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川原先估摸著鄭小龍那邊殺青也就在這幾天,果然今天就等到了他的電話。
“喂,陳川,我們這邊兒應該還有不到一周就殺青了。”
“跟我預想的差不多。”
“現在有個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您說。”
“關于咱這個劇,第二季你怎么想的?是觀望一下看看成績還是說……”
“一定要出,收視率不會有任何問題。”
“好,那我覺得我們需要添加一個角色,來把第一季第二季串聯起來。”
“嗯?現加的嗎?”
“對,我打算新加一個這樣的角色,劇情我都想好了。”
“我懂你意思了,而且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一定要知名度非常高,對不對?”
這種騷操作陳川自然不陌生。比如某街探案系列作品,就在結尾的彩蛋上,放上天王華仔的鏡頭,讓觀眾立刻就期待起下一部作品來。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你小子很懂哦。”
“鄭導,你有什么好的人選嗎?”
“我哪有時間?這越到快殺青了越忙,不過這個角色的形象我想好了,你可以按這個讓呂朝幫忙找找。”
“行,您說。”
“呃,中年男人,觀眾一眼就能認出來,最好有點兒幽默細胞,但是如果把這個人放在咱們這個劇里,還能反轉成背后boss這種。”
“我大概懂了,我盡量找一找,有信兒立刻通知你。”
“盡快,三天時間夠了吧?”
“其實我心里已經有人選了,但我得先問一下別人的檔期。”
掛掉電話,陳川思考了片刻,打開綠泡泡,在群里發了一條消息。
群名叫“黑龍江明星群”。
是沈滕離開魔都前,跟陳川倆人商量之后建立的。
沈城明星群都能有,咱黑龍江差啥?
這是沈滕的原話。
不過目前群里的人不多,而且有一小半可能都不是黑龍江的。
【陳納百川:滕哥,在哪呢?空了請回話。@沈大校草BBQ】
陳川問完還不忘艾特了一句,之后他就沒管,一般明星藝人回消息可能會特別慢,幾個小時那都是很常見的,有的一兩天才回復,這誰受得了?
沈滕還沒回,卻有別人說話了。
【歌手李建:陳川,你前兩天兒給毛毛寫的那兩首歌我聽了,真不錯,咱倆有時間聚聚。】
【陳納百川:好的,建哥,沒問題。】
陳川也不知道毛不異是怎么把李建老師拉到群里來的。而且傳聞說他不是不用智能手機嗎?看來這一次的李建略有不同。
【沈大校草BBQ:語音5s。】
沈滕這次倒是回的挺快,卻是沒打字,而是發的語音。
“李建老師這是跟你邀歌呢,把握好機會。對了,找我啥事兒啊?”
【陳納百川:我跟鄭導合作的那個新劇也快殺青了。嗯,現在要補拍一個第二季的出現的角色,提前露個臉,有興趣嗎?】
【沈大校草BBQ:第二季的劇本有劇有嗎?】
【陳納百川:還沒呢。】
【沈大校草BBQ:第一季的也行。】
【陳納百川:這就給你發過去。】
【沈大校草BBQ:我不是信不過你啊,我這是給我們公司打個提前量。】
陳川之所以在群里聯系對方是因為這個群的能量超乎他的想象。這里面一半以上都是知名演員,而且資歷頗深。
他們看到倆人的聊天記錄,就算沒興趣也會在腦海里留下個印象。
陳川,一個新人編劇,竟然給沈滕遞過劇本?
后者還回復的很快。
這說明什么?說明沈滕知道這位新人編劇的含金量。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關系少堵墻。
當然陳川的這個目的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沈滕也是個老油條,一眼就看出來了,所以也是配合的很好。
倆人一唱一和,成功幫助陳川樹立了這樣一個短暫的形象。
這就是老鄉之間的心有靈犀。
至于李建老師剛才的話則純屬是惜才。
目的達到了,就沒有必要在群里繼續打擾別人了。
果然過了不到半個小時,沈滕就把電話撥了過來。
“你小子。有這么好的劇本不早跟哥哥說。”
“騰哥,你這時間也對不上啊,我劇本寫完的時候,你們剛到巴音那邊。”
“也是,你這劇本我只是看了一半,確實不錯。怎么說呢?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從來沒拍過這種題材,你懂我意思吧?”
“國內是比較少見。”
“如果你能保證第二季的劇本有這個一半……不,三十之二以上的水平,我就答應給你客串。”
沈滕那邊也是剛從巴音布魯克回來沒幾天,韓函導演的電影殺青之后,他也是難得休息幾天,后面雖然也有戲約但還可以調整。
“我們第一季大概1月份就會上線。第二季預計在明年年末登陸,水準你大可放心,第二季還是鄭小龍導演。”
“好,既然這樣,那這個客我串定了。”
沈滕也算講究人,直接口頭上答應了這份客串邀請。
其實他本就是拍影視劇出道的,只不過近些年名氣大了之后專攻于電影事業,除非是特別特別好的劇本找他,他才會回歸影視。
陳川這個劇本,并不算是傳統影視劇,更像是類似于美劇的分集小電影。
再加上終審制度的加持,他也不得不去嘗試一些新的突破。
陳川這個邀請剛好符合他的打算。
畢竟現在只是一個客串一兩天就結束的功夫。
如果第一季到時候播出之后爆了,那第二季他來直接吃現成的。既在演藝生涯上有所突破,又能吃上第一季的紅利。
如果第一季撲街了,那不用沈滕說什么,第二季應該就跟著夭折了,他也沒什么損失。
“收視率毒藥”這個名頭他是絕對不認的,他才幾分鐘的戲份啊?
陳川這邊趕緊聯系了鄭小龍又與沈滕約了時間,這才終于完成了這場對接。
沈滕的加入無疑是為這部劇錦上添了一小花。
好多人對他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喜劇演員、綜藝明星,但跟他一起演過話劇的陳川知道,這只是他的表象。
至于能否做到讓觀眾不出戲,并不重要,而且也不是他陳川該考慮的事。
畢竟現在只要他在劇末出現第二季的收視率首先就有了極大的保障。
這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