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那場由貪婪與無知釀成的冰霜災難,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漣漪久久未平。村中彌漫的爛果腐臭雖被時間沖淡,但彌漫在人心中的絕望與悔恨,卻像冬日的凍土,堅硬而寒冷。陳海站在自家小院門口,最后一次目送著滿載劉家屯蘋果的冷鏈車隊消失在揚塵中,心頭一片澄澈,也一片冰冷。他與陳家溝的情分,如同那些凍透的果子,已經徹底爛掉了根。
然而,商人的敏銳與骨子里對土地的熱愛并未熄滅。陳家溝的背叛如同一記警鐘,震醒了陳海:依靠單一的、不可控的收購渠道,風險太大。他需要一個更堅實、更自主的根基。劉家屯的合作是成功的,但這種成功建立在信任之上,而信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時也顯得脆弱。他不能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更不能將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于他人的選擇。
幾天后,陳海驅車來到了與劉家屯相鄰,但地勢更高、光照更充足、卻因交通不便和缺乏技術而相對落后的李家洼鄉。這里有大片因勞動力外出而撂荒的坡地,租金低廉,土質卻非常適合蘋果種植。他找到了鄉政府,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鄉長,我想長期租賃北坡那片荒地,至少三百畝,租期三十年。”陳海指著規劃圖,語氣沉穩而堅定,“我要自己種蘋果,建一個現代化的示范果園。”
鄉長既驚喜又疑惑:“陳老板,你有銷路,收劉家屯的果子不就好了?自己種,投入大,周期長,風險也高啊。”
陳海搖搖頭,眼神銳利:“劉家屯的合作會繼續,我們有五年合約。但我需要自己的基地。陳家溝的事,教會我一個道理:源頭必須抓在自己手里。我要建自己的‘磐石’。”他第一次清晰地提出了這個名字,寓意著根基穩固,歷經風霜而不倒。
決心已定,行動便雷厲風行。簽訂土地租賃合同、支付租金只是第一步。陳海拿出了幾乎所有的積蓄,甚至抵押了部分產業,籌措了巨額啟動資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高薪聘請了省農科院的資深果樹專家趙教授作為技術顧問,常駐基地。
“趙老師,這片地,我要種最好的品種,用最科學的方法,目標是打造國內頂級的蘋果品牌。”陳海站在荒蕪的北坡上,迎著山風,向趙教授描繪藍圖。
趙教授看著眼前這個眼神堅毅的年輕人,又看了看腳下貧瘠卻潛力巨大的土地,點了點頭:“好!有魄力!不過,要種出頂級蘋果,光有熱情不夠。改土、選種、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精準化栽培管理……每一步都要砸錢,都要耐心。”
“錢,我來解決。技術,聽您的。耐心,我有!”陳海回答得斬釘截鐵。
一場開荒拓土的硬仗打響了。大型機械轟鳴著開進李家洼北坡,清除灌木,平整土地,深翻改土,埋設有機肥。趙教授親自選定了最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的優質脫毒矮化砧木新品種,引進了最先進的滴灌和微噴系統,確保每一棵樹都能得到精準的水肥供給。陳海吃住在工地旁的簡易房里,和工人們一起摸爬滾打,皮膚曬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繭。他不再是那個西裝革履的批發商,更像一個扎根土地的農場主。
與此同時,他與劉家屯的合作也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五年合約是穩固的保障,劉家屯的蘋果依然是他重要的貨源,支撐著他現有的銷售渠道和現金流,為他自主果園的建設輸血。劉家屯的村民看到陳海在隔壁鄉如此大手筆地投入,更加確信了跟對他的決心,管理果園也愈發精心。陳海則定期將趙教授在李家洼試驗的新技術和經驗,無償分享給劉家屯,形成良性的互動。
時光荏苒,五年光陰在忙碌與期盼中飛速流逝。
五年后
李家洼北坡,早已不是當年荒草叢生的模樣。三百畝現代化蘋果園如同鑲嵌在群山之間的綠色棋盤,整齊劃一,生機盎然。矮化密植的果樹行列筆直,枝葉繁茂,樹冠被精心修剪成利于采光和通風的形狀。先進的滴灌管道如同毛細血管般遍布果園,智能化的氣象站和傳感器實時監控著溫濕度、土壤墑情。正值金秋,累累碩果壓彎了枝頭,紅富士蘋果個頭均勻,色澤鮮艷,如同無數盞喜慶的小燈籠,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空氣里彌漫著醉人的果香。
果園中央,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分揀包裝中心和一座規模巨大的恒溫氣調庫。工人們穿著整潔的工裝,在自動化分揀線上忙碌著。根據大小、色澤、糖度進行精準分級的蘋果,被輕柔地包裹上印有“磐石”Logo的特制環保網套,裝入設計精美的禮盒或標準周轉箱。氣調庫里,一排排貨架整齊碼放著等待發貨的蘋果,先進的溫控系統確保著每一顆蘋果的新鮮度。
今天是陳海的“磐石農業”公司成立五周年的慶典,也是他與劉家屯五年合約圓滿結束的日子。慶典就在果園旁新建的觀景平臺上舉行。平臺下,停滿了前來祝賀的客商車輛和媒體采訪車。
陳海站在臺上,西裝革履,氣度沉穩,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開著皮卡收果子的年輕人。他看著臺下劉家屯以劉磊為代表的老伙伴們,看著李家洼鄉的領導,看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重要客戶和合作伙伴,心中感慨萬千。
“各位朋友,各位伙伴,”陳海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清晰有力,“五年前,一場霜凍,讓我失去了一個村的信任,卻也讓我明白了‘磐石’二字的真諦——根基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指向身后那片豐收的果園:“這三百畝‘磐石’基地,從一片荒地到今天的碩果盈枝,凝聚了我們團隊無數的心血,更離不開趙教授領銜的技術團隊日以繼夜的付出,離不開科學管理和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磐石’蘋果,從土壤改良到采摘入庫,全程可控,品質如一!這是我們立足市場的根本!”
臺下掌聲雷動。劉磊站起來,大聲說:“陳總,雖然我們五年合約到期了,但劉家屯的蘋果,以后只認‘磐石’!跟著你,我們放心,也有奔頭!”他的話代表了劉家屯全體村民的心聲。五年間,他們親歷了陳海的誠信、能力和對品質的苛刻要求,早已心服口服,主動要求續簽更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
陳海微笑著點頭,接著宣布:“同時,我很高興地宣布,‘磐石’品牌已經成功進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頂級商超和高端水果連鎖,并拿下了數家大型航空公司的供應合同!我們的目標,是讓‘磐石’成為中國高品質蘋果的代名詞!”
慶典現場氣氛熱烈。客商們爭相品鑒著剛從樹上摘下的“磐石”蘋果,清脆的聲響,飽滿的汁水,濃郁的果香,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訂單像雪片般飛來。
慶典的喧囂,隱隱傳到了山的另一側——陳家溝。
村口的老槐樹下,幾個老人依舊佝僂著背,曬著太陽,眼神空洞地望著對面李家洼北坡那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果園輪廓。那里傳來的隱約的歡慶音樂,像針一樣刺著他們的耳膜。
“聽說了嗎?海子今天搞大慶典,他的蘋果都賣上天了(指飛機)……”一個老人喃喃道,語氣里是化不開的酸楚和羨慕。
“人家那果園,嘖嘖,聽說一棵樹結的果子,能頂我們以前一畝地的錢……”另一個咂咂嘴,眼神復雜。
“唉,五年了……五年了啊……”陳伯長長嘆了口氣,煙袋鍋子里的火星明明滅滅,映著他溝壑縱橫的臉,“咱這地,算是徹底荒廢嘍。”他指了指身后荒草叢生、只剩下零星幾棵病樹殘樁的梯田,當年引以為傲的果園,如今是刺眼的荒蕪與破敗。年輕人幾乎走光了,村子死氣沉沉。
巨大的悔恨如同沉重的磨盤,五年如一日地碾壓著每個陳家溝人的心。他們眼睜睜看著當年被他們罵作“奸商”、拒之門外的陳海,一步步崛起為真正的蘋果大亨,坐擁令人咋舌的財富和聲望。而他們自己,卻因為那場愚蠢的背叛和后續的毫無作為,守著荒蕪的土地,在貧困和失落中一年不如一年,最終徹底放棄了祖輩傳下來的營生。當年為了貪圖那虛無縹緲的“幾毛錢高價”,他們親手斷送了整個村子的未來和幾代人的希望。這種悔恨,比當年爛掉的果子更讓他們痛苦百倍。
至于陳曉梅?當初離開后再也沒有臉回來,當然她也不敢回來。陳曉梅,這個名字早已被刻意遺忘在角落。有人說她瘋了,有人說她死了,也有人說在南方某個最廉價的流水線上見過一個麻木的、眼神空洞的女人很像她。她像一顆投入深淵的石子,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同她曾經的野心和那本可能存在的“賬本”,一起被埋葬在無人知曉的角落,成為了這場人性悲劇中最微不足道也最諷刺的注腳。
慶典結束,賓客散去。陳海獨自一人,緩步走進自家的果園深處。夕陽的金輝灑在累累紅果上,跳躍著豐收的光芒。他伸出手,輕輕撫摸著一顆飽滿的蘋果,感受著那沉甸甸的、真實的份量,感受著果皮的光滑與涼意。
果園里很安靜,只有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他抬起頭,目光越過層疊的果樹和遠山,依稀能看到陳家溝所在的那片山坳的輪廓。那里,暮靄沉沉,一片死寂。
心中沒有波瀾,只有一種歷經磨礪后的平靜與堅定。五年前那場透骨的冰寒,凍結了無謂的鄉情,卻淬煉了他的意志,指明了真正的道路——將命運的根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在科學、誠信與不懈奮斗的“磐石”之上。
他轉身,不再看那片荒蕪的過去。腳下,是他親手開墾、傾注心血、并終將結出更豐碩成果的土地。未來,如同眼前這片沐浴在金色夕陽下的果園,廣闊而充滿希望。
“磐石”,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生存的哲學。他邁開腳步,沉穩地走向果園出口。那里,一排排印著鮮紅“磐石”標志的冷藏運輸車已經整裝待發,引擎發出低沉有力的轟鳴,準備將這份歷經風霜的甘甜與堅實,送往全國各地,送往更廣闊的世界。車輪滾滾,碾過的是過往的塵埃,駛向的,是沉甸甸的、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