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財政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

公共財政著眼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公共財政的職能范圍是以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的目標來界定的,凡不屬于或不能納入社會公共需要領域的事項,財政就不去介入;凡屬于或可以納入社會公共需要領域的事項,財政就必須涉足。現代財政制度是以滿足整個社會的公共需要,而不是以滿足哪一種所有制、哪一類區域、哪一個社會階層或社會群體的需要來作為界定財政職能的口徑。公共性是財政這一概念與生俱來的本質屬性。公共性在任何社會形態和任何經濟體制下都無法排除,唯一不同的是公共性的充分程度以及它的表現形式。社會需要是在與私人個別需要的比較中加以界定的。社會需要指的是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或以整個社會為單位提出的需要。它不是一部分人的需要,也不是大多數人的需要,而是所有人的需要。

2.非營利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其行動的動機不是盈利,而是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為財政收支的出發點和歸宿。其職責只能是通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活動,為市場的有序運轉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證和物質基礎。即便有時政府通過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也會產生數額不等的收益。但是在財政收支上,財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籌集資金的基礎上;財政支出的安排,要始終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宗旨,并且,通常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或幾乎沒有產出)。

3.規范性

規范性也叫法治性,是指財政制度以依法理財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或長官意志作為財政收支運作的行為規范,即收支行為規范化。公共財政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基本出發點,與全體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不僅財政收入要來自社會成員的繳納收入,財政支出要用于向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事項;而且財政收支出現的成本和效益帶來的差額,最終仍要落到各社會成員的身上。既然大家的事情大家都有份,社會成員對公共財政的運作便有強烈的監督意識,從而要求和決定了政府財政收支行為的規范化:以法治為基礎、全部政府收支進預算、財稅部門總攬政府收支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南县| 清水河县| 营山县| 商河县| 公安县| 阳江市| 任丘市| 渑池县| 阿图什市| 阿鲁科尔沁旗| 江陵县| 工布江达县| 抚顺县| 滨州市| 固始县| 三门峡市| 章丘市| 陕西省| 策勒县| 蓝田县| 北流市| 许昌市| 德惠市| 高尔夫| 卫辉市| 巴塘县| 富裕县| 天气| 祁阳县| 牡丹江市| 邢台县| 深圳市| 长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汉中市| 开鲁县| 老河口市| 扎兰屯市| 宝兴县| 尼玛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