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烏維單于的困局與謀算

  • 匈奴傳
  • 拓跋風雨
  • 3221字
  • 2025-06-09 14:00:14

公元前 114年,大漠深處的匈奴王庭,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伊稚斜單于的大帳內,彌漫著一股刺鼻的藥味,帳內的人們面色悲戚,眼神中透著不安與惶恐。

伊稚斜單于躺在厚厚的毛氈上,氣息微弱,他的雙眼望向帳頂,仿佛想要穿透那層皮革,看到匈奴的未來。但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匈奴的命運,即將交到兒子烏維的手中。

“烏維……”伊稚斜單于聲音沙啞,艱難地喚著兒子的名字。

烏維單于趕忙上前,握住父親枯瘦如柴的手,眼眶泛紅:“父汗,兒臣在。”

伊稚斜單于看著眼前高大卻神色疲憊的兒子,嘆了口氣:“匈奴如今……已非往昔。漢人的鐵騎,讓我們損失慘重。你繼位后,萬不可貿然與漢朝開戰,要尋機恢復我匈奴的元氣……”話未說完,一陣劇烈的咳嗽讓他說不下去。

烏維單于重重地點頭,喉嚨像是被堵住,說不出話來。伊稚斜單于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叮囑道:“記住,我們匈奴的勇士,終有一天要重回榮耀……”言罷,手緩緩垂下,一代單于就此離世。

大帳內頓時哭聲一片,烏維單于緊咬嘴唇,淚水在眼眶里打轉,他強忍著悲痛,心中卻如翻江倒海一般。他深知,自己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匈奴。

自漠南之戰以來,匈奴歷經慘敗。衛青那如雷霆般的攻勢,讓匈奴失去了漠南的大片土地,那肥沃的草原,曾是匈奴的牛羊繁衍之地,如今卻落入漢人之手。緊接著的河西之戰,霍去病的迅猛突擊,更是讓匈奴遭受重創。匈奴失去了河西走廊這一重要的戰略要地,那里不僅是水草豐美的牧場,更是匈奴的軍工生產中心。失去了河西走廊,匈奴不僅失去了養馬基地,無法再培育出優良的戰馬,更失去了金屬加工冶煉基地,兵器的打造受到極大影響。

而后的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兩路大軍深入漠北,匈奴主力被殲,單于王庭被迫北遷。曾經在草原上縱橫馳騁、令漢人聞風喪膽的匈奴鐵騎,如今已元氣大傷。人口銳減,大量的青壯年戰死沙場,留下的多是老弱婦孺。牲畜也在戰爭中大量死亡,那些馬、牛、羊,是匈奴人賴以生存的根本,如今數量急劇減少,許多牧民生活陷入困境。

烏維單于登上王位后,望著這滿目瘡痍的景象,心中滿是憂慮。

他騎著馬,巡視著自己的部落,看到的是牧民們愁苦的面容。帳篷破舊,孩子們面黃肌瘦,女人們在寒風中默默勞作,眼神中透著無奈。

匈奴以畜牧業為主,經濟結構本就單一,如今失去了諸多優良牧場,牲畜數量減少,再加上漢朝關閉互市,匈奴“馬畜彌望”卻“無繒帛之利”。

貴族們往日的奢華不再,部眾們的生活水平嚴重下降,不滿情緒在部落中悄然蔓延。烏維單于心中明白,若不改變現狀,匈奴內部恐生大亂。

而此時,漢朝的“斷匈奴右臂”戰略,更是讓匈奴雪上加霜。張騫通西域后,漢朝積極聯合烏孫、大宛等國。漢武帝通過張騫出使烏孫,還將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構建起“漢—烏孫”聯盟。

烏維單于清楚地意識到,若不打破這一孤立局面,匈奴將陷入“東有烏桓,西有西域,南有漢朝”的三面威脅之中。西域諸國曾經是匈奴的賦稅來源,如今卻紛紛“畔(叛)匈奴,不貢其稅”。匈奴使者前往西域,常常受到冷遇甚至被驅逐,曾經在西域的威風不再。

那些西域的城邦國家,在漢朝的拉攏下,漸漸倒向漢朝,匈奴對西域的控制已名存實亡。失去了西域的貢賦,匈奴的經濟愈發艱難。

烏維單于在王庭的大帳中,獨自沉思了許久。他想到了和親,這曾經是匈奴與漢朝維持關系的一種方式。雖然如今匈奴已今非昔比,但或許可以利用漢朝對“和親”的路徑依賴,以“約為兄弟”的平等姿態,重獲談判優勢,掩蓋匈奴虛弱的本質。

他心中盤算著,若能通過和親,讓漢朝重新開放關市,匈奴便能獲得急需的絲綢、糧食、鐵器等物資,緩解生存危機。同時,也可以借此爭取時間,恢復匈奴的軍事元氣。他深知,一匹戰馬從幼崽成長為能馳騁戰場的良駒,需 3—5年時間,訓練新的騎兵部隊,彌補漠北之戰損失的精騎,也需要大量時間。而且,還能利用這段時間修復與西域、北方丁零等部族的關系,重建游牧聯盟。

于是,烏維單于派使者前往漢朝,提出“漢匈約為兄弟”,希望恢復和親。

使者帶著烏維單于的期望,踏上了前往漢朝的路途。然而,漢武帝拒絕了匈奴的請求。

烏維單于得知消息后,心中雖憤怒,但也無可奈何。他知道,漢朝如今國力強盛,漢武帝雄心勃勃,不會輕易答應匈奴的要求。但他并未放棄,依然在尋找著機會。

于是,烏維單于派使者前往漢朝,提出“漢匈約為兄弟”,希望恢復和親。使者帶著烏維單于的期望,踏上了前往漢朝的路途。然而,漢武帝拒絕了匈奴的請求。烏維單于得知消息后,心中雖憤怒,但也無可奈何。他知道,漢朝如今國力強盛,漢武帝雄心勃勃,不會輕易答應匈奴的要求。但他并未放棄,依然在尋找著機會。

公元前 111年秋,漢武帝命浮沮將軍公孫賀率一萬五千名騎兵從九原出發,匈河將軍趙破奴率一萬多名騎兵從令居出發,共二萬五千余騎,出塞尋殲匈奴殘部。烏維單于得知消息后,下令匈奴各部避戰,向漠北深處轉移。公孫賀一路前行二千多里,直至浮苴井,趙破奴也行進幾千里到達匈河水,卻都沒有看到一個匈奴人的影子,只能無奈回師。

次年,漢武帝又率十八萬騎御駕親征,旌旗綿延千余里,浩浩蕩蕩地抵達河套地區。漢武帝派遣使者郭吉找到烏維單于,向匈奴闡明立場:“現在南越已經被漢軍消滅,如果單于還想打,天子已經在邊境等著了,否則你們還是投降吧,就不用再往北方苦寒之地跑了!”

郭吉言辭強硬,毫無懼色地直視烏維單于。烏維單于聽后,心中盛怒,他想起匈奴曾經的輝煌,在冒頓單于時期,匈奴何等威風,如今卻被漢朝如此羞辱。但他也清楚,匈奴現在無力與漢朝再次大規模開戰,沖動只會讓匈奴陷入更深的危機。于是,他強壓怒火,下令扣留郭吉,將其流放到北海那苦寒之地。

烏維單于深知,此刻的匈奴需要時間喘息,必須用智謀拖延漢朝的進攻。他故意放出風聲,宣稱愿意與漢朝重啟和談。

漢武帝雖識破匈奴可能有詐,但也想借此機會摸清對方虛實,便先后派出王烏、楊信兩位使者前往匈奴。

王烏本是北地人,熟悉匈奴風俗。匈奴有規矩:漢使若不放棄符節并以墨涂面,不得入單于帳幕。王烏踏入匈奴王庭那日,寒風裹挾著砂礫抽打在臉上。當匈奴士兵高舉彎刀攔住他的去路,要求他去除象征漢使身份的符節并黥面時,隨行的漢朝官員大驚失色,怒斥這是對大漢的羞辱。王烏卻沉默著解下腰間的符節,任由匈奴人收走。他從腰間掏出早已備好的墨汁,顫抖著手在臉上涂抹。當他抬起頭時,眼前的匈奴士兵露出輕蔑的笑,而遠處圍觀的匈奴牧民則發出哄笑,指指點點。

烏維單于坐在裝飾著狼頭圖騰的王座上,看著王烏以近乎匍匐的姿態進入帳幕,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他故意擺出熱情的姿態,握住王烏的手,聲如洪鐘:“聽聞漢使如此識大體,本單于甚是欣慰!只要漢朝肯拿出誠意,我們匈奴自然愿意與大漢約為兄弟!”隨后,他許下“送太子為質”“親赴長安朝見”的假意承諾,還特意安排盛大的酒宴款待王烏。酒宴上,匈奴貴族們輪番向王烏敬酒,觥籌交錯間,王烏滿心歡喜,以為大功告成。

王烏滿心歡喜地回朝復命。漢武帝聽聞后,雖有疑慮,但也信了幾分,下令在長安修建豪華的“單于宮邸”,等待烏維單于前來。

后來,漢朝又派使者楊信出使匈奴。此時漢朝已在東方攻滅穢貉、朝鮮,設置為郡,在西方設置酒泉郡,以打通與西北諸國的聯系。楊信為人剛直倔強,向來不是漢朝的顯貴大臣,單于對他態度冷淡。單于想召見他入帳,楊信卻不肯除去符節,單于于是坐在穹廬外接見楊信。楊信見到單于后,說道:“若要和親,需以單于太子到漢朝為人質。”單于答道:“這不符合舊日約定。舊日約定是漢朝常派遣公主,供給一定數量的絲綢、棉絮和食物,以達成和親,匈奴也不侵擾邊境。如今你卻想違背舊例,讓我的太子去做人質,這太不合理了。”因為烏維單于根本沒打算履行承諾。

楊信據理力爭,烏維單于卻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示意侍衛將其驅逐。

楊信歸國后,將情況告知漢武帝,烏維單于的拖延戰術

被識破。

此后,漢匈雙方便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遣使和談。

但過程并不順利,一方面,匈奴雖然已失去以往盛氣凌人的氣勢而處于劣勢,但仍極力要求雙方平等;另一方面,漢朝仍堅持要求匈奴臣服。再加上漢匈雙方互扣使者,和議很難達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阳曲县| 长海县| 元氏县| 宜良县| 柏乡县| 临澧县| 巴马| 离岛区| 当涂县| 江达县| 四子王旗| 河津市| 桐城市| 饶河县| 福建省| 巫山县| 呼图壁县| 东乡县| 南丹县| 淮阳县| 黄梅县| 青州市| 博兴县| 汶上县| 呼和浩特市| 建瓯市| 陆良县| 寻乌县| 手游| 洛川县| 连州市| 连州市| 临漳县| 琼海市| 凤阳县| 孟村| 太白县| 青川县| 金门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