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長階段,但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改變,當前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城市群作為中國新的空間經濟單元,在區域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核心支撐作用,已成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城市群能否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高低。實現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中國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以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在于地方政府的“企業家化”,這激勵了地方政府為實現經濟增長充分發揮積極性,但也使得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動機通過政府的強權力去干預企業的投融資和日常經營活動,以完成本地區經濟增長與社會就業等績效考核目標,但從另一個角度妨礙了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帶來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問題。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這無疑會改變地方政府參與地區間競爭和干預市場活動的預期目標、激勵和行為方式。而以往研究關于市場分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僅局限于經濟增長數量這一方面,未考慮經濟發展質量的變化,對市場分割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較少,這與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現實狀況不匹配,國內市場分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沒有得到全面反映。因此本書以市場分割對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為研究主題,力圖揭示市場分割對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理,探究市場分割對城市群整體、發達城市與落后城市、不同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為建設國內統一市場,實現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建議。本書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本書對市場分割與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概念進行闡述,梳理了關于市場分割、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分割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三方面的相關文獻,歸納總結已有研究的現狀與局限性,得出本書可能的研究創新,指出本書的學術價值與邊際貢獻。

其次,本書基于新經濟地理理論與新奧地利學派的競爭理論構建市場分割影響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框架,提出市場分割通過市場規模效應與市場競爭效應影響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

再次,本書通過相對價格法對各城市群2001—2019年市場分割水平進行測度,對各城市群內部以及城市群間市場分割水平進行差異分析,考察了行政邊界對城市群內部市場分割的影響,并通過固定效應模型對各城市群內部市場分割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本書構建包含協同發展、發展動能、發展結構、發展可持續性與發展成果共享五個維度的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對各城市群整體與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通過維度分解與Dagum基尼系數及其分解方法探析城市群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升來源,和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及其來源。

最后,在上述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書實證檢驗了市場分割對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其一,通過雙向固定效應與系統矩估計、全面廣義最小二乘法檢驗市場分割對城市群整體、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各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其二,對市場分割影響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進行識別。本書通過單一與多重中介效應模型對市場分割影響城市群整體、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各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進行識別,分析市場規模效應與市場競爭效應的中介效應是否顯著存在。其三,實證檢驗市場分割對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本書通過全局與局部莫蘭指數檢驗市場分割與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相關性,通過空間杜賓模型對市場分割影響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檢驗與分解,對市場分割影響各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了異質性分析。

本書主要得出了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地方經濟分權與競爭體制下的地方政府為擴大本地區稅基和實現地區經濟增長,往往會采取行政等多重手段對本地區企業進行保護和扶持,從而形成地區間市場分割的局面。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以GDP、財政收入等作為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使地方政府有動機以短期利益為重,甚至以犧牲經濟發展質量的方式換取短期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忽視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市場分割會通過限制地區市場規模、抑制企業規模報酬遞增和知識技術溢出的實現,以及通過弱化市場競爭扭曲市場價格信號和抑制地區間合理分工,進而不利于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由于城市群整體與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發達城市與落后城市間市場分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異質性的存在,與單一城市相比,市場分割對城市群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負面影響更加明顯。與落后城市相比,市場分割對發達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負面影響更加明顯。

第二,城市群內部市場日趨整合,實現了由地區性市場向區域性市場的演進。城市群內部市場分割總體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各城市與省內城市和省外城市之間的市場分割水平的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城市群內部省界區劃所帶來的“邊界效應”對市場分割的影響有所減弱但依然存在。各城市群間市場分割水平主要呈下降趨勢但仍高于城市群內部,城市群內部市場分割水平較低與城市群之間市場整合進程相對緩慢的這一現狀表明,我國產品市場正從以省內整合和省際分割為特征的地區性市場向以城市群內部整合和城市群之間分割為特征的區域性市場演進。

第三,九個城市群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逐年提升,依據各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與增長速度,我們可以將各城市群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高水平高增長速度的特征;第二梯隊的長江中游、中原、成渝與關中平原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低水平高增長速度的特征;第三梯隊為哈長與呼包鄂榆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低水平低增長速度的特征。對各維度指標變動對城市群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的貢獻度進行分解,可以看出,第一梯隊的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城市群與第二梯隊的成渝、長江中游與關中平原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來源是發展動能的轉換,中原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來源是發展結構的調整優化,第三梯隊的哈長與呼包鄂榆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來源為發展成果共享水平的提升。對各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結果表明,京津冀、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和哈長城市群內部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差距明顯且這一差距正逐步拉大。長三角、粵港澳與呼包鄂榆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實現了同步增長,但長三角城市群中安徽省各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經濟發展結構維度指標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呼包鄂榆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緩慢。通過Dagum基尼系數對各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及其來源進行分析,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差異總體上有所擴大。在城市群群內差異中,第一梯隊的3個城市群群內差異較大,第二、三梯隊的6個城市群群內差異相對較小。在城市群群間差異中,城市群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群間差異主要體現為第一梯隊的城市群與第二、三梯隊城市群群間差異較大,城市群間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的主要來源是群間差距。

第四,市場分割抑制了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分割對城市群整體、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與全部城市相比,對城市群的負向影響更為強烈,與非中心城市相比,對中心城市的負向影響更為突出;市場分割通過限制市場規模與弱化市場競爭抑制了城市群整體及其內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市場規模對城市群整體的中介效應更為突出,市場競爭對城市群內部城市的中介效應更為突出。中心城市市場分割通過限制城市市場規模和弱化城市市場競爭抑制了經濟高質量發展;非中心城市市場分割通過弱化市場競爭抑制經濟高質量發展,而通過擴大城市市場規模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分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均具有空間相關性,一方面,各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明顯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另一方面,各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除受本城市市場分割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其他城市市場分割水平的影響,忽略空間效應的面板固定效應模型會導致估計偏低和偏誤的產生。

綜上所述,本書基于高質量發展理念研究了市場分割對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相關研究,也在實踐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消除國內市場分割,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以實現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建議。

編者

2024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雷州市| 潼南县| 嘉义县| 竹溪县| 会泽县| 刚察县| 拉萨市| 稷山县| 敦化市| 冕宁县| 唐河县| 兴山县| 应用必备| 房山区| 南木林县| 余庆县| 葫芦岛市| 通州市| 岚皋县| 灵璧县| 读书| 汾阳市| 通山县| 肃北| 巨野县| 都江堰市| 辉南县| 靖安县| 洞头县| 盐津县| 墨竹工卡县| 鹤岗市| 绥化市| 濉溪县| 平阴县| 宽甸| 凤翔县| 洪江市| 临江市|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