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麒麟殿,地龍翻身預言
- 大秦:開局被祭旗,神筆誅趙高
- 木蛇年
- 2314字
- 2025-06-14 11:23:11
整個大帳之內,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九原大捷,朕心甚慰。然,戰報存疑,攻伐失據,更有妖言惑眾之說,甚囂塵上。”
郎中令頓了頓,抬起眼皮,冰冷的目光再次掃過三人:
“宣上將軍蒙恬、長公子扶蘇,并記室文魁……即刻返回咸陽,當面述職!”
詔書宣讀完畢。
郎中令并未離開,只是靜靜站在那里,仿佛一座冰雕。
他身后的虎狼之士,手已按在劍柄上。
這不是宣召,這是……押解!
蒙恬的拳頭,握得咯咯作響。扶蘇的臉上,血色盡褪。
回去?龍游淺水,虎落平陽!
就在這幾乎令人窒息的絕望氛圍中,文魁,那個被指為“妖人”的青年,卻忽然……笑了。
他抬起頭,迎著郎中令冰冷的目光,
“公子,將軍。棋盤既已擺下,我等……便是棋手。”
“回咸陽,正好!”
車輪碾過咸陽青石板路的悶響,終于取代了耳邊呼嘯了十數日的北風。
咸陽到了。
咸陽宮,麒麟殿。
文武百官垂首而立,寂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這并非朝會,而是審判。
當蒙恬、扶蘇、文魁踏入殿門時,感覺到的不是榮歸故里的榮耀,而是如山般的重壓。
三人身著的甲胄與朝服上,尚帶著北疆的風霜與淡淡的硝煙味,在這座輝煌冰冷的殿堂里,顯得格格不入。
“臣蒙恬。”
“兒臣扶蘇。”
“草民文魁。”
“參見陛下!”
御座之上,始皇帝的身影,籠罩在明暗交錯的光影里,看不清表情。
他沒有讓幾人平身,而是任憑那股令人窒息的沉默,一寸寸碾過三人。
“蒙恬,北疆之事,認罪,還是請功?”
一言既出,殿內寒氣更甚!
這是一個陷阱。
認罪,便是承認趙高羅織的所有罪名;請功,便是在始皇帝面前驕橫不遜。
蒙恬背脊瞬間被冷汗浸透,他叩首回應:“臣,有失察之罪!但,亦有護國之功!”
“哦?”始皇帝的聲音拖長,帶著一絲玩味,
“功,大于過?”
“陛下!”
不等蒙恬回答,中車府令趙高陰柔的聲音便響了起來,他滑出隊列,滿臉的悲天憫人,
“陛下,蒙將軍此言,老奴聽著,心在滴血啊!”
“近萬大秦兒郎埋骨沙場,在將軍口中,竟只是一個‘過’字?他們的命,就如此輕賤嗎?”
他話鋒一轉,手中呈上一卷竹簡:
“老奴有匈奴降兵口供,言明蒙將軍為防家賊,抽調邊防兵力,才致長城洞開!此非失察,乃是因私廢公!”
“你血口噴人!”蒙恬虎目圓瞪。
“陛下,兒臣可為蒙將軍作證!”扶蘇見狀,急忙出列,
“戰場兇險,傷亡在所難免!蒙將軍行奇計,乃是為保全更多將士性命的‘仁者之舉’!”
“文先生,更有趨吉避兇的‘大智慧’!兒臣以為,此等‘仁德’與‘智慧’,方是大秦未來治國之本……”
“住口!”
御座之上傳來一聲低沉的怒喝,始皇帝豁然起身!
那一瞬間,整個麒麟殿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都看到,始皇帝死死盯著扶蘇,眼中是毫不掩飾的失望與怒意!
“仁德?”
始皇帝一字一頓,
“朕的大秦,是靠鐵與血鑄就!不是靠爾等儒生口中的‘仁德’!”
扶蘇臉色煞白,渾身顫抖,他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而且錯得離譜。
趙高嘴角勾起一抹殘忍的笑意:扶蘇完了,蒙恬也完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啟稟陛下,草民有一惑,不解。”
一個清朗而平靜的聲音,突兀地響起。
眾人愕然望去,那個一直被忽略的記室,緩步上前,在那滔天的龍威之下,他竟敢主動搭話。
始皇帝目光一凝,如利劍般射向他:“講。”
文魁不卑不亢,目光直視御座:
“草民不解,為何要爭論一場已經打贏的戰爭?勝,就是勝。匈奴敗退,北疆安穩,萬千百姓免遭屠戮,此乃事實。”
他環視一周,目光掃過面色鐵青的趙高:
“至于過程中的些許瑕疵,不過是玉上的微瑕。盯著瑕疵不放,而忘了玉的價值,非智者所為。”
“放肆!”
趙高厲聲呵斥,“區區記室,也敢在麒麟殿上妄議朝政!”
文魁看都未看他一眼,從懷中取出兩卷絲帛,雙手捧起。
“草民不善言辭,此來,只為獻給陛下一份薄禮。”
所有人都愣住了,以為這人瘋了。
始皇帝眼中也閃過一絲詫異:“呈上來。”
內侍接過絲帛,將其展開在御案上。
第一卷,是《北疆萬里堪輿詳圖》。
其精準與詳盡,讓始皇帝那只準備拂開的手,猛地一頓!
第二卷,是《匈奴未來三年動向預測》。
當始皇帝的目光落在“冒頓將弒父自立”、“東胡必與匈奴反目”等字眼上時,
他那握著絲帛的手,微微顫抖!猛地抬起頭,那雙古井無波的眼里,第一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這哪里是分析!這分明是天機!”
“妖言惑眾!”
趙高感覺到致命的威脅,尖叫道,“陛下!此人能知未來,必是妖人!當誅!”
文武百官的目光,“唰”一下,盡數匯聚于他一身。
在那滔天的龍威與百官的重壓之下,文魁感覺自己的心跳都在被一寸寸扼住。
突然,一個冰冷的機械音,突兀地在腦海中響起:
【滴!檢測到宿主面臨生死危機,觸發緊急情報刷新!】
【情報內容:三日后,午時,咸陽城西,驪山之下,將有地龍翻身。】
【情報詳情:其勢輕微,震感約等于重型車馬列隊駛過,不會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一連串的信息如醍醐灌頂,瞬間增強了文魁的膽氣!
他轉身,平靜地看著趙高,仿佛在看一個跳梁小丑。
“趙府令,我若為妖,大可蠱惑上將軍擁兵自重,何必獻此國之重器于陛下?”
他再次轉向始皇帝,深深一揖。
“所謂預測,不過是基于情報的推演。草民亦可再推演一事,以證所言非虛。”
“三日后,午時,咸陽城西,驪山之下,將有地龍翻身。其勢輕微,如車馬駛過,無礙民生。陛下,可遣人驗證。”
預言!又是預言!而且是近在咫尺,無可辯駁的預言!
滿堂死寂!
趙高剛想上前,轉念一想,
自己作死,屆時不準,始皇帝定饒不了他,索性又退了回去。
再看那始皇帝,在御座上久久未動,眼中的震驚、猜忌……無數種情緒在交織翻騰。
他緩緩將那兩卷絲帛,視若珍寶地卷起,收入袖中。
“上將軍蒙恬、長公子扶蘇,暫居府中,聽候后續處置。”
“今日議事,到此為止。退朝!”
說罷,便在內侍的簇擁下,緩緩離去,留下滿殿神情各異的臣子。
趙高臉色鐵青,心懷忐忑,第一個走出麒麟殿:
“那小子“預言”的咸陽地動,真的會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