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北斗+”數字產業生態體系的理論基礎:產業融合理論

一、產業融合的概念

產業融合研究最早出現在信息產業。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計算、印刷、廣播等產業開始交叉和融合。1978年,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Negrouponte用三個圓圈來描述計算、印刷和廣播三者的技術邊界,認為三個圓圈的交叉處將會成為成長最快、創新最多的領域。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融合,照片、音樂、文件、視像和對話都可以通過同一種終端機和網絡傳送和顯示,不同形式媒體之間的互換性、互聯性得到加強,這一現象被稱為數字融合。數字融合的發展為語音、視像與數據文件等信息內容的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撐,使電信、廣播電視和出版等產業出現融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能源、運輸和制造業等領域的產業融合也在加速進行中,這大大拓寬了產業融合的研究視野,為構建產業融合理論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產業融合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產業融合的概念進行界定與分類,主要產生了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1.技術演化論

產業融合研究最早是從技術發展或演化的角度來探討產業融合問題的,這是因為產業融合與技術發展、技術創新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依賴關系。隨著通信與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各種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技術本身的擴散和溢出效應促進了技術融合的發展,而技術融合又使不同產業之間形成了共同的技術基礎,使不同產業之間的邊界日趨模糊,最終促使產業融合形成。

2.邊界模糊論

國內學者周振華對產業融合的研究最為系統,他從產業邊界模糊化的角度來定義產業融合,認為傳統產業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產業邊界條件,具體包括技術邊界、業務邊界、運作邊界、市場邊界四個方面。在傳統工業時代,產業邊界特征具有明顯固定化趨向,從而使整個經濟處于產業分離狀態。產業融合是產業邊界從固定化走向模糊化的過程。在信息化進程中,以數字融合為基礎的電信、廣播電視和出版三大部門的產業融合,其外在表現特征就是原有產業邊界的收縮或消失。

3.產業創新或產業發展論

厲無畏等人認為,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所謂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其特征在于融合后出現了新的產業或新的增長點,這一現象如同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會產生新的學科一樣。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作用是產業融合發展的強大助推器,1+1>2的生產效率和較高的經濟效益,則是產業融合發展所追求的目標。

根據國內外學者觀點,本書認為產業融合的概念可以概括為: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促進了產業邊界和交叉處的技術融合,導致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產業邊界日趨模糊,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塘沽区| 喀什市| 葵青区| 兖州市| 同仁县| 舒城县| 思茅市| 乌兰察布市| 班戈县| 武川县| 惠安县| 海南省| 涞源县| 油尖旺区| 昭觉县| 天峨县| 长泰县| 云和县| 营口市| 馆陶县| 崇礼县| 扎囊县| 招远市| 柯坪县| 鄄城县| 京山县| 五大连池市| 阿合奇县| 台江县| 城步| 桃园市| 雅安市| 如皋市| 咸阳市| 将乐县| 儋州市| 拜城县| 洛宁县| 阿拉善右旗| 攀枝花市|