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讀了,沒想到忘的這么徹底。說幾個印象深刻點吧。
或許是翻譯的問題,環境描寫有些跳過去了,因為對某些詞匯引發不了場景想象,像是在看甲骨文,要不要再搜索一下詞匯的意義呢?比如說,珊瑚巖腦子里就沒辦法想象,但是對情節的理解應該問題不大。
荒島的人性實驗。選小孩子才能體驗,沒有被教化的本真狀態。
拉爾夫代表的文明與規劃,杰克代表一種野蠻的人性狀態。在對抗之中,文明變的不堪一擊。野蠻殺戮,似乎是大自然賦予人性活下去的一種武器,理智和文明是牽制的武器,就是如此微妙的平衡著。
在大自然眼中,沒有所謂的殘忍吧,只是能量交換的一種形式。從能量弱被剝奪生命權的角度去看,便是一種所謂的殘忍。對于強者來說,便成了為了生存。但有一點,所謂吞噬力量的強者如果不被引導,便是人類社會的悲哀了。
作者出生在戰爭年代,我們不能深切體會那樣一種殘忍。只能從文字的數據中,靠想象去觸達。人總是不想承認自己的動物性,像小孩子一樣,稱自己為王者,搞出了一堆新發明而沾沾自喜。
不過我個人,確實連魚都殺不得,對于那種暴力的快感也就無從享受了。
從小說結構來看,很想了解下作者是如何安排角色情節和人物關系的。
拉爾夫的心里和角度描寫最多,其次是豬崽子,杰克更多的是行為描寫。其他一些角色就匆匆帶過了。
對抗是如何慢慢呈現的呢?
和杰克的關系剛開始很好,后來因為煙火和狩獵發生了分歧。直到,杰克自己要封王,繼而獵捕拉爾夫。這個過程,也是本能的惡漸漸取代理智和文明的過程。
關鍵點是,杰克抓到了野豬,錯失了救命的船。之后是搭建窩棚的口角。之后是圍繞的野獸…..這個要分析起來還真是內容挺多的。
需要這么詳細的分解嗎。可以學,寫作的技巧呢。
2025.08.18
作者努力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