兒文脈。“

城外突然傳來震耳的喊話,雨水也掩不住祖逖的聲音:“魯郡的百姓!石寧要燒你們的圣人書了!“這聲喊像驚雷滾過文廟,檐角的積水突然傾瀉,在“禮門義路“的石牌上砸出細密的坑。王彥的手指突然摳進“仁“字的刻痕,指甲縫滲出血珠,與碑面的雨水融在一起。

羯軍的投石機在此時發動,卻被晉軍的楯車陣擋住。石寧的望遠鏡里,祖逖的玄甲軍正列陣于文廟百步外,最前排的士兵舉著用儒家典籍封面改制的盾牌——他認出那是《孝經》的絹面,“孝“字在雨水里泛著暗黃。

“放箭!“石寧的令旗再次揮下,城墻上的羯軍士兵卻突然騷動。三十余名曲阜儒生出身的士兵扔下弓箭,其中一名叫顏回后人顏淵的年輕書生,突然從懷中掏出藏著的《論語》竹簡,高聲誦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石寧的黑槊突然劈向顏淵,卻被對方用竹簡架住。竹片碎裂聲中,顏淵的鼻血濺在“義“字碑上:“俺們讀孔孟書,學的是'禮樂',不是'殺戮'!“他身后的儒生士兵紛紛拔劍,卻不是指向晉軍,而是砍向羯軍的督戰隊。

晉軍的投石機在此時砸開城門。蔡豹的橫刀隊率先沖入,玄甲士兵踏著碎磚沖鋒時,看見百姓們正用身體護住文廟的石碑。七十歲的孔氏后人孔穎達張開雙臂擋在“中和位育“的碑前,雨水順著他花白的胡須滴落,浸透了身上的儒衫,卻不肯后退半步。

“保護圣人碑!“祖逖的斷劍劈開迎面而來的羯軍,玄甲上的雨水混著血水,在青石板上踏出暗紅的足跡。他看見石寧的黑槊正對著孔穎達的后心,突然擲出斷虹佩,玉墜擦過黑槊的槊頭,帶起的勁風掀動了孔穎達的儒衫。

兩柄兵器在“仁義禮智信“的碑前碰撞。石寧的黑槊帶著狼牙棒的狠戾,蔡豹的橫刀卻守著儒家的中庸,火花落在“禮“字的刻痕上,濺起的碎石擦過祖逖的臉頰。“祖逖!你敢毀孔廟?“石寧的嘶吼里帶著瘋狂,他的狼頭護心鏡正對著“萬世師表“的匾額,“燒了這些腐書,漢兒才會乖乖聽話!“

“我毀的是胡虜的狼心!“祖逖的斷劍突然變勢,劍刃順著黑槊的紋路滑行,在石寧的護心鏡上劃出火星,“你可知曲阜的百姓,為了護這些典籍,昨夜埋了三十車竹簡在麥田?“他的劍尖突然轉向,挑斷石寧頸間的狼牙項鏈,“這一劍,替被你活埋的七十名儒生還你!“

石寧的黑槊哐當落地,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斷劍刺入咽喉,血沫從嘴角涌出時,恰好落在“信“字碑上。祖逖的劍刃挑起他的護心鏡,狼頭雕紋在碑刻的“仁“字上投下扭曲的陰影,隨即被百姓的唾罵聲淹沒。

雨停時,玄甲軍已開始修繕文廟。蔡豹指揮士兵清理藏經閣的余燼,從焦木中找出半卷《詩經》,絹面上的“周南“篇還能辨認。李順蹲在“禮“字碑前,義肢鐵掌輕輕拂去碑面的血污,動作比擦拭自己的護心鏡還要輕柔——他的斷指正是在鄴城保護百姓典籍時被羯軍砍斷的。

“李將軍,這字念啥?“年輕士兵指著碑上的“禮“字,甲胄上還沾著文廟的瓦礫。李順的鐵掌在刻痕上慢慢劃過,掌心的溫度融化了碑面的雨水:“這叫'禮',就是說待人要敬,處事要正,就像咱們護著百姓,百姓也護著咱們。“

孔穎達突然捧著修復好的“萬世師表“匾額走來,顏淵等儒生正用生漆填補碑刻的裂痕。祖逖看著他們小心翼翼的模樣,突然下令:“把羯軍的鎧甲熔了,給文廟鑄新的銅鈴。“他望向藏經閣的方向,那里的炊煙已變成修繕工匠的飯香,“再傳訊曲阜,讓幸存的儒生都來文廟,咱們要讓弦歌重新在魯郡響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杂多县| 资中县| 宜良县| 阳高县| 长乐市| 浦北县| 白水县| 永和县| 定兴县| 涞水县| 大关县| 竹北市| 治多县| 简阳市| 芦山县| 大田县| 新津县| 镇雄县| 鲁山县| 偏关县| 融水| 宝兴县| 游戏| 茶陵县| 南昌市| 吴桥县| 乌什县| 麟游县| 滕州市| 巴林左旗| 罗源县| 泰兴市| 若羌县| 衡南县| 汽车| 濉溪县| 离岛区| 博白县| 永登县|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