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如火如荼
- 游蕩在歷史中的尸解仙
- 古2月
- 2227字
- 2025-07-21 07:16:52
類似的事情,并不是個例。
張角兄弟三人,出走廣宗城,深入到巨鹿治下。
每一處村、鄉(xiāng)、鎮(zhèn)都留下了“黃巾方士”的傳說,這群來歷神秘的方士,以符水救治百姓,慢慢聚集成了一個組織。
這個組織,名叫“太平道”!
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流傳于底層的普通百姓中,尤其在貧窮、困苦的區(qū)域廣泛傳播。
然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整個廣宗周邊蔓延。
無數(shù)被疫病、饑餓,以及苛政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底層百姓。
如同撲火的飛蛾,涌向太平道,涌向那位能賜予符水,帶來生機的“大賢良師”。
他們將自己的全部信仰寄托于“太一之神”,相信黃天至上。
神靈會幫助自己祛除病疫,減少苦難。
這種信仰,對于深陷泥潭中的絕望之人,無異于救命稻草。
而這些得到救助的人們,痊愈之后,又加入到黃巾組織當中。
使得這股黃巾之風如同烈焰般,如火如荼,席卷了巨鹿郡,甚至不可遏制地蔓延到整個冀州。
無數(shù)人開始涌入。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眾的積累,恐怕這股烈焰會擴散到更廣的地方。
時如逝水,永不停歇。
光和三年。
四月。
縣衙內(nèi)堂,一張案桌前。
“師持九節(jié)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
放下手中文書,李祿用手指揉了揉眉心,略顯疲累。
近日,廣宗城內(nèi)出現(xiàn)了一批教派信徒。
這群人信奉“黃天”,意在以符水之道救人。
言稱“太平道者”。
他敏銳地察覺到,此事或許與陸離有關。
“難道,是那個人?”
一個少年的模樣浮現(xiàn)在李祿的腦海,他想起來,陸道長的那位高徒,似乎也已經(jīng)許久沒有露面了。
“見過明府大人!”
正在他思索之際,一道清朗的聲音從外堂傳來。
李祿猛地驚醒過來。
一個高大英俊的身影徐徐靠近,正是五斗米道傳人,張玉真。
李祿見到來人,臉上立刻露出了高興的神色。
“玉真,你來了。”
這段時日,若不是有張玉真這位五斗米道的祭酒大力支持,他這縣令的位置,恐怕早就坐不穩(wěn)了。
眼見自己這位得力干將歸來,他連忙起身,招呼張玉真入內(nèi)廳。
二人進入內(nèi)廳,尋了一個位置,各自坐下。
等一旁伺候的侍女奉上茶水后。
李祿屏退左右。
他坐在上位,面帶一絲愁色。
張玉真見狀,心中一動,問道:“明府大人,這是怎么了?”
數(shù)月之前,廣宗城危機重重,險些傾覆。
最后還是靠著他動用五斗米道的力量,請得郡守郭典大力馳援,加上陸離相助,總算是穩(wěn)定了局面。
危機也伴隨著機緣。
張玉真費心盡力,梳理廣宗氣運,加上時常與陸離論道,獲益匪淺。
竟然在一次論道中有所感悟。
所以告知李祿后,進入到長時間閉關的狀態(tài)。
這次出關。
自身修為迎來了一次不小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張玉真隱隱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積極入世,以蒼生之愿推動自身,與陸離走的路有些近似,卻符合五斗米道的核心,渡世救人。
故而,他便將廣宗當做自身磨礪地。
“哎,你看看吧。”
李祿并沒有直接言明,反而是一聲長嘆,將剛剛那封底下上稟的文書遞給了張玉真。
接過紙書,張玉真看了起來。
只是越看下去,他越是心驚,神色也不由得凝重了起來。
“太平道,大賢良師,黃巾教眾。”
一個個詞匯進入他的眼球。
“……黃巾之眾,多達萬余人,不過短短數(shù)月之間,席卷了數(shù)座城池,遍布冀州。”
看到最后這一句,張玉真心中一嘆。
這些詞句背后代表的含義,預示著太平道已成氣候,一般的手段基本難以撼動。
身為五斗米道的祭酒,他太清楚了這個名為“太平道”的組織是什么樣的性質了。
“又一個五斗米道。”
而且這太平道發(fā)展的速度,太迅猛、太驚人,比之祖天師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傳播的范圍雖然還有所不如,但是也只是時間問題。
他看的出來,這個太平道的潛力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太平道背后的創(chuàng)始人。
“與陸兄有關!”
如果說李祿還只是懷疑,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jù)。
那張玉真就不同了。
以他對于吉和太平經(jīng)的了解。
他基本可以確定,這個突然冒出來,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nèi),就將信徒發(fā)展到整個冀州的太平道,無疑就是當初那個夜晚他與陸離第一次坐而論道,還有于吉于道長,探討的修行之道。
“竟然真成了。”
他沒有想到,當初那個在廣宗城治病救人的小家伙,如今已經(jīng)成了一教派之主。
太平道再度發(fā)展下去,未必不能與五斗米道并列,甚至于……有所超越。
這個想法一出,連張玉真都感覺到有種不可思議。
他居然認為,當世有人可以超越祖天師,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教派。
不過,張玉真見過張角,知曉此人有天命氣運在身,或許,真的能成為引領一個時代的絕世人杰。
“明府懷疑,這個突然崛起的教派,與陸兄有關?”
二人與陸離都有不淺的關系。
若非迫不得已,李祿也實在不想將此事牽扯到陸離身上。
但是太平道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引起了洛陽的注意。
巨鹿郡郡守郭典也下達了文書,凡是巨鹿郡治下,所有區(qū)域,一旦發(fā)現(xiàn)黃巾教眾,必須盡快上報。
“朝廷里面有人已經(jīng)注意到了,郭大人對此事十分關心。”
李祿神色憂愁,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太平道出現(xiàn)在冀州。
且種種跡象表明,此教派與廣宗縣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由不得李祿不慎重對待。
“朝廷是什么態(tài)度?”
張玉真微微皺眉,上面的人竟然都開始關注太平道的動向,這對初生的教派來說,并不是件好事。
當初五斗米道的傳播,就受到了朝廷的極力打壓。
若不是祖天師驚才絕艷,真正將五斗米道發(fā)揚光大,恐怕早就消失了。
李祿言稱,天子并沒有真正在意,只是朝廷里面有部分有識之士注意到了冀州的太平道,想要壓制,甚至上奏疏請柬。
當然了,有十常侍在,黨人們的建議都入不了天子的眼。
主要是靈帝劉宏一心耽于享樂。
對天下之事不聞不問。
除非叛軍打到了洛陽,否則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是不會垂下自己的目光,去關注底下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一番交談后。
張玉真匆匆離開,朝著陸府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