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車,你也過來,其它人自行練習。”廖山吩咐一聲,就帶著他倆去了會議室。
康景輝已經調試好了投影儀,正在聯系其他隊員,幾個骨干一到,廖山馬上開始介紹情況,“就在剛才,有三位家長先后報警,說自家孩子失蹤了。”
“警方對此非常重視,馬上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三名都是十二中的高二學生,又立刻走訪了他們的老師、同學,據一名同學透露,這三名失蹤者這些天受社交媒體影響,對去云山深處探險非常感興趣,他們還試圖邀請他一起前往,他周末還要去學網球就沒去。”
“警方順著這條線索繼續調查,發現其中一名叫周子涵的學生前不久在網上購買了三人份的戶外探險物資,比如登山鞋、壓縮餅干、指南針等等。”
“同時技術部門也在云山葫蘆潭附近找到了他們三人手機信號出現過的記錄,可惜因為云山深處無信號的區域實在是太多,無法通過信號定位他們的位置。”
“警方組織了30名工作人員沿常規路線搜索,因周圍地形復雜,搜索無果,便馬上尋求我們的幫助,這三個孩子年齡不大,缺乏戶外經驗,必須盡快找到,所以咱們趕緊準備準備,馬上出發!”
廖山的表情非常嚴肅,這次的任務可以說是比上次還緊急,喬文雅好歹是成年人,又有一定戶外經驗,帶的物資裝備也比較充分,就算稍微晚點找到或許也不要緊。
這三名中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也就是在網上看了點視頻就沖動地進山了,帶的物資也不夠多,而且年齡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要是急得到處亂跑誤入險地,那可就糟了。
所以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把他們找到,越晚風險就越大。
“這次還是我領隊,老康,你擔任副隊長兼技術搜索員,小徐,你配合老康的工作;錢康,地形偵查員,負責標記危險區域、選擇安全路徑,識別自然線索及人為信號,縮小搜索范圍;車海龍,繩索專家,負責搭建繩索系統,營救被困于懸崖、峽谷或復雜地形中的人員;丁芒,醫療急救員,評估傷勢并制定急救方案......”
廖山飛快地分配工作,和上次相比,骨干換了兩個人,錢康取代翟輝陽擔任地形偵查員,丁芒接替了李文斌的位置。
翟輝陽這周末回老家去了,李文斌正在相親走不開,這也算是志愿救援隊的缺陷吧,大家都不是全職工作,各有各的事情耽擱,所以廖山才希望隊里的成員能多一些。
“明白!”眾人齊聲答應,飛快地收拾好裝備,上車向葫蘆潭飛馳而去。
一路上廖山的電話就沒放下來過,不停地和警方溝通各種細節。
到了地方,家長、警察以及附近的村干部已經在這里等著了,一見他們過來,家長們立刻迎了上來,“求求你們救救我家孩子吧。”
有些感情脆弱的甚至哭了出來,“他們一大早就出去,到現在已經八個小時了,該不會......該不會......”
“他怎么就這么不懂事呢?我跟他爸辛辛苦苦工作供他讀書,他倒好,天天讓我們操心,這回回來,我非打斷他的腿不可!”
還有人破口大罵,“國家也不管管,現在網上怎么啥亂七八糟的視頻都有,我家孩子原本好好的,都是上網學壞了。”
“好了,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爭取盡快把人找到才是最要緊的。”廖山經驗豐富,一句話就讓他們安靜下來,旋即看向帶隊的警官,“方隊長,他們最后的可疑目擊點就是這里了吧?”
云山山區每年的走失案例在200起往上,專門分管該類型案件的方中平警官早就成了廖山的老熟人,不用特別解釋,他就知道廖山的話是什么意思。
最后可信目擊點(Last Known Position, LKP)是指失蹤者被可靠證據確認的最后空間坐標+精確時間戳,可以是監控視頻、可以是目擊證人、也可以是電子設備信號。
這次他們使用的是電子設備信號來確定,“今天早上10點21分至10點32分,周子涵、韓晨澤、林子軒三人的手機信號出現在該區域。”
“根據前期搜索,我們找到了他們的腳印,通過鞋印壓力分布判斷他們向蓮花臺的方向前進,但是由于蓮花臺方向地面多為巖石,很快就沒了腳印痕跡,無法再通過腳印來找到他們。”
“三十多人找了一個多小時,只找到了一些丟棄的食品包裝袋和飲料瓶,現在這些東西已經送去實驗室做檢測去了,希望能通過唾液DNA來確定丟棄時間,但檢測也要時間,現在還沒有結果。”
“當時發現食品包裝的時候拍照、記錄坐標了沒有?”廖山問道。
“已經做了。”方中平打開平板電腦調出照片展示給廖山看,這是搜救行動中的標準流程,他肯定不會漏掉。
徐野也湊了過去,已經找到的廢棄包裝有三樣:巧克力包裝紙,距離最后可信目擊點320米,撕口朝西北;壓縮干糧袋,距離450米,底部壓痕呈東南-西北向;礦泉水瓶,210米,瓶口朝西。
每個地方分布數量不等,大致在2-3個每10平方米之間。
廖山看著這些照片有點無奈,最后一處廢棄包裝發現地附近有好幾條不同方向的小路,依照他的經驗也無法判斷出三名中學生究竟朝哪個方向走了。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無人機上,“老康,小徐,要不你們就以最后一處廢棄包裝發現點為中心,使用無人機進行搜索?”
康景輝看了看手表,“現在是16點17分,距離他們離開葫蘆潭已經快六個小時了,按照1.2公里的山區行進速度計算,他們恐怕已經走遠了,就算使用無人機,恐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大范圍的搜索,要是能縮小點目標范圍就好了。”
根據動態LKP演進模型,每新增1小時,LKP半徑擴展為平地:+3km/h、山地:+1.5km/h(×地形難度系數0.3-0.8)。
參考附近地形和失蹤者的年齡,1.2公里每小時是個比較科學的數據,六小時就是7.2公里,想要在如此大范圍的山區找到失蹤者確實不容易。
“廖隊,我有點新想法。”徐野突然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