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溫馨
- 長生修仙:從地脈幼靈到祖龍脈
- 更新真的不鴿
- 2071字
- 2025-07-26 21:04:08
清晨,天光微亮,王掌柜便匆匆趕到寒松居叩門。
許青山聞聲迎出,見是王掌柜,拱手見禮。
“許先生早啊。”王掌柜笑容可掬,眼角卻帶著幾分探究。
“王掌柜早。”許青山回禮道。
寒暄過后,王掌柜忽然壓低聲音:“這兩日...可曾聽聞什么異響?”
許青山神色如常:“一切如常,并未聽見什么動靜。”
王掌柜聞言一怔,面露詫異。這寒松居素來有個怪處,凡有新客入住,必聞古怪聲響。他不由得多打量了許青山幾眼。
“王掌柜,在下與妻子甚是喜愛這處宅院,不知可否割愛相讓?”許青山適時開口。
王掌柜卻不答反問:“當真什么都沒聽見?”
見許青山再次搖頭,王掌柜沉吟片刻,終于點頭:“也罷,我這就回去取地契...”
“且慢,”許青山攔住他,“眼下手頭銀錢不湊手,想先將院子改作字畫鋪子,待生意有了起色,再付清房款,不知可否?”
“字畫鋪?”王掌柜上下打量這位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思量片刻,笑道:“也好,就當交個朋友。”
…………
三日光陰在指間流過,寒松居已換了模樣。
許青山將外院辟為鋪面,購置的上好宣紙堆在案頭。這處宅院雖因鬧鬼傳聞使得四鄰搬空,倒合了他求清凈的心意。
唯有隔壁屠戶依舊早出晚歸,對坊間流言渾不在意,此人鼾聲如雷,怕是真有鬼怪也驚不醒他。
院中老松亭亭如蓋,楚昭寧玉指輕撫樹干。她神識仍在,瞬息便可洞悉此樹三百載春秋,卻刻意收斂了靈力,任由指尖感受樹皮的粗糲。
一片松針飄落,她抬手接住,忽然想起幼時古籍上的知識。
“修真者當知,一葉可知秋,一塵可見世界。”
許青山抱著一摞宣紙走來,見狀笑道:“師叔祖若喜歡,我明日移栽些花木?”
“不必,就這樣很好。”她松開手,松針打著旋兒落地。
許青山望著她淺笑,這幾日楚昭寧的心境變化他隱約能感知,但他卻終究難以完全領會。
或許是因為境界未至。
又或許,他永遠也無法真正理解。
前世碌碌無為的一生,雖一無所有,卻嘗盡了自由的滋味。這一世,他只想尊本心而行,哪管他人評說善惡。
他展開上好的宣紙,提筆蘸墨。筆鋒游走間,忽然想起學生時代最厭煩的詩文課業,卻在踏入社會后漸漸懂得其中真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墨跡在紙上暈開,許青山忽覺身側有人。楚昭寧不知何時已立于案旁,正凝神看他寫就的詩句,清冷的眸中閃過一絲訝異。
許青山耳根微熱,這“文抄公”當得著實心虛。
“師叔祖若喜歡......便贈予您罷。”
他輕咳一聲。
楚昭寧指尖輕撫紙面,墨香縈繞。
“這詩......”她頓了頓,“倒是與你平日言行不甚相合。”
許青山聞言失笑:“人皆有表里,師叔祖不也是?”
話一出口便覺唐突,卻見楚昭寧唇角微揚,竟是將那宣紙仔細卷起,收入袖中。
楚昭寧從袖中取出方才收起的宣紙,素手輕展,眸光掃過紙上字跡:“詩是好詩,只是這筆墨...”
她指尖在“眾山小”三字上輕輕一點:“缺了些許氣象。”
許青山面露赧色。細看自己寫的字,確實筆勢松散,哪有詩中應有的巍峨氣度。
楚昭寧徑自走向案前,重新鋪開一張宣紙。許青山連忙上前研墨,見她執筆的姿勢如執劍般端正,腕懸三分,筆鋒未落已有凜然之勢。
同樣的詩句在她筆下徐徐展開。
“會”字如孤松立雪,“當”字似危崖千仞,待到“一覽眾山小”時,那筆勢當真讓人生出登臨絕頂,睥睨蒼茫之感。墨跡干透后,她將兩幅字并排鋪開。
“師叔祖這字...”許青山望著天淵之別的兩幅作品,自己的字像稚童涂鴉,而她的字卻如寒夜簫聲,清冷中透著孤絕。
楚昭寧指尖拂過新寫的字:“你可知差在何處?”
不等許青山回答便道:“寫'眾山小'時,你的筆在紙上,我的筆...”
她指了指心口,“在這里。”
許青山望著她筆下那股清絕氣韻,一時竟看得癡了。果真字如其人,那筆走龍蛇間的孤高意境,恰似她本人,如霜如雪,令人不敢褻瀆,卻又忍不住想要靠近。
他指尖微動,強自壓下想要將她攬入懷中的沖動。這兩日來,除了偶爾牽過她的手,他始終不敢有更進一步的親近。
“你要開字畫鋪?”楚昭寧忽然問道,手中毛筆仍未放下。
許青山頷首:“總要謀個營生。”
“那便我寫,你賣,如何?”她抬眸看他,眼中似有星芒流轉。
“求之不得。”許青山失笑。以他那手蹩腳字跡,怕是連鬼都懶得光顧。但轉念一想,又忍不住打趣道:“只是師叔祖的字這般好,怕是賣不了幾日,咱們這鋪子就要被踏破門檻了。”
楚昭寧聞言,唇角微不可察地揚了揚。她拿起一塊空白木匾,筆鋒輕轉,寫下“寒松居”三個大字。那字跡清峻如松,卻又透著幾分難得的煙火氣,恰似她此刻化凡的心境。
許青山將新寫就的“寒松居”牌匾端正掛上門楣,那字跡清峻如松,引得路過行人都不禁駐足多看兩眼。
“可還會其他詩句?”楚昭寧立在檐下,袖間還沾著未干的墨香。
“略知一二。”許青山含笑,信口吟道:“'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又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楚昭寧眸光微亮,當即轉身入內,素手鋪紙研墨,要將這些絕妙詩句一一謄寫。筆鋒游走間,竟不自覺帶上了幾分罕見的柔婉氣韻。
灶臺前,許青山挽袖烹羹。
鐵鍋翻炒間,忽然想起那日在醉仙樓,楚昭寧望著菜單時眼底閃過的黯然。
炊煙裊裊中,他不由輕嘆。
可惜未曾踏足楚國,否則定要尋來幾卷楚國食譜,為她復刻故鄉滋味。
窗外暮色漸沉,新掛的牌匾在夕陽下泛著溫潤的光。屋內墨香與飯香交織,竟比任何仙家洞府都更令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