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漢末亂世的本質就是二袁的內斗
- 三國:劇透未來,漢靈帝崩潰了
- 一點十一
- 4109字
- 2025-06-27 22:00:00
何青繼續說道:“面對董卓派來的五人,袁紹與袁術兩兄弟態度一致,袁紹殺了胡毋班、吳修和王瑰,袁術殺了陰修,大鴻臚韓融幸免遇難。
三路大軍雖然集結,但都處于觀望的態度,一直到五六月份,曹操看不下去了,他曾多次勸說酸棗諸將西進,諸將沒人愿意聽他的,于是他自己率軍西進雒陽。
雒陽在這時已經遷都了,剩下最后的收尾,董卓該搶的都搶了,該拿的也都拿了,便任命呂布與徐榮為中郎將,分兵兩路突襲酸棗。
曹操軍目標明確,先搶占滎陽,然后進駐敖倉,當他抵達滎陽附近,正好與徐榮的軍隊碰上。
由于是遭遇戰,對雙方將領的作戰能力,以及麾下士兵的戰斗素養要求很高,徐榮統領的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而曹操麾下基本是新招募的士兵。
滎陽之戰曹操兵敗,徐榮雖然取勝,但眼看己方暴露,酸棗聯盟定然有所防備,呂布與徐榮暫時退回雒陽。
曹操灰頭土臉的回到酸棗,遭到諸將的冷眼,他見眾人夜夜笙歌,自己招募的軍隊損失殆盡,不禁失落離去,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曹操內心興復漢室的夢破碎了。”
何青簡單提了下滎陽之戰,并未具體描述大戰的過程。
徐榮作戰確實勇猛,不過曹操一方也不是吃素的。
史書對于徐榮的記載少之又少,這人的前半生幾乎空白。
何青以前看過一個猜測,說皇甫嵩在平定冀州黃巾之時,亦或者出任冀州牧時,徐榮在此期間投奔皇甫嵩,而后留在雒陽。
待董卓入京以后,徐榮歸順董卓。
玉堂殿此時一片的沉寂,皇帝、蹇碩、賈詡三人心思各異。
劉宏沉默許久,開口道:“酸棗的那群人為何不發兵?”
“這就不知道了,或許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匡扶漢室,討滅董卓。”何青抿著嘴,聳了聳肩。
劉宏瞬間來了火氣,重重的拍了下桌子,怒目圓瞪道:“一群飯桶,無能之輩,怪不得大漢要亡,看看這些位高權重的人都做了些什么。”
何青呲了呲牙道:“皇帝陛下,您作為皇帝沒有起到帶頭作用...”
劉宏不可思議的看著何青,一雙眼睛睜的賊大。
好家伙!
被人這么說,當真頭一回!
劉宏咬牙切齒道:“你的意思是因為我不作為,所以下面的這群人也不作為?”
何青不語,只是一味點頭。
大漢之亡,非漢靈帝一人過錯,但漢靈帝絕對在大漢滅亡的過程中推了一把手。
旁邊兩個純聽客,心砰砰猛跳。
蹇碩相對好一些,畢竟見識過幾次,低著頭當作什么也沒聽到。
賈詡第一次見何青懟皇帝,當著的面懟...
整個人暈乎乎的。
劉宏惡狠狠的盯著何青許久,最終冷哼一聲道:“后面發生了什么。”
何青嘖了一聲道:“到了十一月份,河內的袁紹下定決心向雒陽進發,派遣王匡進軍河陽,董卓親自率軍應對,王匡最終敗北,幾乎沒有還手的余地,這一戰賈詡出了力。”
賈詡聽到何青點了自己的名字,心窒息了一下,同時感受到陰冷的目光,頓時后背發涼,把頭扭到一邊。
不用想也知道是皇帝!
何青見此一幕,笑了聲道:“酸棗、河內方面兩戰皆敗,使得關東聯軍士氣低落,南陽方面,孫堅先前與袁術對峙,耽誤了許久的時間,后來只能與袁術合作。
袁術這人很陰險,上奏朝廷表孫堅為豫州刺史,孫堅便率軍直奔潁川郡,時任豫州刺史孔伷與孫堅之間發生了什么不清楚,但從這以后,孔伷就從史書上消失了,我推測可能跟王睿一樣,被孫堅給殺了。”
孫堅無愧于江東猛虎之稱,打仗勇猛不說,殺起諸侯來也是兇猛無比。
可惜孫堅死得早,沒趕上最精彩的群雄爭霸階段。
何青有時候就想,若孫堅不死那么早,漢末的格局又會產生怎也的變化?
當時孫堅的頭銜為豫州刺史,而他進駐潁川也是在十一月份,那時董卓在河內大敗王匡軍。
倘若孫堅有割據稱霸的心思,趁此絕佳機會掃平豫州,再與陳王劉寵合作,以當時孫堅的配置,豫州根本無力抵抗。
真要這么做了,恐怕中原一統輪不到曹老板了。
何青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孫堅拿下潁川郡后率軍進入河南尹的梁縣附近,董卓非常重視孫堅,兩人都是從底層一路殺上來的悍將,董卓派遣徐榮、李蒙、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人率軍趕往梁縣。
面對多路軍隊的圍攻,孫堅縱使再勇猛也不是對手,孫堅的首戰失敗,到了191年的二月份,孫堅收攏軍隊,再次開拔河南尹,將軍隊駐扎在陽人。
董卓眼見孫堅又來,派遣胡珍和呂布迎擊,駐扎在距離陽人不遠的廣成,呂布與胡珍并不團結,這個胡珍是涼州大人,呂布是并州人,兩人麾下的軍隊分屬涼州系和并州系。
關東聯軍不和睦,董卓集團內部同樣不和睦,涼州系將領一直看不上并州系將領,呂布心有不滿,趁機在背后使計策,導致胡珍大敗而歸。
孫堅贏得莫名其妙,不過機會已經出現了,他打算乘勝追擊,一路打進雒陽城,然而袁術在這個時候停了孫堅的軍糧,孫堅不得已退兵回去。”
袁術既要又要,一方面希望孫堅立功,一方面又怕孫堅做大。
這樣的人妥妥的豬隊友!
“這袁術真看不清局勢啊,以他汝南袁氏的聲望,盡管讓孫堅去打,后面有他的好處。”劉宏連連搖頭,忍不住發笑。
何青點頭道:“是啊,不過后面孫堅親自去了袁術那里要糧,袁術還是給了,等孫堅帶著糧食回到陽人,發現董卓派了李傕過來講和,董卓想要拉攏孫堅,只要孫堅愿意投奔,孫氏族人想到哪里擔任州牧、刺史、太守都行。
面對董卓的利誘,孫堅不為所動,直接趕走李傕,率軍攻下大谷關,董卓見孫堅來勢洶洶,親自率軍與孫堅決戰,孫堅神勇無比,此戰擊敗了董卓。
董卓見打不過孫堅,命令呂布駐守雒陽,自己帶人跑到澠池,呂布看董卓都走了,他還賣力什么,象征性的應付了一下便也匆匆逃離。
孫堅率軍進入雒陽城,看到的是一片廢墟,他感慨如果當年張溫聽從他的建議殺死董卓,可能就不會有如今的混亂了,孫堅命將士清掃雒陽的廢墟,清理漢室宗廟并祭祀,又派人將董重盜取的帝陵全部封填。”
要說孫堅沒有野心,何青是不相信的。
一路連殺王睿、張咨,疑似殺了孔伷,這些行為無疑是造反的行徑。
但從孫堅進入雒陽以后做的事情,稱得上大漢之忠良。
“好,好一個孫文臺!”劉宏神情一震,眼冒精光,拍手叫好。
董卓將雒陽禍害的不成樣子,這孫堅能有如此心思,難能可貴啊。
何況孫堅是真的出力!
如果上次何青推薦孫堅等人,劉宏心有顧忌,那么這次就下定了決心。
重用孫文臺!
何青呵呵笑道:“陛下別高興的太早,孫堅在打掃雒陽的時候,有傳聞說他得到了傳國玉璽。”
“什么?”劉宏一愣,臉上的笑容凝固。
何青唉聲嘆息道:“傳國玉璽這東西在兩漢傳承了四百年,具備神圣性,象征著皇帝的正統性,哪個人看了不心動?”
關于傳國玉璽這件事是真是假,一直眾說紛紜。
或許是真的,只不過沒史書上說的那么玄乎。
也可能是假的,不過是孫堅有了野心,編造的謊言。
但不管是真是假,孫堅正是從這以后放棄了挽救大漢的念想。
“傳國玉璽怎么會留在雒陽,董卓沒有帶走嗎?”劉宏眉頭緊鎖,疑惑的看著何青。
何青點頭道:“據說傳國玉璽在十常侍之亂的時候,被一個宦官扔進了井中,孫堅的手下從井中撈到了玉璽,孫堅得到玉璽以后是什么樣的心情我不知道,不過他在雒陽的時候,袁紹居然派兵進攻了豫州。
孫堅聽聞消息,深知袁紹、袁術兩兄弟的無能和愚蠢,就帶著部眾撤離了雒陽,而接下來開始,關東聯軍正式進入內斗時期。”
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袁紹忽悠何進,引董卓入京,開啟了亂世。
袁術與袁紹兩兄弟的斗爭,徹底為后續的亂世定下基調。
漢末三國從此開始,步入了二袁爭霸時期。
劉宏捂著胸口,發出一聲哀嘆。
蹇碩一驚,立馬上前。
劉宏抬起手,搖頭道:“我沒事,就是有點胸悶。”
著實被袁紹和袁術氣得不輕。
不知道為什么,明明每次來之前,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每次聽到這種事情,劉宏總是忍不住動怒。
何青看皇帝沒事,繼續說道:“造成漢末亂世的本質,其實就是二袁的內斗,關東討伐董卓的這些人,將在二袁內斗的時候紛紛站隊。”
劉宏略微思考,瞇眼道:“我記得沒錯的話,袁紹是袁氏的庶出。”
何青點頭道:“對,袁紹的出身不行,不過他這個人很有能力,知道怎么設計自己的人生,年輕時期憑借家族萌蔭拜童子郎,后來辭官為父母守孝六年,以此方式來養名。”
養名在漢末三國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手段,主要用于提升名聲,提升知名度。
士人最注重名聲,尤其是士人之中的清流。
何青繼續說道:“汝南袁氏在西漢不顯,到了東漢崛起,到了袁隗這一代,共有五人擔任三公,在宦官與世家斗爭最激烈的時候,袁氏選擇與宦官為伍,得以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幸免。
袁紹作為庶出,他的上面有袁基和袁術兩人壓著,想要出人頭地何其之難,袁氏不可能把家族的資源傾斜給他,袁基才是下一代族長的人選,袁氏甚至為袁基鋪好了路。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袁紹如果按部就班的遵從袁氏的路線發展,這一生注定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我之所以說袁紹很有能力,原因就在于此,他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果斷投身清流士人的懷抱。
在守孝六年以后,他高調的回歸雒陽,大肆結交士人,私下里營救受到黨錮的黨人,逐漸編織了一張廣大的關系網,而他袁本初也通過這樣的手段,躋身清流領袖的行列,成了士人敬仰的人。
有了這層身份,他成功進入何進的視野,曾為何進最信任的人,后來何進被殺,董卓入京,鮑信諫言誅殺董卓,袁紹或許是擔心,或許是別有心思,總之沒有下手,反而帶領家眷與門客逃離雒陽。
之后橋瑁號召天下群雄討董,袁紹立即參與進去,他這么做難道不知道會害死袁隗嗎?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從他選擇投身清流開始,就已經與袁氏分道揚鑣了。”
袁紹這個人并非演義中的無能、優柔形象,恰恰相反,他很有主見與規劃。
雖然他被過繼到了袁成那一脈,但袁成早逝,根本沒留下什么政治資源。
在培養名聲、結交士人、營救黨人、蠱惑何進、逃離雒陽等一系列操作之后,袁紹以強大的姿態席卷北方,成為漢末最強大的諸侯。
若非是碰到了曹操,袁紹可能就是笑到最后的那個人。
看看曹、孫、劉御三家的早期經歷,不就是靠給二袁打工起家。
再看看公孫瓚、陶謙、呂布等人,基本都與二袁有所牽連。
劉宏心里的火氣平息,盤算著能否重用袁紹,詢問道:“袁紹可用嗎?”
“不可用。”何青搖了搖頭。
劉宏若有所思道:“原因。”
何青解釋道:“先不說袁紹有沒有野心,就憑他是汝南袁氏的人就不可重用,不僅是袁紹,汝南袁氏的族人都不可繼續重用。”
汝南袁氏作為世家領袖,皇帝若繼續重用,等于推動世家的發展。
既然要遏制世家,不讓門閥出現,就需要打壓一批世家。
汝南袁氏野心勃勃,弘農楊氏忠心耿耿。
該重用誰,皇帝應當心里有數才對。
其實皇帝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還沒從過往的想法中走出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劉宏目光微動,點點頭道:“你說得對,我想得過于簡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