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美艷長公主
- 紅樓:重生賈瑞,鐵血風流
- 柳向北
- 2327字
- 2025-06-17 16:54:54
旁邊丫鬟笑道:“郡主從進來后,一直笑意盈盈,語笑嫣然,難不成這位先生果真是絕世奇才,讓郡主念念不忘?”
“打你的嘴,你這丫頭,胡說呢。”端華郡主嬌嗔道:“而且這人不是先生,他看樣子風度翩翩,年歲也就剛及弱冠,還是位公子呢。”
兩個丫鬟對視一笑,心想:“郡主還說不是念念不忘,現在連這人是先生還是公子都要糾結一番,真真是口是心非。”
這兩個丫鬟跟端華郡主從小一起長大,自然了解這位郡主的性子。
不過主子畢竟是主子,她不承認,兩個人也不多言。
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會有人打斷,屋外的小太監匆匆走進來,恭敬道:
“郡主,公主棲鳳宮的劉公公來了,他說今朝是十五日,公主希望郡主去棲鳳宮,陪她用膳。”
好像一盆冷水打霜了鮮花,端華郡主本來歡快的表情立刻變得不悅起來,她挑起眉頭,冷淡道:
“你跟劉公公說下,我身子不爽利,不去了。”
小太監聽到端華郡主這么說,臉色微變,苦笑道:“郡主,您已有半個月沒去公主娘娘那里請安,于情于理,未免說不過去,奴才實在不好回去交差。”
端華郡主還沒搭話,旁邊她的心腹丫鬟秀月怒道:“郡主說不去,那便是不去,你難道還要郡主說第二遍嗎?還不快滾!”
小太監神情尷尬,打個千兒,連忙退下。
端華郡主此刻表情方緩和,嘟囔道:“我說不去就不去,我不愛的事情,即使我的娘親,也不能強迫我。”
“她那里到處是烏煙瘴氣,什么無禮之徒都混雜其中,我去那,沒得污了我的眼睛。”
“秀月,掌燈伺候,我晚上要誦讀寫字。”
端華郡主一聲吩咐,秀月等丫鬟連忙收拾。
她們對這位郡主的脾氣十分了解,早已經把筆墨紙硯準備好了。
不過端華郡主卻沒有拿起毛筆寫字,而是神思片刻,若有所思。
隨后拿起一支畫筆,在雪白的紙上,輕蘸顏料,仔細勾勒,畫上了一副男子肖像,面如冠玉,形如玉樹臨風。
“大概還有點像他。”
端華郡主想起賈瑞,噗嗤笑了。
......
安平公主在外有府邸,但皇上寵愛她,破例讓她孀居后,可住于未出閣前的寢宮棲鳳宮。
此宮位于皇城的中軸偏東,剛好擱在太上皇所居住的大明宮和今上所住的乾元宮之間。
按照方位來說,這里是風水寶地,暗合易經陰陽調和之理。
當然,還有種更微妙的作用,那就是安平住在這里,也象征著她是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的潤滑劑,為這對天家父子調和關系。
昔日舊唐有位太平公主,活躍于唐睿宗和唐玄宗之間,可謂寵冠京華,這位安平公主,也庶幾不亞于這位太平公主,且猶有過之。
畢竟太平公主跟唐玄宗李隆基勢如水火,且當太平于唐先天年間權傾朝野、聲勢赫赫之時,已是年近五旬的老婦。
而安平此時不過三十有三,駙馬已逝,年華猶在,又保養得宜,一雙玉臂秀體如羊脂玉般光滑細膩,白皙瑩潤。
而且安平有著玲瓏心思,周旋于兩位皇帝之間,既是上皇的嬌女,又是今上的長姊,深得圣眷,恩寵有加。
不過其風評卻也毀譽參半,除了宋明理學大興以來,對這類風頭過盛公主的非議外,還有一點,那便是安平頗似漢唐公主。
她喜歡與風流瀟灑,異才出眾之英俊少年交往,這點在一千年前,或許還是宮闈常態,但在此世,卻是駭人聽聞。
但是誰讓安平公主的母妃是太上皇最寵愛的妃子。
且今上建新帝也在多處需要依仗安平,那些清流文官如今又多是建新帝一黨,所以安平依舊我行我素,縱使偶有彈劾,對她也并無大礙。
不過當女史賈元春拿著太妃送贈的珍稀宮物步入棲鳳宮時,卻看見這位一向雍容華貴的公主滿臉怒容。
地上滿是杯盤狼藉,器物破碎。
伺候她的太監宮女跪滿一地,似乎安平剛剛生了大氣。
“臣女賈元春,參見公主殿下。”
元春見狀不妙,連忙屈膝行禮,向安平請安。
“賈女史來了。”
安平公主臉色稍緩,隨后打量著自己心腹太監劉公公,冷道:
“還不收拾干凈,讓賈女史看到這樣,豈不是丟盡了本宮的臉面嗎?”
劉公公連忙應是,隨后讓人把地上的雜物收去。
那些宮女和太監也紛紛起身退下,只留下劉公公等數個安平心腹尚在殿中。
“公主萬安,這是鳳儀太妃送的珍品,請公主笑納。”
賈女史雖不知道安平為何發怒,但身在后宮多年,她知道宮闈非同尋常。
不該問的話,絕對不要多嘴。
“多謝鳳儀太妃美意,請向太妃,轉達本宮的感激之情”
安平此時神情稍緩,語氣依舊帶著些怒氣,嘆道:“我是為端華這孩子生氣,不過是之前因故責罵了她幾句,她就半月不來見我,真是辜負了我一片心。”
“賈女史,我知道你雖是女官,但和端華關系不錯,我們也因老太妃之故,常常來往,你且告訴端華郡主,為娘也有許多無奈,她要明白本宮的苦心。”
安平何等聰慧精明,但此時想到自己這個獨女如此倔強,卻是滿心無奈,不知該如何是好。
只能寄希望于賈女史可以從中勸解。
賈元春連忙道:“公主放心,臣妾自然會盡力而為,只怕人微言輕,難有功效。”
“那也無可奈何,只能盡力一試,只怕這小妮子依舊我行我素。”安平柳眉鎖憂,玉峰輕抖,即使身為貴人的她,此時也像后世的尋常少婦般,為女兒的倔強發愁。
這時有個伶俐宮女,由劉公公領著,于偏殿中閃出,看到安平,本來想稟報,又看到賈元春也在,話便咽了回去。
賈元春識趣,連忙說要告退,但安平輕舉玉手,揮動錦帕,道:“我讓她打探端華的事,女史你不是外人,也聽聽吧。”
那個宮女便恭敬道:
“公主,奴婢已打聽清楚,郡主今日到沒有其他異常,只是早間出了趟宮門,是跟夏守坤那干人在一起,參加他擺弄的一個雅集,那里有許多文人墨客聚會。”
“好像是今天與會有個青年公子,此人甚得郡主之心,郡主回來后,拿著此人的書法反復觀賞,眉眼含笑,欣喜異常。”
聽到此事,安平神情一凜,鳳眉微挑道:“此人是何人?”
“此人據說姓賈,具體名字,我等不知,還需打聽清楚。”
聽到此話,安平臉色一變,意味深長地打量著旁邊的元春。
賈并非大姓,神京賈姓之人,多是賈府同族。
且能讓郡主心儀的男子,豈會出自貧寒小戶,多半是公府子弟。
元春也無比驚訝,心道:
“我家之人,若是年紀相仿,又能才情出眾,難道是?”
“伯父那邊的璉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