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財而婚:宋代財婚現象研究
- 游君彥
- 553字
- 2025-06-13 14:40:30
第一章 “婚姻直取資財”:宋代社會環境的變化和財婚現象的日益增加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禮采納、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及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婚禮也。”婚姻是人類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安定和人口的再生產。陳鵬根據古代典籍的記載以及后儒們的衍繹,大致將婚姻的目的概括為三個方面:“曰祭祀,曰繼嗣,曰內助。”
可見,早期儒家只是將婚姻作為保持并延續家族的手段,即所謂的“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婚姻禮儀僅僅是一種規范社會秩序、行為的手段,重在婚姻禮儀的外在形式,而不是在物質方面。但隨著商品經濟迅猛地發展,婚姻的目的也在漸漸發生變化,婚姻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禮儀形式,更多地依賴于財富等物質基礎。如恩格斯言:“當父權制和一夫一妻制隨著私有財產的分量超過共同財產以及隨著對繼承權的關切而占了統治地位的時候,婚姻締結便完全依經濟上的考慮為轉移了。”
晚唐以降,尤其是入宋以來,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科舉制度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婚姻領域內的重財風氣愈演愈烈,逐漸改變了傳統婚姻的基本形態,而財婚在此基礎上發展并逐漸流行開來。事實上,婚姻重財在古代封建中較為常見,并非宋代特有,宋以前也不乏財婚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