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數字經濟

2.2.1 數字經濟的內涵

數字經濟是數字革命的產物,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美國經濟學家Don Tapscott于1996年首次提出“數字經濟”這一術語,1998年美國商務部發布了《新興的數字經濟》報告,由此數字經濟的提法正式成型。此后,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移動互聯技術的更新迭代,數字經濟在很多國家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已成為很多國家重要的經濟形態。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在梳理有關數字經濟文獻時,學者和研究機構就其定義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捕捉其多維性,主要有以下觀點:

第一類,認為數字經濟是一種經濟活動。陳曉紅等(2022)將數字經濟界定為:以數字化信息(包括數據要素)為關鍵資源,以互聯網平臺為主要信息載體,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為牽引,以一系列新模式和業態為表現形式的經濟活動,并且基于定義給出了數字經濟內涵的四個核心內容,分別是數字化信息、互聯網平臺、數字化技術以及新興經濟模式和業態。

第二類,認為數字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高京平等(2022)認為數字經濟應當是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實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深度結合的更高形態的經濟發展階段,涵蓋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陸岷峰(2021)認為數字經濟是基于創新的虛擬化和全球化的經濟形態。郭晗(2020)認為數字經濟是以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為要素、以新技術應用為場景的全新經濟形態。裴長洪等(2018)認為數字經濟強調的是,數據信息及其傳送是一種決定生產率的技術手段,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數字經濟是一種更高級、可持續的經濟形態。李長江(2017)認為數字經濟是主要以數字技術方式進行生產的經濟形態。逄健等(2013)認為數字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在數字技術(特別是在計算機和因特網)催化作用下使得制造領域、管理領域和流通領域以數字化形式表現的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

第三類,從數字經濟的范圍出發,對數字經濟的內涵進行認識。李海艦等(2021)認為,數字經濟包括數字技術服務、互聯網應用服務和數字設備制造等諸多領域,可以囊括高新技術制造業和高新技術服務業。Bukht等(2017)認為,數字經濟是指完全或者主要由基于數字產品或服務的商業模式的數字技術所引起的那部分產出,其涵蓋三個層次。首先是核心部門或者數字部門,涵蓋了軟件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等關鍵領域。其次是狹義的數字經濟,不僅包括核心部門,其內涵還進一步擴展到了因信息與通信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型商業模式,如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以及數字服務等。最后是廣義的數字經濟,即數字化經濟(digitalized economy),則涵蓋了所有基于數字技術的經濟活動。它不僅包括了狹義的數字經濟內容,還延伸到了工業4.0、精準農業和電子商務等更廣泛的領域。

第四類,從要素、條件、路徑、目標等方面定義了數字經濟。中國信通院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來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年)。。同時,中國信通院從生產力角度提出了數字經濟“兩化”框架,并在之后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對數字經濟的框架做了進一步優化。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指出,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學者和機構從商業模式角度定義數字經濟,如OECD(2012)、戚聿東等(2020)等。盡管這些定義各有側重,且范圍不同,但都認為數字經濟是一種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之上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邏輯起點,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高京平 等,2022;溫軍 等,2020)。

基于數據與數字技術等發展起來的數字產業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其在緩解供應鏈危機、促進供需平衡和發展生產力等方面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而傳統產業在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環境和世界格局下,也在積極尋求改變現狀的措施,引入數字技術,利用數據資源,從而加速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現代化轉型,這就是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同時,數字經濟也成了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對世界貿易、外交手段和國家治理等都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越來越多不同發展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國家開始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這也直接影響了數字經濟世界發展格局,促進了數字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

如表2-1所示,數字經濟的“四化框架”具體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字價值化四大內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3)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9.2萬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41萬億元,分別占數字經濟規模的18.3%和81.7%,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石。而在數字化治理上,其舉措和成效主要表現在通過數字化賦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來增強“減貧效應”(羅振軍 等,2022)等方面。

表2-1 中國信通院對數字經濟框架的釋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临泉县| 都兰县| 庆城县| 松溪县| 马山县| 富宁县| 同德县| 山西省| 华蓥市| 呼图壁县| 宿松县| 灵山县| 广灵县| 庆城县| 千阳县| 县级市| 恩施市| 枣庄市| 潢川县| 穆棱市| 巴林右旗| 英超| 合水县| 英山县| 抚顺市| 宜川县| 民县| 彩票| 江北区| 政和县| 会泽县| 忻州市| 五峰| 鹤峰县| 襄垣县| 泰顺县| 陆丰市| 伊通| 勃利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