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有名望
- 華娛:從千禧年前開始
- 驚蟄寒露
- 2066字
- 2025-06-14 22:30:14
樸太深有些失落,畢竟這個時候出手,絕對是版權價格最低的時候。
只不過,他也知道,既然人家來到了電影節,就是要賭一把。
他剛準備轉身離開,只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是回過頭來說道。
“對了,忘了說一件事,林導演或許還不知道,那位馬里先生也是拍恐怖片出身的。”
聽到最后這句話,林洛也是眼前一亮,顯然是意識到了什么。
不同類型的導演,對于不同類型的電影,肯定是有不同的感官的。
就比如說文藝片導演,對于所謂商業片,估計都不太會有好感。
而一位恐怖片出身的導演,對于恐怖片,至少不會有什么歧視。
至于說樸太深說這話的意思,也無非是為了示好,將來能談一個好價錢。
————
“一部精彩至極的恐怖電影,不同于以往的血腥恐怖片,卻讓你置身恐怖之中。
喜歡恐怖電影的朋友可不要錯過,這絕對是那種很少見的恐怖電影?!?
“凱文,我知道你,你肯定不會為錢而替一部電影說話,所以我相信你的推薦?!?
“沒錯,這的確是一部很不一樣的恐怖片。”
“真的很恐怖嗎?太好了,我要邀請珍妮一起去看電影,或許會有意外收獲?!?
……
在剛剛興起的互聯網上,在比利時的某個本土論壇上,已經有人在交流。
而《薔花紅蓮》的名字,也隨著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開始頻繁出現。
不止如此,就算是在電影節的現場,也會聽到有人在推薦這部電影。
而一些看過電影的時候觀眾,也會向自己的朋友推薦,不斷地推廣。
這就導致一個后果,那就是放映《薔花紅蓮》的放映廳,上座率越來越高。
不止如此,甚至出現了有觀眾想看電影,卻沒有位置的情況。
沒辦法,《薔花紅蓮》沒有知名演員,也沒有知名導演,就是個小透明。
在一開始的時候,只安排了一個不到百人的放映廳,接待能力有限。
結果現在,就出現了問題。
好在,林洛等人快速向電影節反映,觀眾也在投訴抱怨,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薔花紅蓮》的放映廳直接換了地方,換了一個大廳,能坐三四百人那種。
不得不說,電影節的反應很迅速。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影節的電影放映并不免費,其實是要收費的。
只不過呢,這筆錢屬于電影節主辦方的,他們作為制片方是分不到錢的。
不止如此,也就是因為受邀參加電影節,若是主動來參加,說不得還得掏展映費。
說到底,還是一門生意。
也正是這個原因,主辦方才會如此迅速地反應,畢竟這可都是錢啊!
“來自東方的精彩恐怖片!一部心理主義恐怖電影。”——《比利時新聞報》
“這就是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的意義,發掘更多更精彩的奇幻電影。”——《比利時娛樂新聞》
“流血的薔花,凋零的紅蓮,還有那些伴隨一生的悔意……愛到極致的瘋狂挽留?!薄蹲杂杀壤麜r報》
……
隨著電影的口碑發酵,越來越多的媒體也開始關注到《薔花紅蓮》這部電影。
相應地,電影也得到了大量的報道,從而又引來了更多的觀眾
因為沒有知名的導演,沒有知名的演員,只是一部小透明的電影。
可是隨著各大媒體的報道,《薔花紅蓮》已經是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
連帶著作為導演的林洛,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也有媒體開始對他采訪。
而在采訪中,林洛也主動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年齡,又引發了一波關注。
學生的身份,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實在是太過于讓人震撼和好奇了。
歐美世界對于神童,對于天才,也是極為關注,甚至是追逐的。
若是林洛出身歐美,再加上有一個強大影視公司依靠,這會已經可以打造他的天才人設。
當然,雖然現實沒有發展到這一步,卻也為《薔花紅蓮》吸引了更多的關注。
他自然知道,如今所謂的吹捧和關注,也不過是大多數人的獵奇心理作祟。
等到電影節結束,等到他離開,一切終將回歸平淡,什么都不會剩下。
林洛的腦子一直很清楚,他也不過是需要這些曝光,推出《薔花紅蓮》罷了。
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哪怕最后不能在電影節上有所斬獲,也能賣出更好的價錢。
時間一天天流逝,電影節已經接近尾聲。
這一天,四人在吃過飯之后一起坐在一塊,卻是誰也沒有離開。
畢竟,以前大家并不算很熟,趙克志和胡偉是華影的人,還有自己的工作。
所以,平日里大家都會各忙各的,沒事的時候也不會聚一塊。
只不過今天,卻是誰也沒有離開。
“趙經理,這次的收獲如何?”
“唉,也不太行,好的電影價格談不下來,太一般的,也沒有購買的必要。
沒辦法,咱們每年能夠用來購買版權的外匯太少了,必須用在刀刃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還是咱們的電影市場不活躍,再過些年就好了?!?
“希望如此吧,如今的電影市場,甚至還比不上前些年,實在是!”
……
趙克志可不只是隨便感嘆幾句,而是華夏電影市場的大環境如此。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電影市場簡直是受到了打骨折級別的沖擊。
在1991年的時候,整個華夏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還有24億。
相較于華夏的總人口來說,這其實已經是有些低的成績,市場并不算大。
可是隨著這些年的發展,華夏的電影市場越發萎靡,去年更是只有8.1億票房。
這些票房,甚至還不夠好萊塢拍一部電影。
當然,電影市場的衰落,也不能全怪觀眾,畢竟觀眾理所應當要有選擇權。
這么多年以來,華夏的電影拍攝還是老一套,哪里能夠吸引觀眾?
說白了,所謂的電影,就比電視劇精彩嗎?很多時候未必。
電視劇更具有娛樂化,更讓普羅大眾喜歡,大家自然也選擇電視劇。
久而久之,這都搞成了慣性,電影院的吸引力也在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