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改革的春風如同一股新生的力量,吹遍祖國大地,教育領域也隨之迎來重大變革。郴江地區師范面向社會,招收有3年教齡以上的民辦教師。這消息恰似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教育圈子里激起千層巨浪。對于長期扎根基層教學一線的肖敏與趙剛而言,這無疑是改變命運、實現自我提升的絕佳契機。他們深知,踏入師范院校,不僅能系統學習先進教育理論,提升教學水平,更是為自己的教育事業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
然而,機會雖誘人,現實卻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亙在他們面前,讓兩人陷入兩難抉擇。趙剛,這位一心撲在鄉村教育事業上的樸實教師,家中情況錯綜復雜。父母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弟弟妹妹還在求學階段,家中的幾畝責任田更是全家生計的來源。學校里,他所負責班級的學生正處于學業關鍵期,一旦離開,學生的學習必然會受到影響。一邊是提升自我的難得機遇,一邊是沉甸甸的家庭責任和對學生的牽掛,趙剛在兩者間艱難徘徊,內心被反復拉扯,痛苦不堪。
與此同時,心懷不軌的李康杰聽聞消息后,心中的報復之火瞬間被點燃。李康杰的父親李建國身為大隊支書,在村里頗具話語權。李康杰盤算著利用這層關系,給肖敏和趙剛使絆子。他大搖大擺地來到學校,趾高氣昂地對校長說:“校長,肖敏和趙剛這兩口子,不能同時報考師范。要是他倆都去,學校教學不得亂套?要是不聽勸,執意報名,村里就重新考慮他們民辦教師的資格,想干這活兒的人多著呢!”校長面露難色,試圖解釋這是難得的提升機會,李康杰卻充耳不聞,還惡狠狠地補充道:“還有,復習假也不能批,這時候請假,像什么樣子!”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趙剛一家圍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召開了一場氣氛凝重的家庭會議。趙剛的父親率先打破沉默,目光堅定,語重心長地說:“剛子,這機會來之不易。雖說家里困難,但知識能改變命運,你放心去考,家里有我和你媽頂著。”母親在一旁頻頻點頭,附和道:“兒子,你只管專心備考,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弟弟妹妹們也紛紛發言,妹妹一臉認真地說:“哥,我已經長大了,能照顧爺爺奶奶,還能輔導弟弟功課。你安心去考試,爭取考上好學校。”弟弟也用力點頭,眼中滿是對哥哥的信任:“哥,我會聽話,好好學習,你一定要考上!”
在家人的支持下,趙剛心中燃起一絲希望。然而,肖敏卻陷入深深的糾結之中。她看著年幼的女兒趙知音,也就是大家疼愛的音音,心中滿是憂慮。音音不僅年紀小,身體孱弱,左手指還有殘疾,正需要父母的悉心陪伴與照顧,怎能將孩子完全丟給年邁的公婆呢?她輕輕撫摸著音音的頭發,眼中滿是不舍。
夜晚,等音音入睡后,肖敏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她深知這次機會對趙剛的重要性,可一想到趙剛家中的困境、學校里離不開老師的學生,以及年幼的音音,內心就如被螞蟻啃噬般痛苦。她在心中反復權衡:“如果我去報考,音音怎么辦?公婆身體不好,肯定忙不過來。可如果我放棄,趙剛就能有更多精力去提升自己,回來更好地教孩子們。我也能在這段時間幫他照顧家里,代課……”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深思熟慮,肖敏最終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報考,全力支持趙剛。她在心中默默期許,希望趙剛學成歸來,能為石山小學的孩子們帶來更優質的教育。
從那以后,趙剛開始緊張的復習備考。肖敏主動承擔起趙剛的教學任務。每天清晨,天還未亮,肖敏就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吵醒音音。簡單洗漱后,她便早早來到學校。在辦公室里,她不僅要精心準備自己的課程,還要仔細研究趙剛所帶班級的教學進度和學生情況。
白天,肖敏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在兩個班級之間來回奔波。講臺上,她耐心地為學生講解知識,遇到學生聽不懂的地方,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課間休息時,學生們圍上來問問題,她一一解答,眼神中滿是溫和與專注。
夜晚,校園漸漸安靜下來,肖敏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辦公室。看著堆積如山的作業,她深吸一口氣,開始認真批改。批完作業,又著手備課,為第二天的課程做詳細規劃。窗外的月光灑在她身上,映出她疲憊卻堅定的身影。盡管身心俱疲,肖敏從未有過怨言,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幫助趙剛順利通過考試。
日子在忙碌與期待中一天天過去,趙剛在肖敏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勵下,全身心投入復習。終于,考試的日子來臨了。趙剛懷揣著緊張與期待,信心滿滿地走進考場。考場上,他全神貫注,憑借扎實的知識儲備和這段時間的刻苦努力,奮筆疾書。
最終,喜訊傳來,趙剛成功考上郴江地區師范。那一刻,整個石山小學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校園里,學生們歡呼雀躍,老師們紛紛向趙剛表示祝賀。趙剛一家喜極而泣,父母緊緊擁抱著趙剛,眼中滿是驕傲與欣慰。肖敏看著趙剛,眼中閃爍著淚光,那是欣慰與祝福交織的光芒。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趙剛即將踏上新的征程,他們共同奮斗的教育事業,也將迎來新的希望。年幼的音音雖然不太明白發生了什么,但也被周圍喜悅的氛圍感染,拍著小手開心地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